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2885026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六)(三)两个阶段施教:不深不浅种荷花小学年,语文教育可分两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三六年级为第二阶段。理由是,第一,就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而言,一、二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没有“写”的训练。第二,就生理、心理而言,一、二年级的孩子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过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这个过渡必须十分谨慎小心。我们既要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又要让孩子感到轻松愉快。上学了,孩子们要有“负担”,这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让孩子一下从“天堂”跌进“地狱”,他们原本的美好希望顿时成为泡影,这便是小学语文教育失败的开始。关于“第二阶段”,上文已作了较详尽的阐明。在这个章节里,笔者

2、打算重点就第一阶段(即一、二年级)的语文教育问题作进一步补充说明。如前所述,根据“牧羊”式的思想,笔者认为,对一、二年级的孩子既要扬其“长”,开发其智力,又要避其“短”,减轻孩子的负担。我们的总原则是“两进四退一重视”。、两进。首先是认字要进。认字,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难事。一、二年级以识字为重点,不但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也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识多个汉字, 一、 二年级的孩子识2000个汉字(占整个小学阶段认字量的)是不成问题的,因为孩子完全有这个能力。各种识字的方法(分散识字、集中识字、部件识字、循环识字)中,以“集中识字”最具优越性,它常常可以一个字带出一串,带出

3、一片。字识多了,以后要写就容易了;字认多了,孩子就可以看连环画,看初级读物。因此,坚持让一、二年级的孩子大量识字,这是不能动摇的。 顺便说到一个问题,要不要让小学生接触一些繁体字。笔者完全拥护我国著名学者袁晓园先生提出的“识繁写简”的主张。繁体字不宜简单废除。小学生认识繁体字有四个优点:初步知道简体字从繁体字演变的历史;对繁体字具有“六书”的本来面目略有所知;汉字作为一门“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有了“识繁”的基础,有利于观赏或习练书法;便于将来翻阅古籍和海外中文书刊杂志。小学的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可考虑增加繁简字(约个左右)对照表,如果每周认六、七个字,小学阶段认个繁体字,大概是能做

4、到的。其次是“读”要进。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孩子养成认真朗读、认真背诵、认真看课外书的良好习惯。背诵的内容是古诗宋词。古诗、词的音乐节奏感极强,琅琅上口,易读易背。一、二年级的孩子有很强的求知欲,对各种知识很好奇。我们注意到,孩子对背诵诗词有强烈的兴趣,要用多种方法鼓励他们多读书,多背书。大量识字,为多诵读准备了条件;多诵读,又巩固了识字,进一步扩大了识字量。 、四退。 一是“拼”要退。“拼”,指拼音。拼音教学要掌握“度”。拼音,无非是工具,是拐棍,借助拼音认字,讲好普通话,会查字典,功能仅此而已。不过,曾经有人认为“汉字落后”、“汉字要消亡”,提出中国文字要走拼音化的道路。这种观点是极其有害的

5、,也是绝对行不通的。汉字是世界文字的奇峰,“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安子介先生语),日本学者认为,汉字是古代的集成电路。汉字组词力强,涵义丰富,信息量大,简短明确,极富审美价值,汉字是至善至美的文字。我们认为,孩子学拼音只要认识字母、声母、韵母,能读四声和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就可以了。不要“直呼”,不要提出掌握多少个音节的要求,不要规定一分钟读多少个音节,不要求家长辅导孩子的拼音。此外,个字母的“读音”毫无意义,完全可以与声母、单韵母的读法统一起来,这样,可去掉教和学的麻烦,也能节省时间。 总之,过去的拼音教学搞得“多”、“繁”、“难”,给初入学的孩子以“当头一棒”,把他们搞得晕头转

6、向。关于拼音教学,笔者赞成朱作仁先生提出的口号:只认不写。 二是“说”要退,三是“练”(指繁杂的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要退。关于“说”和“练”的弊多利少,甚至有弊无利的观点,上文已阐明,不再赘述。四是“写”要退。“写”指写话(包括造句)。值得反省的是,一个时期以来,小学语文界曾经提出过两个口号:一个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另一个是“大量识字,提前读写”。笔者认为,无论是“注音识字”还是“大量识字”,提前“读”是可以的,但提前“写”,就不科学,也不切合实际了。并不是说,一、二年级的孩子绝对不能写话,问题在于当其“写”的成熟时机尚未到来之时,硬要他写,只能拔苗助长,欲速而不达,反而增加孩子的负担,

