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导论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2875050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5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导论(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导论本章概要电子商务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是交易方式的一场革命,只有大力发展作为电子商务重要构成部分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才干得到更好的发展。本章简介了物流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并论述了物流的分类、作用和功能,现代物流与老式物流的区别,简介了有关的物流理论和理念,描述了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特性和流程,分析了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论述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含义、内容、原则及职能,探讨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产业发展的趋势。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结识物流的作用和功能,理解现代物流有关理论和理念;掌握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特性和流程,对的理

2、解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掌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含义、内容、原则及职能,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产业发展的趋势。基本概念现代物流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 回收物流 废弃物物流 引导案例:中储股份现代物流中储股份整体上市基本完毕,实现了有效资产的集中和整合,使中储股份直接肩负起诚通集团发呈现代物流的重要责任和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使命,正面临着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物流市场迅速扩张的历史机遇。然而,物流行业作为充足竞争的领域,国内与国际物流市场完全接轨,国有、民营、外资公司鼎立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物流公司的发展将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区域市场环境、外部竞争格

3、局和内部资源能力等重重压力和制约。新形势、新环境、新起点、新高度需要新动力,而新的动力引擎就是创新理念,持续迅速成长。中储以物流中心为基本平台,优化网点、优化业务、优化投资、优化管理;拓展物流供应链各环节功能,整合公司内外资源,复制成熟业务模式,开发新型业务模式;大力发展以生产资料现货市场为平台的商贸物流,以集装箱多式联运、国际贸易、货运代理、货品集散为特性的港口物流,以生产、生活资料仓储、运送、加工、配送集成的都市物流,以融资监管为手段的质押物流,以及为重点客户、重点工程服务的全程综合物流。加强仓储管理、运送配送、物流加工、物流外包、货运代理、质押监管、内外贸易、现货市场、多式联运、新技术开

4、发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集多元支柱型业务板块于一体的新型物流平台和全国性物流网络,成为国内大型的基本物流与商贸、金融结合的综合物流供应商之一。资料来源:锦程物流网。1.1 现代物流概述在社会生活中,货品在不同步空范畴内的转移和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和物质技术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物的流动”有了更高水准的理解。于是,“黑大陆”、“第三利润源”、“冰山”等理论相继浮现和形成,反映了现代社会对物流业新的审视和理解。1.1.1 物流的产生和发展物流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共生共长,源远流长。可以说,物流是社会经济的动脉,是社会再生产过程持续进行的前提,但人们

5、对现代物流的结识和实践却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物流研究和实践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物流观念的启蒙与产生阶段,物流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与实践阶段,现代物流理论的形成与物流管理现代化阶段,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纵深化发展阶段。 美国等西方国家20世纪便进入了所谓的买方市场经济,存在较严重的生产过剩和需求局限性的问题,公司界为了扩大销售,开始关注市场分销问题,着重研究在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物流初期是从西方市场学理论中产生的,是指销售过程的物流,即通过对制成品在销售领域的输送、保管活动进行管理,达到减少成本增进销售的目的。19,美国学者阿奇萧(Arch W.Shaw)在市场营销中的若干问题中初次提出了“P

6、D”(Physical Distribution,PD)的概念,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进一步论述了“PD”概念,“PD是涉及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合到消费场合的流动过程中所随着的种种经济活动。”随着物流在公司中的广泛应用,从内部领域扩展到公司外部经营管理的其她领域,物流管理开始注重外部(分销商、顾客、供应商及第三方构成的多维、复杂、立体)关系的研究,强调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回收等整个物资流通全过程的管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为了改善战争中的物资供应状况,研究和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在战争活动中加以实践和应用。“logis

7、tics”的核心是将战时物资的生产、采购、运送、配给等活动作为一种整体来进行统一布置,以求对战略物资进行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实践证明,这一理论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战后“logistics”的理论被应用到公司界,其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推广,涵盖了整个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涉及生产领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与厂内物流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因此,欧美国家所指的“logistics”一般比“PD”的内涵更为广泛,“PD”一般仅指销售物流。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正处在经济高速成长期,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流通基本设施严重局限性,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从美国学到了“PD”理论。1

