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861322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教学要点阅读47段,筛选观点,指导学生从获取信息的读者地位转换到输出信息的作者地位,根据多媒体特设情境,从课文筛选信息,再加工处理,从而拓展其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达尔文环球旅行成为他一生事业的转折点,他由一个创造论、物种不变论者逐渐成为进化论者,旅行中成千上万的物种变异的事实教育了他,使他对创造论、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并冲破了神学教条的桎梏,摒弃了“上帝创造万物”“万物从来如此而且永远不变”等骗人的鬼话,研究生物进化,著述物种起源,成为进化论的创立者。那么他在物种起源导言中,集中谈了些什么观点呢?现在

2、我们研习课文47段的内容。二、快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提问:物种起源导言主要内容集中在哪几段?筛选出作者阐明的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明确:主要内容集中在4、5、6、7段。第4段介绍的主要观点是:“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结论,是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推想出来的。作者没有满足于这个结论,因为它还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解释:“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各种生物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即血缘关系。生物

3、学里把生物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即物种)。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亲缘关系,但同一属的不同物种(如老虎和猫)的亲缘关系,比同一目的不同科(如犬科)更密切。“生物的胚胎关系”属于同一基本类型的动物,不管成体、形态、构造,彼此差别多么大,如鱼、蛙、龟、鸡、猪、人,可是它们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地球上的生物是有共同祖先的”,不同的物种是进化的,但它们是怎样经历变异而来的呢?换言之,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的博物学家认为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是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达尔文认为,“这种说法,在某一狭隘意义上来说,可算是正确的,但是把生物进化、变异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4、”,达尔文用啄木鸟、槲寄生的事例来说明,引起生物进化变异,“条件”是重要的,“若和有机体本性比较,仅属次要地位”。第5段主要观点在于作者说明了自己是怎样研究物种变异的原因的,他“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经常获得动物因家养而变异的知识。”第6段主要观点是由家养变异得出的结论,说明生物之所以进化,其一,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其二,人类选种力量是伟大的。因为人工的选择“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起来”,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培养出新种来。第7段作者总结性地介绍了物种起源的几个主要观点:(1)生物学方面还有些问题,如对我们周围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对某种生物分布广而繁殖多,它的邻种却分布狭小而稀少

5、等等,了解得很不够,知道得很少,需要继续研究,但是,根据现在生物学的“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即神创造是错误的。(2)达尔文申明“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3)指出自然选择是引起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以上三点(加点的文字)是作者阐明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2.提问: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3.提问: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是什么?明确: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4.提问:

6、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是什么?明确: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三、研习课文的语言特色,分小组讨论讨论后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要求有具体的例证。明确:本文语言准确、严密 (板书)作者讲究选词、讲究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谨严的意思。例如:“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又”,说明作者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继续搜集资料。“当时”与“现在”相对而言,用“当时”,强调了当时达到的认识水平,二是现在认识又有所发展。又如:“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有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7、窜入”用得准确而又生动,它说明了在这项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错误的出现很难避免。又如:“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这个双重否定句用得很有表现力。第一,它加强了语气,肯定了物种变异这一认识;第二,它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不是不变”是对“不变”论的有力批驳。再例:“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1.既说“事实”一般的感性材料,又说“证据”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足见周密。2.既说“叙述”能使人了解比较全面、具体,但还不能表现本质,又说“比较”能使人鉴别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质,足见谨严。四、从课文中筛选信息,再加

8、工处理,转为主动的信念输出者我为物种起源写序言出示投影,多媒体情境创设,从语言描叙中制作10幅动画。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千百万种生物;逶迤的群山间,莽莽林海藏虎豹;辽阔的原野上,风吹草低见牛羊;湍急的江河中,白浪翻卷戏鱼虾;无边的海洋里,碧波万顷逐鲸鲨。还有那绚丽阳光下吐艳的百花;绵绵细雨中引吭的群蛙;缭绕晨雾中婉转的俊鸟;苍茫暮色里低吟的秋虫如此千姿百态的生物,其源头在哪里?19世纪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经过20年的悉心研究,在1858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中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奥秘。出示投影文字:2009年,是达尔文诞生20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出版社决定重新出版物种起源中文译本,请你

9、根据物种起源导言提供的材料为本书写一篇序言,你该如何写呢?点拨:认真阅读学习过的序言,课文农村调查序言,把握与“导言”的异同。要根据序言的特点,从本篇课文中筛选写序言所需要的信息,然后重新排列组合。注意:“导言”也称引言,是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开头的话,主要用于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对论著的基本内容和要点以及有关问题(如写作背景、过程、缘由等)做出介绍、说明。“序言”是写在诗文或书籍前边单独成篇的文章,可叙述,可议论,也可说明。有作者自己写的,叫做“自序”,内容多为交代著述的意图、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和评论所写之作。这里要求我们写的序属后一类。从课文里筛选所需要的信息要结合评论点,对于

