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一级学科硕士培养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2886867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一级学科硕士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计算机一级学科硕士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计算机一级学科硕士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计算机一级学科硕士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计算机一级学科硕士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一级学科硕士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一级学科硕士培养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数字影视技术和安防应急信息技术6个二级学科、专业。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人才。具体目标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专业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

2、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流利的进行交流,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4.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一)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绿色计算机系统主要研究绿色计算、绿色存储介质、低功耗芯片设计、高效能低能耗计算机体系结构等。2、并行与分布式计算主要研究并行与分布计算机系统的总体结构、并行与分布程序设计语言及算法,并行与分布系统模拟的方法与技术等。3、云计算主要研究虚拟计算技术,虚拟机的实现、调度和迁移、云计算基础平台及关键技术等。4、高性能计算主要研究DNA计算、基于GPU的高性能计算及程序设计、多平台的并行计算及多处理器程序设计

3、等。5、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研究量子计算、生物计算、光计算等。6、信息存储主要研究分布存储、存储局域网(SAN)、IP存储、面向对象存储、集群存储、检错纠错技术、海量信息存储系统等。7、嵌入式系统主要研究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人机交互技术、嵌入式通讯技术、嵌入式分布并行计算、嵌入式多媒体技术、嵌入式系统低功耗设计及应用等。8、物联网技术主要研究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协议、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信息存储与调度、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物联网标准等。8、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研究无线网络核心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接入技术、无线网络管理技术、无线网络路由技术、无线网络安全技术、无线网络

4、容错技术。9、全光网络技术主要研究WDM理论与协议、PON理论与协议及其应用、 光波交换技术、光分组交换技术、光接入技术、全光网络安全技术等。10、网络编码技术主要研究随机线性网络编码技术、广播组播策略、基于网络编码的协作分集技术、速率自适应多播MAC协议、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基于网络编码的应用协议、网络编码体系等。11、网络工程主要包括大型网络工程研究、网络设计与规划、网络优化与升级、网络排错、互联网应用技术(VoIP、IPTV、P2P等)。(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软件工程主要研究软件开发方法、软件需求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演化、软件工具与开发环境等。2、软件质量工程

5、主要研究软件质量管理、软件测试、软件可靠性、软件度量等。3、可信软件 主要研究可信软件的构造、验证、演化、评测及可信软件设计工具与开发环境等。4、嵌入式软件主要研究实时嵌入式软件、可信嵌入式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编译器等。5、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 主要研究服务搜索、服务组合、服务质量、语义服务、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等。6、分布与并行计算主要研究分布并行算法、分布并行程序设计模型、分布并行程序设计语言、分布并行操作系统、分布并行程序测试等。7、智能计算主要研究演化建模、演化策略、演化算法、演化软件,以及各种智能计算和自然计算等。8、复杂数据管理主要研究跨媒体数据、地理数据、生物数据、Web社区数

6、据、空间数据等结构复杂、语义丰富的数据建模、海量分布云存储及数据密集计算等新方法和技术等。9、Web信息搜索主要研究Web数据搜索, Web数据提取与信息融合,个性化数据空间管理,跨媒体数据信息检索,Web社区管理与服务等新方法和技术等。10、数据挖掘与分析主要研究数据挖掘方法与技术,包括时间序列挖掘、流挖掘、图挖掘、文本挖掘、Web挖掘、空间数据挖掘、多媒体数据挖掘、生物数据挖掘与分析等。(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主要研究真实感图形学与实时感图形学及其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分析、理解、检索,模式识别、视频信息处理/检测/检索、多能量光谱图像、多元图像融合、计算机

7、视觉及其应用等。2、知识工程主要研究知识表现、获取与管理、智能信息处理语言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基于Web的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谈判支持系统等。3、生物信息主要研究医学图像处理及分析、图像3D重建、计算心理检验技术、生物学仿真技术、生物信息融合、生物数据分析软件和平台、生物云计算方法及应用等。4、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主要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语料库获取与构建技术,信息检索与评价、自然语言查询处理、多语言信息检索、自动文摘系统、智能检测与舆情分析等的相关方法和技术等。5、仿真与决策技术主要研究基于Web的网络仿真软件建模方法、复杂系统仿真技术、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决策与优化

