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71认知心理考点汇总情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863593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471认知心理考点汇总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0471认知心理考点汇总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0471认知心理考点汇总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0471认知心理考点汇总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0471认知心理考点汇总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471认知心理考点汇总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471认知心理考点汇总情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00471 认知心理 考点汇总考试题型:单项选择120、多项选择25、名词解释35、简答题66、论述题210。第一章总论认知心理的研究对象: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想象、思维、言语等没有性格。*2. 认知心理的意义可出简答或论述题:保证人和客观现实的联系,对教育领域的意义:1) 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2) 按照认知心理的规律组织教育学和教学,提高工作质量。3) 学习认知心理有助于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3. 认知心理的实质:人的认知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具有能动性。5.个体认知开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6.个体心理开展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时期: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

2、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 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5 岁;成年期2560 岁;老年期60岁以后*8.皮亚杰的开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和运动认识环境;获得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27岁直觉思维阶段:表象和符号认识环境;自我中心性;未获得守恒概念。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借助表象进展逻辑思维比拟、分类等,不能进展抽象思维。抑制自我中心性,获得守恒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够离开具体事物,小学4/5年级时。*9.认知年龄特点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确定学制、安排容、选择方法;对学生理想和性格的培养。11.构成神经系统的根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

3、体、轴突和树突三局部构成。神经元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和运动传出神经元。神经元具有承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机能。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称为突触,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13.颞叶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顶叶感觉运动中枢;额叶言语中枢15.人的心理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根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系统的根本活动方式是反射。*16.经典性条件反射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以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以语言、词汇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17.操作性条件反射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发现的一种由

4、学习所形成的反响形式。第二章 注意重点指向和集中。根本特性是指向性和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是: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视功能。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4. 注意的选择性功能与其理论包括:过滤器理论、衰减器理论、主动加工模型理论。*布罗德本特1958年提出,其主要观点:人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选择信息按照“全或“无的原如此;选择的依据是刺激的物理性质;选择发生在早期。*特瑞斯曼(Treisman,1964)提出,其主要观点:人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选择信息按照衰减的方式;注意的选择不仅依赖刺激的物理特点,也依赖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上下文、语义联系、期望等;选择发生在早期。*

5、7.主动加工理论代表人物:Deutsch(多伊奇)Norman(诺尔曼)。该理论认为注意是对反响的选择,因而也被称为反响选择模型。其主要观点是所有信息都可以被知觉加工,选择发生在后期反响阶段;选择的依据是刺激的重要性。9.定向反射:由于周围环境变化,引起有机体有关器官朝向刺激物,以便有效应对变化环境的反响过程。10.产生注意的最高生理部位是大脑皮层,与注意最为相关的大脑皮层是:额叶。11.注意的种类有:无意注意 (无预定目的,不需付出意志努力);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兼具前两者的特征,它与一定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类似于有意注意,同时不需要意志

6、的努力,又类似于无意注意*13.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消除足以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创造条件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课;激励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教学时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教学容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14.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与干扰作斗争。15.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广度一般是7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16.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采用的方法;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17.注意的稳定性并不等于注意长时间地固定在一个物体上,会有动摇,这就是注意的起伏。注意动摇的原因:动摇是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使对物体的感受

7、性交替而短暂下降;注意的动摇是由机体的节律性活动所引起的。*18.注意稳定性的条件:明确活动任务;活动多样化;主体的身心状态。21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程度;新对象的吸引程度;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22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减少能分散学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丰富能吸引学生无意注意的因素;充分重视有意注意规律的应用加深对学习容的理解;明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任务,并且适时给予提醒;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开展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第三章感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体处理信息的最初阶段

8、,是认识世界的起点。感觉本身也是维持人的心理活动所必须的过程。2.感觉的意义:1 感觉提供了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根底,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根底。单一分析器工作的结果。分析器包括外周局部感受器、传入神经、皮层下和皮层的中枢。4.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提出了神经特殊能学说。他认为感觉的性质不决定于外界物体的性质,而决定于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能量不同,引起的感觉也就不同。 5.根据刺激物来源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部感觉。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