10、“序”中介绍物种起源主要观点及评价其意义是必不可少的。对筛选的信息要进行信息加工,进行归类,不必按课文的顺序机械安排。可先介绍物种起源主要观点并评价其划时代意义,再由文及人,评价作者研究科学的态度及方法。对作者的评价也不必拘泥于课文所提供的,从达尔文自传等得来的材料亦可以采用。顺序的安排有条理即可。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序言”。五、全文小结这篇课文是科学论著的导言,它先介绍研究和写作经历,说明发表原因,以表明自己的著作言必有据,没有轻率下结论,然后说明自己研究的思路,阐述立论的根据,这样水到渠成,道出主要观点。阅读科技说明文,准确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是第一位的,正确认知文章的科技内容是终极目的。在

11、这个过程中,筛选关键语句,品味语言内涵便显得异常重要。六、布置作业1.重新构思,写一篇以“我为物种导言写序言”为题目的文章,300字左右。2.学习本文,我们不禁为达尔文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请以“达尔文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板书设计设计(一)设计(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将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的尝试可以追溯到17世纪,据说当时将狗骨头用于修复一位俄罗斯贵族的头颅。在现代,异体移植已涉及到取自黑猩猩和狒狒的肝、肾、心和骨髓,但没有获得任何成功,大多数患者出现器官排斥现象或严重的感染。科学家最为关注的事情是当病原体从动物跃迁到人类时发生种间感染。然而,一项新近研究带来了鼓舞人心的

12、消息:接受了猪活体组织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被可怕的猪反转录病毒感染的证据。过去几年间,有关异体移植的讨论集中在两种可能的供体动物(猪和狒狒)上。虽然狒狒器官不像猪器官那样被强烈排斥,但它们携带病毒转移的危险比猪器官大得多。此外,猪器官大小适当,这种动物繁殖较快,并已被作为食物进行饲养,这样对大多数人而言宰杀它们就没有什么道德问题。超急性排斥问题能在数分钟内毁坏移入器官的强烈免疫应答对猪器官而言似乎已经解决。英格兰剑桥Imutran的研究主任David J.G.White于1992年最先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将人类基因插入猪胚胎中。此猪的器官就具有了人类互补调节蛋白,实际上,人类免疫系统被骗过而接

13、受了猪器官。当然,猪隐藏着病毒,公众和立法者担忧的主要来源是猪内生反转录病毒(PERV)。内生反转录病毒融入其宿主的DNA之中,并且不能消除。另一种反转录病毒猿猴免疫缺损病毒被广泛认为能超过种间障碍,变成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伦敦癌症研究所Robin A.Weiss及其同事揭示PERV能在体外越过种间障碍。关键的问题是PERV是否感染接受了异体移植的人。为了找到答案,Imutran同美国疾病防治和预防中心合作,检测了160名这样的人类患者。他们用猪皮肤移植或猪胰岛细胞进行过治疗,或者他们的血液在体外用猪肝、猪肾或猪脾进行过灌注。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没有发现任何患者感

14、染PERV的证据,这些患者包括36个受到免疫抑制从而具有更大感染风险的人。最惊人的是,23名患者有猪循环细胞的证据,表明猪组织能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对White来说,这意味着“异体移植面临的免疫障碍并非不可逾越。”(选自名师手把手xx.7版)1.在猪和狒狒中,科学家为什么要倾向于选择猪为异体移植的供体动物?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猪器官的超急性排斥问题已基本解决。B.狒狒器官携带病毒转移的危险比猪器官大得多。C.猪器官大小适当。D.猪的宰杀几乎不存在道德问题。2.下列关于猪内生反转录病毒(PERV)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PERV是猪器官异体移植时可能发生种间感染的最可怕的病原体。B.PE

15、RV隐藏在猪体内而且融入猪的DNA之中是无法消除的。C.PERV能在体外超过种间障碍,变成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D.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PERV感染人体的证据。3.White认为“异体移植面临的免疫障碍并非不可逾越”,不能作为这一结论的依据的一项是A.用插入人类基因的技术可以使猪器官为人类免疫系统所接受。B.有160名人类患者用猪皮肤移植或猪胰岛素细胞等方法进行过治疗。C.接受过猪活体组织的患者(包括36个受到免疫抑制的患者)没有表现出被PERV感染的证据。D.接受过猪活体组织的患者中有23名患者体内有猪循环细胞存活。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完全相符的一项是A.异体移植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7世纪,当时便有过移植成功的例子。B.对将猪器官移植给人类的主要担忧是种间感染,但这种情形似乎是不大可能发生的。C.伦敦癌症所Robin A.Weiss对将猪器官移植给人类持否定态度。D.White等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令人欢欣鼓舞,它意味着异体移植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迎刃而解。参考答案:1.A(“已基本解决”语意肯定,原文说“似乎已经解决”,并未明确肯定)2.C(所述内容,文中为另一种反转录病毒所具有,这是“偷梁换柱”)3.B(读第3、5段。B项只举出治疗事例,缺乏疗效说明)4.B(A项原文只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