2524001332遵义市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导学案力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89643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24001332遵义市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导学案力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524001332遵义市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导学案力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524001332遵义市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导学案力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524001332遵义市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导学案力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524001332遵义市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导学案力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24001332遵义市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导学案力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24001332遵义市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导学案力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课题第十章机械与人实验复习导学案课时第1课时 任课人王万明复习目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遵义考点考题 (12)33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物理量实验次数钩码总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 m机械效率h140.11.80.3260.12.40.383%340.11.40.557%440.21.41.057%(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 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

2、为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_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_图做的。(选填“a”、“b”或“c”)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13)33.小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规格相同的钩码6只,弹簧测力计一只,杠杆及支架,细线,杠杆上每小格距离相等。(1)小明将杠杆挂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倾,若他调节杠杆右端

3、的平衡螺母,应将该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已调好的杠杆左端2格处挂了3只钩码,要使杠杆平衡,除可在杠杆右端第“2”格挂“3”只钩码外,也可以在右端第 只钩码来完成。(按“格挂”填写)(3)若杠杆右端不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左端第3格处拉杠杆使其平衡。则最小拉力的方向为 。(4)如图乙,将弹簧测力计挂在杠杆右端第4格处向下方拉使杠杆平衡,当拉杠杆的力由向左下方逐渐变为向右下方拉的过程中,拉力的变化情况是以下选项中的 。(填选项符号)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复习方法针对训练教学流程小组学习教师点拨、点评复习提示力学

4、实验数量多,所以,统计近几年的题目,没有重复的题强化练习一、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注意:去年考过了,预测今年不会再考的)1、图8是小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现在小华同学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测量力臂,她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右表是小华得到的一组实验数据,由此她得出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你认为她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动力F 1 /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3 4 4 3(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

5、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_ _ _。(4)如图15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端将下沉。(5)下表是某同学在实验中记录的杠杆平衡的部分数据,表中空格处所缺的数据请你填上.实验次数F1(N)L1 (cm)F1L1 ( Ncm)F2 ( N)L2( cm)F2L2 ( Ncm) 1 0.98 5 10 2 1.96 30 2.942、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 、 、 调节杠杆的 ,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的好处是 ,假如实验之前杠杆的状态如图13所示那么应该将右端的螺母向 调或将左端的螺母向 调,在支点两边挂上钩码以后,

6、若杠杆右端下沉,为使杠杆平衡应将_向_移动. 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 ,使杠杆在 ,(每一步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实验中要多测几组数据得结论好处是 现有10个钩码,已知在杠杆的左边离支点3格处挂4个钩码,请你设计两种方案使杠杆平衡:a: b: 要让动力和阻力作用在杠杆支点的同侧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可以用 向上拉l2l1F1G图13甲乙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让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 ;如图13甲的杠杆已悬挂了三个相同的钩码,请在图中合

7、适位置悬挂若干个相同钩码(不能再是三个),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东采用的是在另一侧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如图乙所示,分别测出G、F1、l1、l2,他发现Gl2F1l1,你认为他操作中的错误是: ,正确的做法是 。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1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高度h/cm弹簧测力计示数F/N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cm/%11100.53066.722100.753088.932200.75(1)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慢上升;(2)第3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 cm,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3)分析实验

8、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机械效率与 有关;(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 和 等有关2、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提出了如下猜想: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提物体的重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并将所测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次序动滑轮重/N物体重力/N拉力/N绳子的段数n机械效率1121366.7%2141.67379.8%3242366.7%4142.5(1)在表中填上四次实验的绳子的段数n和机械效率 (2)根据实验次序和 可知,滑轮

9、组的机械效率高低与 有关(3)通过实验次序和 可知,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 (4)根据实验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5)要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是否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应该选用 (填“同一”或“不同”)滑轮组,提升 (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去研究三、研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1、如图12甲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打到同一个木块上。图12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1)设计甲实验的目的

10、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的关系;设计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钢球速度减小的快慢与所受的关系。(2)甲实验是通过木块被推动的大小,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乙试验是通过钢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将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3)两个实验都涉及到同一种物理方法,叫。2、小明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图18甲、乙所示的实验,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1)我们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动能大小的;(1)要探究动能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 图(即质量 从 高度滑下),选择的理由是: ,结论是 ;(2)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

11、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 ,控制的变量是 。(3)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h1h2我有问题布置预习板书设计学习目标1练习掌握第十章的三个重点实验2.完成第十章的实验复习教学反思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课题第八章压强实验复习导学案课时第2课时 任课人王万明复习目标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遵义考点考题(10)34.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勇同学在同一块海绵上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来进行研究。(所用每块砖重力和型号大小都相同)A.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B.两块砖叠放在海绵上C一块砖竖放在海绵上 (1)小勇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A、B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比较图A、C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3)以上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法。复习方法针对训练教学流程小组学习教师点拨、点评复习提示力学实验数量多,所以,统计近几年的题目,没有重复的题强化练习一、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