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老王》教案12苏教版必修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85784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老王》教案12苏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老王》教案12苏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老王》教案12苏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老王》教案12苏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老王》教案12苏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老王》教案12苏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老王》教案12苏教版必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王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3、学会比较不同车夫身上的特点。教学设想:1、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文中所写的事情很琐碎,时间跨度也长,但人物的忠厚与不幸却充盈在行文的字里行间,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本文文字冲淡中的深沉、平静中的深情是破译这篇课文的突破口。2、联系初中时学习的一个摄影记者和四个文化名人解读钱钟书、杨绛的为人,以此为基础理解这样的大专家、高级知识分子何以对一个像老王这样贫寒的下层人民如此关心?进而去揣摩篇尾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内涵。3、联系在烈日和暴雨下、一件小事,课外阅读春儿

2、、老王、亲近自己的双腿,比较这些车夫各自拥有的特点,扩大阅读量的同时体会小人物大社会的写作技巧。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欣赏诗歌人力车夫:(一)四季的斑谰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崎岖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足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进于时光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热爱(二)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在这痛苦的世界上奔跑,好像不会停留的水用那没有痛苦的

3、姿态,痛苦早已经昏睡,在时间里,仍能屹立的人他是这古老土地的坚忍的化身。是谁在和他赛跑?死亡,死亡,它想拥抱这生命的马拉松赛者。对于天空的风云,地上的不平早出的方向,夜归的路径他不能预知,也不能设计他的回答只是颠扑不破的沉默路人的希望支配着他他的希望被掷在赂旁一个失去目的者为他人的目的生活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奔跑,一条与生命同始终的漫长道路寒冷的风,饥饿的雨,死亡的雷电里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有删节)这两首诗歌或怀着激情赞颂或带着悲悯叹息,都勾勒了人力车夫辛劳的生活、奔跑的身影,这是一份生活的沉重。我们即将学习的杨绛所写的老王就是一篇展现人力车夫痛苦生活的散文。二、阅读全文,谈谈对老

4、王这个人物的观感。-尽管课文导言中对老王这个人物已经作出了总体性的概括,但由于对这样社会背景下的这样的人物的陌生,学生很可能对忠厚的评价颇不以为然,所以在自我阅读的前提下先畅所欲言,这可以作为下一阶段人物鉴赏的张本。三、人物鉴赏。1、老王的一生无疑是悲剧性的,他的悲剧不仅仅在于病痛中的死去,悲剧的意味充斥在他生活的枝枝蔓蔓里,杨绛是怎样揭示给我们的?-听:年龄渐老却没有赶得及加入蹬三轮的组织,孤单惶恐;没有赖以生活的技能或财产;亲人稀寡。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瞎的。感:别人不愿乘他的车,对他的瞎没有同情。遇: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里。问:载客三轮取缔后,靠一位主顾的

5、照顾勉强维持生活。(回答可以不拘一格,能够感受其中的悲凉意味就可以了)2、对老王的一只眼是怎么瞎的,你认为是因为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而瞎的还是因为从小营养不良而瞎的或者单纯是因为得了恶病而瞎的?(试图通过这样一个原因的揣测深入到对老王性格的探索)-把握老王性格中的最大特点:忠厚老实。送冰: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冰价相等,愿意车费半价,始终没有看透或者想到要去算计好欺负的主顾。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体谅他们的困难。为一个愿意坐他车的主顾装半寸高的边缘。满怀诀别意味地去送鸡蛋和香油,却不会表达。通过这些细节的捕捉,我们可以肯定他一定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因为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而瞎的。小结:老王是一个忠厚而不

6、幸的底层劳动者。四、难点探究1、课文首段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而第六节却说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是不是矛盾?-这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几个字,杨绛不敢坐是因为当时作为知识分子,不敢坐劳动人民拉的车,不敢骑在人民头上。从侧面也写出了老王不怕被牵累、真诚关心钱钟书夫妇的善良。2、老王和钱钟书夫妇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感情?-钱钟书夫妇对老王的关心赢得了老王的尊重与感激。钱钟书夫妇对老王:别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我却常坐。我女儿给老王吃鱼肝油治好了老王的夜盲症。询问只有一位主顾的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老王对钱钟书夫妇:送冰,自愿车费减半、所送之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文革时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

7、。临终之前送鸡蛋和香油。进一步探讨:钱钟书夫妇何以对老王这样一个下层的劳动者这样关心,老王临终之前的送蛋行为背后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这里可以联系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课文一个摄影记者和四个文化名人,也可结合学生课外对杨绛、钱钟书的资料收集,了解他们的为人,进而把握:在作者夫妇心目中,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有人道主义思想。据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一书说,凡属于社会性的动物彼此之间都有一些相爱的感觉。爱与善良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包含善良的因素。杨绛夫妇非常善良,有善心。像老王这样一个饱受白眼的下层劳动者,能够得到钱氏夫妇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关心,在他的心中是充满了喜悦、甚至是受宠若惊般的感恩的。所以

