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教案汇总(五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2867713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教案汇总(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教案汇总(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教案汇总(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教案汇总(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教案汇总(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教案汇总(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教案汇总(五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教案汇总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大树的年轮知道自然界中的一些事情能够记录时间的长短。2、经历一次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时间留下的各种痕迹的活动过程。3、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事物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教学重点:会寻找时间的痕迹,知道时间的可贵。教学难点: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事物所发生的变化。教学准备:自己以前的照片、作品、旧衣物等,搜集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植物与动物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以我们人的意愿而停留,在这个世界里,是否存在一些事物能够记录自己所经历的时间呢?揭示课题:寻找时间的痕迹二、探究过程1、能够记录自己生

2、长过程的生物。(1)请学生介绍记录时间的事物。(2)师:刚才有同学讲到大树的年轮能够记录自己生活时间的长短。观察书本上P40页的大树年轮,你能说出这棵大树生长几年了?2、寻找时间的痕迹。(1)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能不能从你周围的事物中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2)小组讨论时间在哪些地方留下了痕迹,利用学生带来的物品,全班汇报。(3)参观学校(或教室)并记录时间在学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迹。(4)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3、小结。三、板书设计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教案汇总(二)环境问题课时安排:_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资料的分析活动,第二课时完成调查讨论活动。本课的学习活动与下两课时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

3、系,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与下面两课时统筹设计,进行单元备课。活动目标1.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2.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3.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分析结论。活动过程:1.教材首先用四幅图展示了人类的四个发展阶段:古人类阶段、农业文明阶段(_明)、工业文明阶段(黑色文明)和现代文明阶段(电子文明),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阶段中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及环境变化的情况。教学中教师可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绘制成动画多媒体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应用中引起的生产方式和

4、生活质量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学过程可分成四层进行:(1)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2)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分析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4)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2.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引起环境问题的资料,在事实充分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分析出各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各种变化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才能确定科学进步是其他变化的根本。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产生了环境问题。这一基本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学生的基本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地

5、抓住每二教学过程的目标任务,启发学生独立环境与保护活动,让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有关变化和事物间相互作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分析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组织。在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的教学时,可采用教师介绍资料、个人思考整理记录表、小组汇总的方法进行。在个人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利用课件或教材插图向学生绍人类社会发展的四大阶段。主要包括:(1)科学发展的进程。火的使用铁的发现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和电脑的问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适当补充过多,只要学生能明确几大阶段即可。(2)科学技术的进步。包括:些内容。但注意不要材料的使用:原始的天然材料加工的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合

6、成材料。生产工具的使用: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的使用电器和电脑的使用。生产方式的改变:集体狩猎个体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工厂生产电气化生产。(3)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工业产品的出现方便了人的生活电子产品的出现使人的生活现代化。(4)环境污染的现象:基本没有污染开荒种地破坏植被(_代)工业烟尘污染空气(黑色时代)各种污染现象同时出现。教师在介绍以上资料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用学生可接受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对以上现象有所了解即可,教学中不要求学生记、背生疏的术语。个人思考和记录整理: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把以上内容梳理成自己的概念体系,以便整理

7、在记录表内。记录表内的用语,不要强求规范统一,只要学生能用理解后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应给予肯定。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目的是让每个人的记录进行补充以求完整,因此不要占很长时间组织重复内容的发言。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将内容整理得清楚、准确的记录展示给全班,以供分析讨论时使用。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此教环境与保护学环节中,建议教师设计如下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的分析思维活动得以完整、连贯: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人的生产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与生产工具有什么关系?与人所使用的材料有什么关系?人的生活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与人的生产活动有什么关系?以上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讨论后可板

8、书:科学进步技术进步社会进步人的生活品质大提高。分析认识生产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本环节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本内容教师应尽力启发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中希望学生能提出:空气的污染:生产中的烟尘、交通工具的尾气。水体的污染:生产、生活中的废水(有毒、有害)。土壤的污染:农药、化肥的施用。环境的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臭氧层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淡水缺乏、能源短缺等。此教学内容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将以前所接触的环境问题,归纳为几大方面的问题,不再列举具体事实。以上所列的内容学生在前几册的学习中都应有所接触,教师可以帮助

9、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教材内容。总结:学生经前几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墓本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此教师町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升华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系统。学生应形成的概念系统为:科学的发展科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带来厂环境问题。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此教学环节町分为课上调查和课后凋查两步进行。课上调查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教室环境、校园环境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和查。为后面专题研究做一定的准备。调查后要及时组织学生整理记录,并分析校园及周边环境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课上调查的内容、过程、方法的确定和设计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从而为学生课后调查做一个示范,因此,教学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示范以指

10、导学生的课后调查活动。课后的调查应提示学生:(1)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考察、调查(2)做好调查记录或资料卡片的制作。查阅资料等。(3)外出调查时一定要由家长陪伴,并注意安全。(4)调查后整理调查记录或资料,准备下一课学习前的汇报。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教案汇总(三)【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流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学习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

11、材料【学习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学习准备】_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学习流程】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

12、多少种材料?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教案汇总(四)教学目标:能

13、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知识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实验器材:分组:酒精灯、易拉罐、盛有一半水的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放大镜_组-_组砂土、_组-_组粘土、_组-_组黑土、湿抹布、小盘演示:滴管、装有土壤溶液的锥形瓶、玻璃片、试管夹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谈话:【出示泥塑图片】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些手工作品,你知道这些

14、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其实制作泥塑的土叫做粘土,你知道粘土有什么特点吗?2.学生随问题依次交流:3.教师小结:由于粘所以可塑性强,除此之外粘土还具有颗粒细、耐火度高等特点。所以人们经常利用它来制作泥塑。【教学过程、评价设计】一、导入1.谈话: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些老师从不同的环境中取来的土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面前的土壤,根据你生活中的观察,判断一下这些土壤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开始吧!2.学生汇报:哪个同学来说说你面前的土壤是老师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3.教师小结:究竟这些土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_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学校花坛里取来的;_

15、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学校的种植园取来的;_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树底下取来的;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这些土壤里都有什么。(板书:土壤里有什么?)二、学习新课(一)用眼睛观察土壤1.谈话:你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法,观察你面前的土壤里有什么?看不清的话,可以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放大镜来观察,观察过程中要可别忘记填写记录单。听明白了吗?开始吧!(发记录单1)2.学生观察:3.学生汇报:哪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你们发现了土壤中有什么?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沙;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黏土;还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腐殖质。(二)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猜想】1.谈话:现在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土壤中还会有其他的物质成分吗?2.学生猜测:你认为土壤里还有什么?说说你的理由。【随学生回答板书】3.谈话:这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要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4.学生交流:生1:查电脑【网络可以帮助我们验证这些猜想,但课堂上老师没给大家准备,我们怎么验证这些猜想?】生2:做实验。5.教师小结:因为有时我们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