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86709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的时间。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

2、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

3、过重要的影响。古运河哺育我国古代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但后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却评说不一。(引入有关评价大运河的诗。学生朗读、教师释读)例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李敬之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3、暴君隋炀帝与隋朝的灭亡强大的隋王朝仅经过37年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为什么“尽道隋亡为此河”?一、 隋的统一本目分四个板块:隋的建立、隋的统一、隋的疆域、隋的富庶“隋的建立”: 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以及

4、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帮助学生对杨坚建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杨坚这一重要历史人物有一个初步认识。“隋的统一”: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涉及三个问题,即隋统一的条件、经过和影响。关于隋统一的条件既是本课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然后请12名学生典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发言。最后教师再把归纳整理出的结论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供学生参考。“隋的疆域”: 指导学生阅读“隋疆域图”,指出隋的都城和重要城市。“隋的富庶”: 学生阅读教材后,简单介绍有关“隋的富庶”的具体实例,教师提问:隋的富庶与大运河的开凿有无必然联系呢?从而,巧妙地过渡到下一目的

5、学习。二、贯通南北的动脉本目分三个板块: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大运河的开凿及概况、大运河通航的影响“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归纳各组意见,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大运河的开凿及概况”:教师提供一段大运河视频,一张地图,若干运河风光图,再结合教材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一种简单而便于记忆的方法来介绍大运河,然后与同学分享交流。教师也展示自己的方法,如3451(3个点4段5大水系1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或者把大运河的基本内容归纳为:“”五个阿拉伯数字,即沟通五大水系、开凿四段运河,共有三个支撑点、全长两千多公里,成为一条贯通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一、隋朝统一南北

6、讲述过程中挂绘制的隋朝疆域图。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副板书:“随”。然后擦去“走之”。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由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在框图的相应位置标写“ 长安”。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板书:(58158

7、9618)提问:隋朝的疆域四至。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他不仅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而且开创了繁盛一时的开皇之治。板书:文帝杨坚开皇之治文帝即位以后,实行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三省是尚书、内史、门下,分管全国政务、起草政令和审核政令。三省长官都称宰相,分工负责,互相牵制。板书:中央设三省六部六部为吏、礼、兵、刑、民、工,在尚书省领导下分管各类具体工作。六部的制度被以后各朝沿袭下来。副板书:吏、礼、兵、刑、民、工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民部为户部。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明清只保有六部。板书:地方减为州县两级;在地方,精简机构,把原来州、郡、县三级管理减为州县两级,加强了

8、中央对地方的领导,也提高了行政效率。板书: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同时,改革人才的选拔举荐制度,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到了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员,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个人努力参政。这样,不仅有利于把真正杰出的人才选拔出来,也把选吏的权力由士族手中集权到中央。以后各朝相继沿用科举制。读书做官,成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笼络知识分子的手段。隋文帝的改革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有重大建树。581600年,他的年号叫“开皇”。由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比较清明,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20年间,社会财富增长,国

9、家控制人口翻了一番,历史上称为“开皇之治”。开皇之治(581600年)“开皇”是隋文帝杨坚在位时的年号。隋文帝在此期间,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又攻灭了陈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那时,天下安定,经济发展,所以封建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隋文帝毕竟是封建帝王。他贪得无厌,长安、洛阳一带的大仓库已经堆满粮食和布帛,仍旧向人民征收财物。他晚年刚愎自用,崇信佛教,营建华丽的仁寿宫。604年,隋文帝去世。隋炀帝杨广即位。板书:二、隋朝大运河。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

10、到610年全线开通,把用透明塑料片绘制的大运河图贴在框图内,标明洛阳、涿郡、江都、余杭。605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农民,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市,南至余杭,今杭州市,以洛阳为中心,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指导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大运河示意图,识别河段和城市,指出广通渠不属于大运河。板书:三、暴君隋炀帝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对重新统一有功,率兵灭陈。平日伪装仁孝俭朴,讨文帝的欢心。隋炀帝即位后征发数百万人开凿大运河,人民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是,这项工程受惠当时,又造福

