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乘客须知引发的思索演讲范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286357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则乘客须知引发的思索演讲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则乘客须知引发的思索演讲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则乘客须知引发的思索演讲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则乘客须知引发的思索演讲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则乘客须知引发的思索演讲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则乘客须知引发的思索演讲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则乘客须知引发的思索演讲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则乘客须知引发的思索演讲范文 世上有两物,兴趣者不妥去观察其制作过程。两物者,一为香肠,一为法律。俾斯麦那天,为赶去南京的火车,和友人在街上随便拦了辆出租车。不想大清早上海的道路就开始拥挤起来,车开得有些艰苦。我不经意地看到贴在司机防护隔离板上的乘客须知 或许是出于一个法律人的敏感? 。读来,以为这其中的部分条文还是值得做些思索的。尤其是以下几条,原文肯定记不全了,大致意思是这么的:司机 1 不得在车厢内抽烟, 2 不得向车窗外吐痰, 3 必需按乘客要求调整空调, 4 要按乘客要求播放音乐或广播, 5 在乘客上下车时必需使用“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不然乘客能够拒付车费。而当日的情况是,司

2、机在我们上车时没说“您好”直接是问“到哪”;气温还是有蛮低的,司机没开空调,倒开着车窗;她竟然放f4的歌;吃红灯的时候明明还朝外面吐了一口痰。那么,我们是否能够此拒付车费呢?因为得赶火车,我们没多想还是乖乖地付了车费。但以后,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假如提出拒付的要求,司机会有怎样的反应?我们是否能够不付车费?或,我们是否可能不付车费?再深入,这个规则是否保护了我的利益?或,这个规则是否是有效率的呢?很显然,根据那个乘客须知,答案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全部深知,实际和理想往往是有很大出入的。字面上的规则和大家生活中的做法也是千差万其余 或许正因为这些差距推进着法律不停进步! 。为了解答以上的这些

3、疑问,我想分两个维度来谈。法律 在本文的语境下法律和规则能够替换使用 的生命在于实施,纸上的法律是死的。法律的实施大致可分两种。一个是行为前和行为中的实施。这时,法律的价值表现在行为人对这些规则的遵守。另一个实施是行为后的。法律此时的价值表现在对违反规则之人的处罚。这就牵涉到一个证实的过程。只有证实行为人确实违反了要求,才许可对她施以法律上的责任。而这一点正是那个乘客须知极难做到的。设想我们对那个司机基于上述事实提出不付车费。她一定会反问我们“你说我朝外吐痰,没用礼貌用语你有证据伐?”,若碰上一个脾气不好的还会加上一句“少跟我来这一套,拿钱来!”。是啊,我凭什么说她违反这违反那的呀?至于礼貌用

4、语和音乐根本就没留下什么物理痕记,唯独那口痰还有些价值。要是我们再原路返回找到那口痰做个dna判定什么的,或许还能证实司机确实违反了规则。但且不说这么的成本会很高,即使真的这么做,是否能找到那口痰也并非肯定。因此,结论是我们无法证实司机违反规则。规则在此是无效的。莫非司机就真的能够不受规则约束了吗?好友告诉我能够向消费者协会或出租车企业反应啊。我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首先,不论向消费者协会还是出租车企业反应全部见面临举证上的尴尬。其次,出租车企业此时并不是一个中立的裁决者,一旦查实司机确有上述违规行为,其声誉一定会受到影响。我相信每一个理性的经营者全部会胳膊朝里拐。肯定有些人问,自己定的规则全部

5、不遵守,那还去定它干嘛?其实这正是商人的经营策略啊!她们把规则当广告使呢 当然这只是我的主观猜测 !综上得出的结论是,因为规则的内在缺点,极难在事后切实维护乘客的利益。那么规则在事前能否对司机的行为组成一定约束呢?假如命题成立,这个规则还是有效率的,因为依然保障了乘客的利益。我们在此引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假设有司机a和乘客b 。a根据规则行为需花费一定成本,因为她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部分习惯,假如开空调还意味着更多的汽油钱,总的记作成本x。而a收到的车费y可看作她的收益。a遵守规则其净收益为yx,反之为y。根据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通常规律,a一定会选择不遵守规则,这是她的最优选择。b的行为是在a

6、行为的基础上发生的。既然a不论怎样全部会不遵守规则,b只能选择付钱。因为,一旦b选择拒绝就意味着辩论、举报等时间和精力上的额外支出。所以,付钱并保持缄默是b的最优选择。以上分析也确实和我们在现实中的行为相吻合。当然上述分析抽象掉了部分原因,比如说荣誉感。司机完全有可能出于企业形象的考虑选择遵守规则。但仅就通常而言,原本是维护乘客权利的规则,却促成了司机对其的违反,非但起不到保护乘客的作用,还间接让乘客的维权意识变得越来越淡薄。北大的张维迎教授有篇很著名的论文,题目就叫作为激励机制的法律。人非圣贤,每个人的心底或多或少全部有利益最大化的欲望,而法律 规则 经过责任的配置和赔偿规则的实施,内部化个

7、人行为的外部成本,诱导个人选择社会最优 而不是个人最优!该注为作者所加 的行为 引自上文 。联想到前两天电视上报道的上班族为少走100米将陆家嘴一片绿地踩出一条小道,还有一期学生公寓前即使禁止学生停自行车但总有些人停。其实那些踩绿地的上班族、停车的学生、包含那个不收规矩的出租车司机的行为本无可厚非。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是出在立法者身上。假如她们能一开始就在绿地里设计条小径,能在公寓下计划个车篷让学生有序停车,结果一定会比现在好。她们只注意到了法律的目标但忽略了为达成这种目标应有的激励机制。这种法律是死的法律,是毫无效率的,仅仅能造成表面上的法制繁荣,这是一个虚伪!还不如没有这么的法律。多年来中国掀起又一轮的法治高潮,新法层出不穷 这已经招致了大家的批评,有论者称法治的关键不在于立法的多少,而是法律的实施既司法 。这些法律法规中有不少是难以实施的,比如破产法、国家赔偿法 参见贺卫方口惠而实不至的国家赔偿法 ;有令人费解的,如企业法第12条 参见方流芳无人领会的语言:企业法第12条第2款的诊疗 ;甚至是荒唐的,像法官法第28条 参见贺卫方法官和违法犯罪做斗争? 。这一切全部提醒我们法治不是颁两部新法就万事大吉了,在实施这些法律之前我们还得经常的思索,这些法律合不合理,有没有效率?总而言之,先有法再有法治,至于这法还请立法者们多专心。沈诚042一则乘客须知引发的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