7、造成许多消极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不能“提前写”的理由有三:孩子认字少,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在一句话或几句话里,汉字夹着拼音,变得不伦不类;一、二年级孩子规范的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处于“低谷”阶段;写话(包括造句)增加了写字的量,而对一、二年级孩子来说,认字容易写字难。从生理发展看,七岁左右的孩子,手腕的小肌肉群尚未发展成熟,因为写字费劲,直接影响握笔姿势,乃至导致视力的下降,这显然不人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从这个角度出发,现在“提前写”,孩子越写越难,越写越苦;现在不写,是为了孩子将来更好地写。 、一重视。要重视写字和词语的默写。不是纠缠于字义、词义,而是重视写字的科

8、学指导和默写生字、词的正确率。与认字相比,一、二年级孩子,写字有一定困难,所以,抄写生字、词的遍数要减到最低限度,每个生字、词最多抄两遍,(那是认认真真的两遍)通过指导孩子认真地用“唱念书空”和“书空唱默”的方法来提高默写生字、词的正确率。要保证孩子在课堂上完成生字、词的抄写练习。对于那些生字、词的默写正确率高的孩子,还可区别对待,让其平时抄写字、词的遍数减到只抄一遍,甚至可以免抄,以示“奖赏”,达到使其他孩子仿而效之的目的。减少孩子抄写生字、词的遍数,但必须要求写字的质量。为保证写字的质量,则要提出严格要求:要有认认真真写字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要定一个规矩,凡写字马虎的练习本,一概退回重做;

9、写字不但要写得正确,而且要写得好看。过去,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提法,叫做“横平竖直”,其实,“横平竖直”只有印刷字体(或打印字)才能真正做到。根据汉字的特点,汉字的书写如果按照“横平竖直”的方法,写出来的字是一定不好看的。只要孩子有认真写字的态度,只要写字时间架结构大体匀称,行款整齐,关于“好看”,不必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其实,写字本身能体现一种个性特征,那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字体,是完全正常的,这正是写字风格多样化的表现,值得提倡。关于写字的用笔问题,依据实践和观察,笔者认为,一三年级用铅笔,四年级由用铅笔逐步向用钢笔(或圆珠笔)过渡,五、六年级的学生做语文作业可使用钢笔。因为现代社会,钢笔使

10、用最广泛,最方便,最有实用价值。同时,也为以后到中学使用钢笔做好了衔接准备。但现在小学三年级开始,让学生练毛笔字,意义不大。因为将来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如果是继承、弘扬祖国的“书法”传统,那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是练不好毛笔字的,而由于种种的不方便和受到条件的限制,反倒给教师和学生增加了麻烦。至于有些孩子对练毛笔字感兴趣,则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的兴趣组或参加校外有关毛笔书法的专门训练班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总起来说,小学第一阶段(即一、二年级),识字是重点,诵读是重点;第二阶段(即三六年级),是大量诵读和自由写作的阶段。两个阶段施教,顺应自然,恰到好处。那么,原来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安排“以段为重点

11、”的读写训练阶段便可略去。第一阶段的“四退”,是“两进”的保证,也为第二阶段的“进”奠定了基础。我们没有必要事事贪多求全。“舍得”者,有舍有得,先舍而后得也。聪明的拳师,与对方交手时,往往先后退几步,然后伺机进击,这其中的奥秘耐人寻味。毫无疑问,语文教育,需要树立同样的“进退”观:退则敢退,乃至一退到底;进则敢进,且勇于大进。蓄而不发,或引而不发;不发则已,发则势如破竹这是军事辩证法,同样是语文教育的辩证法。结 束 语 到在结束本文的时候,我要特别提到著名语感专家王尚文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精辟见解:“作为人学,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就在语感上头。”“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

12、的牛鼻子。”“读,才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王尚文先生的“语感教学”深刻总结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揭示了语文教学的要害,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以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叫“模糊教学”。模糊者,诵读习作也。有没有清晰?有。清晰者,认字写字也。从这个认识出发,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当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应当轻轻松松学语文。 读亦自然,写亦自然;学亦自然,教亦自然。自然者,天地之道也;道者,万事万物运行之规律也。顺自然者,则天人合一,通达无阻,圆融无碍;逆自然者,则塞而不畅,行而不达。自然,乃宇宙之本;同理,自然,乃小学语文教育之本。一言以蔽之:“牧羊”式全部建立在自然基础之上。试作“牧羊”式歌诀一首: 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口诵心惟,自由练笔; 无拘无束,水到渠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应当摆脱一切舍本逐末、华而不实(如重分数、重考试、重练习题等)的羁绊,从而使小学语文教育步入美好的良性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