11、后世。历史上对开凿运河一事,仍以肯定为主。为了满足骄奢的欲望,他下令营造东都洛阳,建造豪华的宫殿,每日役使民工200万人。大运河修通后,他多次乘龙舟由洛阳至江都。随行船只5000多艘,绵延200余里。光拉船的纤夫就有8万多人。沿途还得迎送,准备供品和生活用品。各州、县人民疲惫不堪。从612年起,他连续3年对高丽战争,进攻都失败了。最多的一次用兵100万。供应装备和粮食的民工有几十万之多。据历史记载,隋朝户数890万,人口约4000万。服劳役和兵役的劳动人民经常有三、四百万人。无休止的征发使千千万万农民离乡背井,大量土地荒芜。或者死于战争、劳役,或者死于饥寒交迫。人民忍无可忍,终于举行大起义。板

12、书:四、瓦岗军和隋朝的覆灭隋炀帝的暴政,无限制地征发徭役、兵役,终于导致了全国规模的人民大起义。611年,山东长白山王薄率先领导起义。在各地响应的起义中,以河南瓦岗军最有名。领袖前有翟让,后有李密。他们大败隋军主力,围攻东都洛阳,号召天下人民反隋。他们在文告中谴责隋炀帝的罪恶“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河北窦建德和江南杜伏威也很有名。全国起义农民达几百万,重要的有30多支。瓦岗军最强盛时有几十万人。贴起义标志火炬。隋朝的统治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陷于瓦解。隋朝的官吏,也趁机打起反隋旗号。太原起兵的李渊渡黄河占领长安,仿效当年汉高祖刘邦,与民约法,废除苛政,争得政治与军事上的主动

13、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杀隋炀帝。李渊即皇帝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3课堂讨论给学生约5分钟时间看书,重点在“暴君隋炀帝”。导读提问:1隋炀帝是隋朝第几代皇帝?在位时间是何年?2隋炀帝是暴君,暴在哪里?3他下令修大运河,完成了科举制度,可以将功抵过吗?4秦朝与隋朝,秦始皇与隋炀帝有许多相似之处,为什么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完全相同?5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光用好或坏可以说清楚吗?整理板书组织学生小讨论。做结论。隋炀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暴君,他为了满足奢侈生活和虚荣心,营建东都洛阳,修豪华的宫殿;沿运河南下游江都;三次对高丽作战。他滥用民力,征发的徭役兵役负担远远超过人民可承受的极限。终于,人民大

14、起义爆发,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但是,我们并不因此否定隋炀帝做过的一些好事。率兵灭陈,完成统一。这主要是隋文帝的功劳。他下令开凿大运河。广大人民群众是修运河的英雄。他在位期间,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历史地评价人物,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功与过的界限在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当时的人民利益。对一个人的最后评价,要看主流和方向,比较功与过。隋炀帝即位之初,以功为主,修通了大运河。以后滥用民力,成为罪恶罄竹难书的大暴君。最后被人民起义所推翻。4课堂小结请同学看课本第7页,重点提示。我们今天讲了隋朝。581年杨坚代北周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重建统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开始了。隋文帝

15、杨坚是位杰出的皇帝,他勤于政事,崇尚节俭,设置三省六部,精简地方政权,开始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他在位时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历史上称为“开皇之治”。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杨广下令凿通大运河。涿郡、洛阳、余杭三点,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勾通海、黄、淮、江、钱五大水系,全长四、五千里。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朝人写诗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隋炀帝并非因运河亡国,而是残暴地滥用民力,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他们辛勤劳动、创造了社会繁荣,开凿了大运河。他们英勇斗争,推翻暴君隋炀帝,使以后的几代统治者从中吸取教训,不得不宽政爱民。当时,人民起义的杰出代表是瓦岗军。边讲边指板书和地图。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揭贴式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隋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