9、能力。绝对阈限并不是绝对不变。差异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异感觉阈限,也叫最小觉差。区分出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做差异感受性。韦伯定律:KI/I,K:常数,I: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增量,I:原刺激强度,K值是一个常数,不同感觉通道的K值不同。只适合中等强度。音高和重压的差异阈限最小。费希纳定律: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发现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感觉按算术等级增加。在物理量不断增加时, 心理量的变化逐渐减慢。也只适合中等强度。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系统、感受系统、传导系统和中枢系统。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感受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而产生的。*11.克里斯提出了视觉的两重机能学说,

10、认为视觉有两重机能昼视觉和夜视觉,也叫明视觉和暗视觉。*12. 视觉适应:当照明条件改变时,视觉可以通过一定的生理过程适应光强度的改变,以便产生清晰的视觉。适应可以表现为光感受性提高暗适应,也可以引起感受性降低对光适应或明适应。16.颜色视觉的理论:三色说格和黑尔姆霍兹、四色论/对立过程理论黑林:18.视觉后像。当刺激停止作用,在一定时间还有感觉印象存在,这种现象就是后象。后象的发生是神经兴奋留下的痕迹作用。20.视觉敏锐度是指区分微小的或比拟远距离物的能力。23.听觉的三要素:音高、响度、音色。24. 听觉适应:持续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听觉适应具有选择性。26. 皮肤感觉机体

11、觉是由物体机械的和温度的特性作用于皮肤外表而引起的。皮肤最适温度:30度左右。分为:触压觉、冷觉、温觉、痛觉、振动觉。皮肤是人类最大的感觉系统。舌尖和指尖是触压觉最敏感的部位。温度觉包括冷觉、温觉和热觉。27. 味觉是由于溶解于水中或唾液中有味道的物质的某些化学特性作用于味觉器官而引起的。四种根本味觉:酸、甜、苦、咸。味觉的感受性随舌面的位置不同而略有差异。舌尖对甜的感受性最高,两边对酸的感受性最高,根部对苦的感受性最高。28.嗅觉是挥发性物质作用于嗅觉器官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第四章知觉重点1.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关于这个事物的各局部或属性的综合反映。 2.知觉过程:

12、觉察、识别、识别。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联系:知觉来源于感觉,两者都反映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区别:1反映的对象特性不同;2借助的器官不同;3对经验和知识的依赖不同。4.影响知觉产生的主观因素:知觉对过去经验的依赖性; 知觉者的态度、兴趣和能力5.知觉的类别。按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活动,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等;按事物的物理特性,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立体知觉。: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和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6.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7.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对象能迅速地从背景中

13、挑选出来,成为被我们清晰知觉到的事物。选出的条件:客观因素:对象背景差异、刺激物各局部的组合、刺激物的活动性;主观因素:活动任务、态度、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目的。8.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具有不同特征的局部组成的,但是,我们并不是把对象知觉成为许多个别的孤立局部,而是知觉为一个整体。9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条件在一定围改变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稳定。10. 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对象时,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12.空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关系的反映。包括:形状/大小/方位/距离 等知觉。1

14、3.立体与距离知觉,也称为深度知觉,也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16.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时间关系的知觉,它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先后顺序的反映。18.在判断时间间隔的准确方面,各分析器是有差异的,听觉和触觉能力最强。*19.影响时间知觉误差的因素:活动的容;兴趣和情绪体验;人的年龄差。*24.产生错觉原因:知觉对象结构变化或背景变化;生理、解剖方面;主观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比拟持久的知觉过程。*26.观察力的培养:明确观察目的;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方法;培养学生做观察记录和写报告的能力。第五章 记忆重点1.记忆:人在头脑中对个体经验的积累和保存的心理过程。记忆的三个过程:识

15、记;保持;再现回忆或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加工和组织、储存与再加工以与提取。*2. 瞬时记忆:当刺激物停止作用之后,人的感觉并不立即消失,在极短时间仍保存其印象。是瞬间储存的信息。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3. 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的记忆。是唯一对信息进展有意识加工的阶段。*5. 长时记忆:永久性的信息存贮,它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的容,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长时记忆的容量似乎是无限的,它的信息是以有组织的状态被贮存起来的。往往以语义编码,经加工组织的信息按一定的系统储存在头脑中。*种类时间特点感觉记忆2秒容量相当大,具有形象性短时记忆2秒1分钟容量72长时记忆时间无限容量无限,心理活动的知识根底8.无意识记:没有记的意图,不由自主的识记。9. 有意识记:明确了识记的任务,并且运用了有助于识记的方法而进展的识记。*实际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对这些材料是否了解其意义,识记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学习者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