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2884852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时间:2021.02.05创作:欧阳科合肥学院十年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德国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教授辛里希迈耶来合肥学 院指导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做项目设计。(资料图片)从 2003 年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 合肥学院砥砺十年,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成功转 型突围。本报记者周飞储召生俞路石俞水曾经,安徽省一些大企业的董事会做出过决议,合肥 联合大学(合肥学院的前身)的学生一概不要,这是合肥 学院人心中永远的痛。如今,国家级骨干软件企业科大讯 飞,点名要合肥学院的学生,近几年累计录用了 100 多名 毕业生。学校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全国著名建筑装饰企 业录用。

2、曾经,合肥学院的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能拿个省 级奖项已属不易。如今,与一流大学的学生同台竞技,他 们照样摘金夺银: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一等奖、电子 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工业设计大 赛一等奖、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一等奖、全国信息技术应 用水平大赛特等奖近3年,该校学生获国家级奖项239 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以上奖项就有 40项。是什么让合肥学院这样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发生如此巨 大的变化?从2003 年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 定位,合肥学院砥砺十年,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 成功转型突围。瞄准德国经验找准办学定位 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系统设计 在合肥学院的发展道路上

3、,一直有一个模仿、学习乃 至追赶的目标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早在 1985 年,中德两国决定开展政府间合作,按德国 应用科学大学办学模式在中国开展应用型大学建设。或许 是因为白纸上更容易作画,合肥联合大学这所 1980年才由 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先生创建的学校,居然被德国 人选中,成为安徽省和德国下萨克森州协议共建的对象, 与德国 5 所应用科学大学开展合作。一穷二白的合肥学 院,就此踏上了应用技术型大学办学之旅。共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德国下萨克森州无偿援助 学校 400 万马克,帮学校建立了 10 个工程类专业实验室。 更重要的是,学校先后派出近百位教师赴德国学习进修, 近距离感受德式教

4、育。他们成为后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的中坚力量。但是,影响远不止于此。2002 年,以合肥联大为主体,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 范学校与合肥联大合并组建合肥学院。新学校、新起点, 如何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成为学校上下 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那个时候,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都面临办学趋同化的 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都向重点大学看齐,抓重 点学科建设,办研究生教育。我们就想,与德国应用科学 大学合作这么多年,能不能借鉴他们的办学经验,办出自 己的特色?我们开始思考、总结。”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 民说。思考的结果,2003 年学校提出了“地方性、应用型、 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我们发现

5、,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主要服务周边 200公里 以内的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这和我们的理念显然不同。 我们把它叫作地方性。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定位、路径显著区别于普通院校,强调理论与实用维度, 有系统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真题真做,到一线就 能干,我们把它叫作应用型。至于国际化,不仅仅指交流 规模,更重要的是研究、提炼国际上一些人才培养的成功 经验、关键要素为我所用。”蔡敬民如此解释。新的办学定位在学校内外引起不小争议。有人讲,大 家都放眼全国,你为什么要把自己给包起来?有人讲,一 所地方本科院校,哪儿来的条件国际化?直到 2009年12 月,学校接受教育部专家组调研时,一位重点大学

6、的校长 还问蔡敬民:“研究型大学提国际化,你们怎么也提国际 化?”于是,蔡敬民不得不在不同的场合,多次阐释他自己 的理解:“地方性、国际化,强调的都是一种开放性,都服 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大学建设这个目标。开放办 学,就是要在服务地方中谋求发展,在国际比较中找到适 合自己发展的路径。”搁置争议,埋头做事,看准了的路,就坚定地走下 去。这是合肥学院的处理方式。很多人认为,应用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 环节,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这样的理解其实是不全面的。 “真正的应用型大学建设,一定要围绕学生这个核心,进行 一体化的设计与改革。要建立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 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

7、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 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 质量监控体系。”蔡敬民说。一场艰难却大刀阔斧的改革,就这样拉开了帷幕。模块化教学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把“教师要讲什么”变成“学生能干什么” 万事开头难!应用型大学建设,从哪里破题?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强调理论应用与实用的 维度,要求学生到一线就能干。“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 应用型人才。”蔡敬民说。服务于这一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发生根本 性的变化,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重在培 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此, 从 2005 年开始,合肥学院开始研究制定体现应用型特点的

8、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各个院系纷纷行动起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去 向,到行业企业调研,分析岗位能力要素,确定能力培养 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进行具体的能力培养方案设计, 把每一项能力转化成一个个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是围 绕特定主题的教学单元,可能是一门课或一门实验,也可 能是几门课或几门实验的整合。这就成了合肥学院围绕学 生核心能力培养而大规模开展的模块化教学改革。计算机系主任袁暋和她的团队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原课 程体系的不足,走访了大量IT企业用人单位,了解企业需 要合肥学院的学生去做什么,确定企业对学生能力和素质 的要求,最后概括出软件工程专业的 7 项核心能力及

9、39 项 子能力,在此基础上重新编排构建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 块,把企业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融合到专业基础模块 和专业模块中去,一个或若干个模块可培养学生必需的一 项能力,并且 4年的模块教学过程中都是与企业工程师共 同完成的。学生通过对这些规定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学习, 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快上手。生物工程专业原来的基础微生物学基础性强,缺乏专 业针对性,与其他基础课部分内容重复,应用性薄弱。生 物系葛春梅教授介绍,改革后的“微生物学”弱化了微生物遗 传、微生物基因工程、微生物生态、传染与免疫等内容, 强化了微生物生理,增加了工业微生物应用,强化实验操 作训练,突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与