8、,自知自己不久人世,临终他也要将这份感激表达出来,即使没有华丽的言词(其实根本就没有言词)即使木讷的他还是领受了杨绛给的钱,但透过那几个大大的鸡蛋和香油,透过僵直的身子、无光的延伸,我们还是能够触摸到那份诀别的深情。3、杨绛先生对老王是照顾有加,并没有剥削老王的行为,既没有在物质上亏待老王,也没有在精神上鄙视过他,何以篇尾说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从多吃多占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放在老王同一层面上了,与老王相比,我付出的比老王少,但我从这个世界上获得的要比老王多好多,这是作者从自我反省的层面表达对老王的歉疚,其实也传递了对像老王这样的劳动者的心灵之声。-和老王最后一晤时,

9、当老王拿了香油和鸡蛋来看钱钟书夫妇时,不肯收钱。他是想表达很想和他们夫妇成为真正的朋友,尤其是在知道自己活不长久的时候。但我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能理解老王的心意。想到这些感到十分后悔。这里的坐坐喝口茶水,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套,而是有一种真正把老王当作平等的朋友相待的意思了。(当然只是平等的朋友,而不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这可以从作者和老王的对话中看出来。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简短,因为两人毕竟没有共同语言。)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课外对比鉴赏阅读教学步骤:一、阅读巴金的一个车夫,思考文后问题:一个车夫巴金这些时候我住在朋友方的家里。有一天我们吃过晚饭,雨已经住了,天空渐惭地开朗起来。傍晚的空气很凉爽。方

10、提议到公园去。洋车!洋车!公园后门!我们站在街口高声叫道。一群车夫拖着车子跑过来,把我们包围着。我们匆匆跳上两部洋车,让车夫拉起走了。我在车上坐定了,用安闲的眼光看车夫。我不觉吃了一惊。在我的眼前晃动着一个瘦小的背影。我的眼睛没有错。拉车的是一个小孩,我估计他的年纪还不到十四。小孩儿,你今年多少岁?我问道。十五岁!他很勇敢、很骄傲地回答,仿佛十五岁就达到成人的年龄了。他拉起车子向前飞跑。他全身都是劲。你拉车多久了?我继续问他。半年多了,小孩依旧骄傲地回答。你一天拉得到多少钱?还了车租剩得下二十吊钱!我知道二十吊钱就是四角钱。二十吊钱,一个小孩儿,真不易!拉着方的车子的中年车夫在旁边发出赞叹了。

11、二十吊钱,你一家人够用?你家里有些什么人?方听见小孩的答话,也感到兴趣了,便这样地问了一句。这一次小孩却不作声了,仿佛没有听见方的话似的。他为什么不回答呢?我想大概有别的缘故,也许他不愿意别人提这些事情,也许他没有父亲,也许连母亲也没有。你父亲有吗?方并不介意,继续发问道。没有!他很快地答道。母亲呢?没有!他短短地回答,声音似乎很坚决,然而跟先前的显然不同了。声音里漏出了一点痛苦来。我想他说的不一定是真话。我有个妹子,他好像实在忍不住了,不等我们问他,就自己说出来;他把我妹子卖掉了。我一听这话马上就明白这个他字指的是什么人。我知道这个小孩的身世一定很悲惨。我说:那么你父亲还在小孩不管我的话,只

12、顾自己说下去:他抽白面,把我娘赶走了,妹子卖掉了,他一个人跑了。这四句短短的话说出了一个家庭的惨剧。在一个人幼年所能碰到的不幸的遭遇中,这也是够厉害的了。有这么狠的父亲!中年车夫慨叹地说了。你现在住在哪儿?他一面拉车,一面和小孩谈起话来。他时时安慰小孩说:你慢慢儿拉,省点儿力气,先生们不怪你。我就住在车厂里面。一天花个一百子儿。剩下的存起来做衣服。一百子儿是两角钱,他每天还可以存两角。这小孩儿真不易,还知道存钱做衣服。中年车夫带着赞叹的调子对我们说。以后他又问小孩:你父亲来看过你吗?没有,他不敢来!小孩坚决地回答。虽是短短的几个字,里面含的怨气却很重。我们找不出话来了。对于这样的问题我还没有仔

13、细思索过。在我知道了他的惨病的遭遇以后,我究竟应该拿什么话劝他呢?中年车夫却跟我们不同。他不加思索,就对小孩发表他的道德的见解:小孩儿,听我说。你现在很好了。他究竟是你的天伦。他来看你,你也该拿点钱给他用。我不给!我碰着他就要揍死他!小孩毫不迟疑地答道,语气非常强硬。我想不到一个小孩的仇恨会是这样地深!他那声音,他那态度他的愤怒仿佛传染到我的心上来了。我开始恨起他的父亲来。中年车夫碰了一个钉子,也就不再开口了。两部车子在北长街的马路上滚着。我看不见那个小孩的脸,不知道他脸上的表情,但是从他刚才的话里,我知道对于他另外有一个世界存在。没有家,没有爱,没有温暖,只有一根生活的鞭子在赶他。然而他能够倔强!他能够恨!他能够用自己的两只手举起生活的担子,不害伯,不悲哀。他能够做别的生在富裕的环境里的小孩所不能够做的事情,而且有着他们所不敢有的思想。生活毕竟是一个洪炉。它能够锻炼出这样倔强的孩子来。甚至人世间最惨痛的遭遇也打不倒他。就在这个时候,车子到了公园的后门。我们下了车,付了车钱。我借着灯光看小孩的脸。出乎我意料之外,它完全是一张平凡的脸,圆圆的,没有一点特征。但是当我的眼光无意地触到他的眼光时,我就大大地吃惊了。这个世界里存在着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是不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