8、965年,日本在政府文献中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涉及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送和配送等诸多活动。在物流理论的指引下,物流技术成为日本政府关怀和研究的重点,加强道路建设,实现运送手段的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力发展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物流基地,以提高货品的解决能力和商品供应效率,极大地增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派代表团到日、美等国考察,引进并接受了“物流”概念。在“物流”的概念引入国内之前,国内就有老式的储运业。许多大大小小的储运公司事实上进行着运送、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与物流有关的多种活动。而物

9、流相对于储运而言却是一种新的概念,两者之间存在如下差别:(1)储运和物流的内涵有区别。储运基本上只指储存和运送这两个环节,虽然有时也波及物品的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有关信息活动,但这些活动一般并不涉及在储运的概念之中,而物流则涉及物品的运送、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有关信息活动,因此物流比储运所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 (2)储运只是相对独立的操作活动,而物流则十分强调有关活动的系统化,以期达到整个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化。1.1.2 物流的概念由于物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物流的有关概念与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世界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管理机构以及物流研究专家对物流概念作出了多种定义,至今为止,

10、人们对物流的理解仍然存在差别,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识。1物流的定义对于物流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如下几种。(1)物流是一种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2)物流通过运送解决对货品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规定,通过存储调节解决对货品的需求和供应之间的时间差。(3)物流是从供应开始经多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达到最后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的。(4)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发明时间价值、场合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5)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发明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构成,涉及运送、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

11、工及物流信息解决等多项基本活动。(6)物流一般是由商品的运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有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构成,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和复合化后所形成的最优系统。有关物流定义,如表1-1所示。表1-1 物流定义描述年份给出定义的组织定 义美国工程派1974美国物流工程学会(Society of LogisticsEngineers)物流是与需求、设计、资源供应与维护有关,以支持目的、筹划及运作的科学、管理及技术活动的艺术军事派1981美国空军(U.S. Air Force)物流是筹划和执行军队的调动与维护的科学,它波及与军事物资、人员、装备和服务有关的活动管理派1985美国物流管理协会

12、(Council of LogisticsManagement)物流是对货品、服务及有关信息从来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筹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规定的过程。该过程涉及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保为目的的物料回收公司派1997美国EXEL物流公司物流是与筹划和执行供应链中商品及物料的搬运、储存及运送有关的所有活动,涉及废弃物及旧品的回收复用欧洲1994欧洲物流协会(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ELA)物流是一种在系统内对货品的运送、安排及与此有关的支持活动的筹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续表 年份给出定义的组织定 义日本1

13、981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是发明时间性、场合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涉及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送、配送等诸种活动中国大陆中国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物资流通协会,国标物流术语(GB/T18354-)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实现运送、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解决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台湾地区1996台湾物流管理协会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通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送、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有关机能性活动,以发明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综上

14、所述,所谓现代物流(Logistics)是指为了实现客户满意和挖掘“第三利润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运送、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解决、需求预测、为顾客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经济有效地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由生产地送到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2“物流”、“商流”和“流通” 商品的流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而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是经济活动的重要构成。由于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多种间隔,如图1-1所示,因此需要通过“流通”将商品的生产及所发明的价值和商品的消费加以连接。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的间隔与连接这些间隔的解决措施如下。(1)社会间隔:商品的生产者和商品的消费者有所

15、不同,需通过商品的交易实现所有权的转移。(2)场合间隔:商品的生产场合和消费场合不在同一地点,需要商品的运送进行连接。(3)时间间隔:商品的生产日期与商品的消费日期不尽相似,需要通过商品的保管加以衔接。人们通过商业或贸易活动来沟通商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社会间隔,这种沟通被称为“商流”。商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如商品的运送和保管,即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场合间隔和时间间隔则需要通过“物流”来进行沟通。图1-1 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社会、场合、时间间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这种间隔越来越大,而商品通过流通将商品的社会、场合和时间的间隔加以连接所起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明显。综上所述,人们通过“商流”消除了商品的社会间隔,通过“物流”消除了商品的场合和时间间隔,两者共同实行的成果完毕了商品的所有权和商品实体的转移,即商品的流通。“物流”并不先于“商流”存在,而是在“商流”拟定后来的具体行为,但如果没有“物流”,“商流”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商流”与“物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是商品流通领域的两大基本要素。3现代物流与老式物流物流的发展已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人们对物流的研究和应用已经从初期以商品销售为主的老式物流的阶段,进入了将原材料的采购、商品的生产、储运和商品销售的全过程予以综合考虑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