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863825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初一年级授课时间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课型复习课课时3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2、能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进一步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用坐标表示平移变换进一步让学生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感受数学问题与几何问题的相互转化,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学习重点全章知识的归纳整理及应用学习难点所学知识的应用教具直尺、三角板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讲练结合数形结合一、复习引入

2、板书设计二、讲授新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复习三、课堂练习本节复习是以“问题串”的形式,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回答问题的方式对本章知识进行了小结,回顾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课后反思本方法,以及它的简单应用.对于学生易出错、应该强调的问题,如果只是泛泛而谈,效果不大因此,在复习了本章的主要知识后,出了一组典型例题,通过具体的题目,强调有关的问题,将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学习效果会更好。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学过程】一、熟悉知识体系(设计说明:通过引领学生回忆本章的知识要点,形成知识框架,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了解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二、知识要点回顾(一)基础知识(设计说明: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回忆全章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深刻、系统.)1有序数对:有序数对是指_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它的表示形式是(a,b).注意:(1)a与b要用逗号分开,以示它们是两个独立有序的数,又要用括号“包装”起来,表示它们是一个整体;(2)若ab则(a,b)与(b,a)表示两个不同的有序数对;(3)在直角坐标系中,有序数对(a,b)表示点的坐标,a,b依次表示横坐标、纵坐标.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在平面内,两条具有公共原点、并且_的数轴所构成的图形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_或_,向_方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_或_,

4、向_方向为正方向,横轴与纵轴的交点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_,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两条数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象限,这两条数轴的正方向的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所夹的象限叫做第_象限,其它三个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_、_、_象限,坐标轴不属于任何象限;注意:(1)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四个要素: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数轴;互相垂直;有公共原点.(2)两个规定: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条数轴单位长度规定:一般情况下,横轴与纵轴单位长度相同,为了实际需要有时横轴与纵轴单位长度可以不同.3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特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是正数,简单记作(,),那么

5、第二象限的坐标特征是_,第三象限是_,第四象限是_;4特殊点的坐标(1)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横轴(x轴)上点的坐标特征是(x,0),即纵坐标都是0;纵轴(y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是_,即_;(2)平行于坐标轴直线上的点的坐标: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_相同,_不同;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_相同,_不同.(3)对称点的坐标:点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_,点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_.5.点到两轴的距离的意义: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_,到y轴的距离为_.6.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一般过程:选原点,规定x,y轴的正方向,确定单位长度,在坐标系中描点,并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地点的名

6、称。7.点的坐标与图形平移的关系:一个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平移,其坐标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变化规律是左减右加,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变化规律是上加下减。例如:当p(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后坐标为p(xa,yb).(教学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前面的知识框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以上知识点,有些知识点要借助图形帮助学生回忆,如特殊点的坐标,点到两轴的距离的意义等.由于学生有的知识遗忘了,有的知识不能很好的用数学语言表达,教师应有充分的耐心听学生说完,并注意及时规范学生的不准确的表述。通过以上复习,使

7、学生把全章知识串起来,使全章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全面化.)(二)、基本应用(例题精讲)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设计说明: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1写出如图1中A,B,C,D各点的坐标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的坐标是由横坐标和纵坐标组成的一个有序数对,横坐标要写在前面。横坐标的确定方法是过点作横轴的垂线,垂足在横轴上所对应的数就是该点的横坐标;再过点作纵轴的垂线,垂足在纵轴上所对应的数就是该点的纵坐标。因为A在横轴上对应的数是2,在纵轴上对应的数3,所以点A的坐标是(2,3),其它三点的坐标类似可以确定,分别是B(3,2),C(-2,1),D(-

8、1,-2)。例2一群小孩子在操场上手拉手地围成一圈,组成了一个优美的图案小明站在旁边发现他们当中八个人恰好站在拐角处的A、B、H点,而且建立某个坐标系后可测得这八个点的坐标分别是A(0,4),B(-1,1),C(-4,0),D(-1,-1),E(0,-4),F(1,-1),G(4,0),H(1,1)你知道这群孩子围成的图案是什么吗?请把它画出来分析:要知道由A、B、H点围成的图案,只须在坐标系中描出这些点的位置,然后用折线把它们连结出来就可以知道其图形是如图2的图案。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例3指出下列各点所在的象限或坐标轴:A(-2,3),B(1,-2),C(-1,-2),D(3,2),E(-3,0

9、),F(0,1)分析:在第一、二、三、四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分别是(,)、(-,)、(-,-)、(,-);在x轴正半轴上、负半轴,在y轴正半轴、负半轴上的点的坐标符号分别是(,0)、(-,0)、(0,)、(0,-),反之也成立因为点A的符号是(-,),故点A在第二象限;因为点的符号是(,-),故点B在第四象限;因为点C的符号是(-,-),故点C在第三象限;因为点D的符号是(,),故点D在第一象限;因为点E的纵坐标为0,所以点E在x轴上;因为点F的横坐标为0,所以点F在纵轴上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到x轴的距离等于2,到y轴的距离等于3的点的坐标是_;分析:到x轴的距离等于2的点的纵坐标有2和-

10、2,到y轴的距离等于3的点的横坐标有3和-3,因此,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有(3,2)、(3,-2)、(-3,2)、(-3,-2)。例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各顶点的坐标是A(6,8),B(-2,0),C(-5,-3),DEF各顶点的坐标是D(0,3),E(8,11),F(-3,0),请仔细观察这两个三角形各顶点的坐标关系,判断DEF是不是由ABC平移得到的?如果是,是怎么样平移的?如果不是,请说明为什么?分析:分别观察ABC各顶点坐标与DEF各顶点坐标,寻找相同的变化关系。对于点A和D、B和E、C和F来说,把点A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点D,但把点B、C进行同样的

11、平移不能得到点E、F。此时注意不要仅凭这一点就否定两个三角形不能相互平移而得到。考虑点A和点E的关系,可以发现,把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对应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8,11),(0,3),(-3,),恰好是DEF三个顶点的坐标,因此,把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可得把DEF。例6如图3所示的象棋盘上,若“帅”位于点(1,-2)上,“相”位于点(3,-2)上,则“炮”位于点()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1,1);B(-1,2);C(-2,1);D(-2,2)分析:要确定“炮”的位置,关键在于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而所谓合适的坐标系就是指坐标原

12、点、坐标轴的选择与建立要满足“帅”和“相”所处位置的坐标,比如说原点显然不可能是“帅”的位置从“帅”的坐标(1,-2)可知“帅”在第四象限,距离横轴2个单位,距离纵轴1个单位,这样,我们便可以建立起如图的坐标系,再根据如图的坐标系及“相”的坐标可知图中单位长度是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一个单位长,因此可以顺利地确定出“炮”的位置是(-2,1),故选C(教学说明:例1、2是已知点写坐标,已知坐标描点的基本应用;例3、4考察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特点和点到两轴的距离的意义,其中例4有一定的难度,涉及到分类的思想,需要考虑周到.例5考察了点的坐标与图形平移的关系,但它需要逆向思维,因此也有一定的难度.例6是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基本应用,比较简单.对以上问题的处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解决.)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设计说明: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