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87794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达,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达。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开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历,开

2、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共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展交流沟通的能力。2思维开展与提升思维开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开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3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安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4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

3、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开展与思维的开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开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根底,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开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根底,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历开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

4、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开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开展;坚决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奠定根底。1语言积累与建构。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历,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规律。2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展表达与交流;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点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3语言梳理与整合。通过梳理和整合,将

5、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构造化,将言语活动经历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4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历与语言表达。5开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拟、归纳和概括根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根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律,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研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6提升思维品质

6、。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7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8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平阿基不同时代、不同品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9美的表达与创造。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具有创新意识。10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

7、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11理解多样文化。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作品,懂得尊重和包容,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12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三、课程构造一设计依据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着力开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开展,设计根底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2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

8、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工程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假设干学习工程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根本语篇类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根底能力,充分顾忌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3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

9、这些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开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4整体设计,统筹安排,表达层次性与差异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由假设干学习任务群构成。不同学习任务群具体的学习容有所区别,表达不同的学习要求;必修的学习任务群构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容的根本框架,表达高中阶段对每个学生根本、共同的语文素养要求;选修的学习任务群则是在此根底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开展方向、不同开展水平语文素养的要求。二构造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金文化方面的容诗中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必修其课程7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选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11、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三学分与选课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对于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未来开展的意愿和学业状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开展方向和空间。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比重按学分计,安排如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构造及学分必修8学分选择性必修6学分选修任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学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当代文化参与0.5学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0.5学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汉字汉语专题研讨2学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2学分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文学阅读与写作2.5学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0.5学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5学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0.5学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外国作家作品研习1学分跨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1学分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1学分学术论著专题研讨2学分.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