8、方法等。6、计算机辅助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CAD系统间数据交换实现技术、计算机辅助分析(CAE)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7、多媒体技术主要研究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音频/视频处理、音视频压缩、非线性编辑、多媒体智能检索、多媒体融合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等。8、协同计算技术主要研究协同学习、协同设计、协同信息处理、保护私有信息的协作计算方法与技术等。9、空间信息技术主要研究空间信息智能化处理与空间信息集成技术,以及GIS、RS和GPS等的集成应用与空间信息网络服务技术等。10、物联网应用主要研究物联网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智能交

9、通、智能电网、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智能物流、商品流通、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技术。(四)信息安全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 密码学主要研究分组密码、序列密码、公钥密码、演化密码、量子和DNA密码、认证、数字签名、密码芯片、智能卡、密码应用技术等。2、 网络安全主要研究防火墙技术、入侵保护技术、虚拟专网技术、网络容侵、可信网络、网络信息获取技术、网络安全测试与评估、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网络故障诊断等。3、 可信计算主要研究可信计算安全体系、可信计算平台技术、可信计算环境的构造与测评技术、云计算安全技术以及基于可信计算的应用安全技

10、术等。4、信息系统安全主要研究信息系统物理安全、安全测评方法和技术、软件可靠性技术、恶意软件分析方法与检测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安全、可信性度量方法与技术、取证技术、验证码安全技术等。5、 信息安全应用技术主要研究电子商务安全分析和设计方法、电子政务安全分析和设计方法、嵌入式系统安全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等。6、可信数据管理研究数据库安全服务框架、数据加密存储、密文索引及查询、密钥管理与安全分发、数据隐私保护等新方法和技术。7、 内容安全主要研究信息隐藏方法;数字水印与数字版权管理技术;隐秘通信与隐写分析技术;基于内容的过滤和识别技术;媒体内容加密与取证技术;隐私保护技术等。8、空天信息

11、安全主要研究空天信息传输安全、空天信息存储安全、空天信息处理安全等。(五)数字影视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影视计算机系统主要研究多媒体计算机体系结构、视频服务器软件体系结构、可扩展视频服务器平台、高清晰影视数据的采集、编辑和跨平台的高清晰影视媒体播放。2、影视存储与挖掘主要研究影视数据的存储模型、影视元数据、影视数据的压缩编码、影视资源调度策略和影视资源挖掘。3、影视内容传播主要研究流媒体网络传输平台、流媒体传输协议、多媒体信息网络编解码技术。4、影视设计与制作主要研究高清晰数字影视系统开发技术、平面设计与策划、动画设计与策划和影视制作技术等。5、影视内容版权保护主要研究影视内容加密、数字水印

12、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六)安防应急信息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安防应急信息处理主要研究安防应急信息技术学科中的音频、视频等信息处理的技术。2、安防应急信息安全研究安防应急信息、信息操作行为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3、安防应急信息系统研究安防应急系统的体系结构及风险评估技术。三、学习年限实行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全日制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24年。实行中期分流、硕博连读、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等,需符合研究生院和计算机学院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应修满28学分,其中必修课至少20学分,自选课程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可在本专业及相关专业选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

13、划表”中的学科通开课除必须选定的4至5门课以外,其他课程可以作为研究方向必修课或自选课学习。研究方法论课程1门必修。研究方向必修课除选定的2至3门必修课以外,其他课程可以作为自选课学习。“计算机前沿技术”课程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科研实践”、“教学实践”的考核参见计算机学院的有关规定。五、学位论文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初,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并在本专业或科研小组内做开题报告,经认可后正式进入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论文应阐述理论或设计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要求格式规范、命题正确、逻辑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流畅。硕士学位论文应反映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并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

14、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应不少于1年。论文撰写完毕后,修满规定的学分,符合学校关于答辩的有关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论文答辩。鼓励硕士生在读期间在指定的国内外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 (含导师排名第一,研究生排名第二的论文)发表学术论文。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教学实践在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进行,一般安排本科生有关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或协助指导实验及对口课程的主讲等。各研究方向应根据实际需要安排科研实践,其中包括:必须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报告会、出差调研或搜集资料等。七、培养方式硕士生进校1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包括学

15、习的主要课程等。硕士生的培养和指导,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科研实践等,硕士生必须完成导师规定的科研工作,通过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多种形式,着重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专业代码0812)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必修课公 必 修共 课20505007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236120505008自然辨证法Natural Dialectics236120505001第一外国语The First Foreign Language2721学 科 通 开 课20211001数学模型与优化Mathematical Model 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