10、理论教学相结合是模块化教学的一大特 色。过去,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分别学完模拟 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后,还达不到应具备的 设计电子线路的能力。但把两门课整合成现代电子技术模 块后,担任该模块教学的谭敏教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 指导学生基于每个理论知识点进行实验模块设计,形成小 产品。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设计的小产品越来越多,最 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电子产品,这样,学生的电子线路设 计能力就培养出来了。已经从该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 的张悦龙,在校期间带领团队设计的“宽带直流放大器”,参 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模块化学习让我 在校就掌握了设计电子产品的能力,到工作

11、岗位后很快就 进入了角色。”张悦龙说。模块化教学还给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和自主学习留下空 间。各专业在设计课程模块时,在每个大模块下还设计了 若干个子模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子模块。电 子信息专业就把过去的电子信号处理、电子测量、DSP技 术 3 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整合成信息处理、检测、现代电子 技术设计 3 个子模块,学生只要选择一个模块完成学习量 即可,既突出兴趣和爱好,也容易学精、学透。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专业中的软件工程模块共 84个学时,自主学习时 间为 32 个学时,学生可以制作模型、设计课题,自主学习 的任务大大增加。“模块化教学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各门学科自成体系、 各自为政的格

12、局,在内容上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把教师要 讲什么变成了学生能干什么。”合肥学院院长张文兵说。把学科导向变成专业导向 一切围绕学生的培养配置资源 在合肥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大楼,有一家合大环境监测 有限公司,公司看上去不起眼,却拥有 80多项国家标准的 环境检测权。这个由学校出场地、社会投资建设的企业, 既面向社会经营,同时也是一个“嵌入式”实验室。环境工程 专业的学生在这里做实验,所用的标本都是真实的送检样 品,实验环节就是真实的检测环节,实验结果也是最终的 检测结果。据合肥学院服务地方办公室主任董强介绍,当初成立 这家企业,不少人不理解。现在看来,不仅学校省下了一 笔购买实验设备的资金,更重要的是

13、学生能够得到老师和 企业技术人员的双重指导。经过“真刀实枪”的实践,学生可 以“零适应期”走上工作岗位。不管是校内资源,还是校外资源;不管是政府资源还 是社会资源,一定要服务于学生的培养,一定要满足专业 发展的需要,这是合肥学院统筹各种资源配置的准则。这些年,许多新建本科院校都跟着综合性大学狠抓学 科建设,合肥学院却提出了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为什么? 合肥学院副院长陈啸说,应用型高校应当以专业统筹人力 资源、物质资源以及所有条件。“抓住专业建设这个龙头, 就抓住了人才调配、资源调配和人才培养规格、质量的控 制这个核心。”如何抓住专业建设这个龙头?合肥学院立足“地方性”的 办学定位,根据合肥市“大

14、湖名城、创新高地”的重大发展战 略布局,及时瞄准合肥市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动态调 整专业结构,与合肥市的产业布局深度互动,培养地方经 济发展急需的人才。在合肥学院的校园周边,就是全国最大家用电器生产 基地,全国每三台家用电器,就有一台产自这里。利用这 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和动 画等专业。2010 年,合肥市启动轨道交通建设,学校立即 引进人才,组织教学资源,成功申报交通工程专业并顺利 招生。随着合肥市国际会展蓬勃发展和国际机场的落成, 学校又设置了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并拟设空乘服务与管 理等专业。这些年,合肥市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与德、 日、韩的企业合作不断扩大,针

15、对这一需求,学校及时开 设德语、日语等专业,培养了大量地方急需的高水平、实 用型人才。据统计,合肥学院毕业生每年 60%左右在合肥就 业,80%左右在安徽就业。2013年毕业生,有1620 人在合 肥市就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56.92%,在合肥市经济技术 开发区就业的人数就达 1050人。借助企业资源,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人才,是合肥 学院的又一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0年首批获得教 育部卓越工程师项目以后,实行了校企联合组建专业指导 委员会,共同制定“企业阶段培养方案”,并建立了一个集软 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项目管 理、系统集成、认证考试为一体的软件工程能力实

16、训平 台。企业从大一至大三渐进进入课堂,与学校教师共同培 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学生大四进入企业,校企共 同培养,在真正的企业工程环境下,培养作为未来工程师应该具备的工程应用能力。已经被科大讯飞录取的计科系 2009级毕业班的庄纪军 说:“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有机会到企业边实践边学 习,在企业、学校老师的双重指导下,让我在真实工作中 收获,让我有机会把学校的理论结合到实践中,让我更能 提前适应工作。”如果说地方性的定位让合肥学院站得更稳,那么国际 化的定位则让合肥学院走得更远。正因为拥有了“国际化”的 “基因”,合肥学院得以站在巨人肩膀上跨越发展。合肥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现代物流业兴起,学校充分利 用中德合作的优势,成功申报安徽省第一个教育部审批中 外合作办学项目物流管理专业,该专业同时获得德意 志学术交流中心(简称DAAD)资助。合肥学院采取和德国 国际交流学术委员会联办的方式,并得到德国物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