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图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287898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头市第八医院传染病处置规范和处置流程图一、对象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二、内容(一)发现、登记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二)报告1.报告程序与方式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报告时限发

2、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三)处理1.病人处

3、置。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一、 预检分诊流程导医台、挂号室 分诊普

4、通门诊就医门诊医生、护士预检 非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 传染病人陪护者感染科预检、就诊医学观察、防护措施 非住院者 需要住院者转感染科住院治疗门诊治疗首诊医生 医护卫生知识指导或发健康教育处方对就医环境消毒处理二、 传染病人就诊转诊流程导医台、挂号室 分诊门诊医生、护士预检 传染病患者 感染性疾病科就医 非住院者 需要住院者转感染科住院治疗或传染病专科医院治疗门诊治疗首诊医生 医护卫生知识指导或发健康教育处方对就医环境消毒处理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流程首诊医生诊断患者为传染病时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登记传染病登记簿。报告卡,首诊医生将传染病报告卡立即交护士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管理员收到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卡后,认真审核报卡质量。医院感染管理科传染病专职管理员核实无误后,登记报告卡到收录卡登记簿和传染病登记簿。医院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按时限实行网上直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