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285760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原大纲要求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是:(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与大纲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要求,真正落实了几何教学要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的要求。首先,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有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图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的过程,是建立

2、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不仅是一个思考过程,更是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无论是做长、正方体的模型还是画出图形,都要在头脑加工和组合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尝试和动手操作来实现,所以,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操作、经历过程,同时,增加了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内容。其次,在对长、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上,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淡化了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强化了对测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及对测量过程的体验。通过具体的长、正方体具体表面积的测量,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和知识,了解测量的必要性,而不把测量当作单纯的图形面积计算。第三,大纲教材中,把长方

3、体、正方体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安排在同一单元,由于内容比较多,计算枯燥、复杂,且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混在一起,再加上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识记图形特征、掌握计算技能,使学生感到难学,没有兴趣。本册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分成两个单元:本单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包括平面展开图)及表面积计算;第七单元学习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有三点:第一,加强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平面展开图的认识,充分发挥这些内容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二,利用展开图的知识,促使学生自主理解、建构表面积计算的知识。第三,减少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复杂性和相互干扰,减轻学生负担。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设计和编写思路上

4、,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过去的教材在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时,虽然也有操作活动,但是不够充分,仅仅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操作。本教材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进一步加强了操作活动,并把操作、体验、探索的学习过程作为活动的目标之一。如先用细棒和珠子搭成长方体、正方体模型,然后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棱及顶点的特征;再如,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认识。过去平面展开图的学习只是作为计算表面积的准备,在讲表面积时只作一个简单介绍。现在将平面展开图单独安排一课时,先后设计了动手剪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展示剪开后的平面图形、找平面展开图中相对的面等活动,这种立体与平面之间的相互变换的认识活

5、动,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清晰表象。为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准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设计了自己数面、棱、顶点的个数,自己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总结它们的异同点;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时,让学生自己剪长方体纸盒;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时,先让学生试算,然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编写,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学会知识,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把数学学习的过

6、程真正变成学生自主建构新知的过程。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及简单应用。共课时。结合单元内容,安排了包装磁带的综合应用活动。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表面积计算的问题。 3、在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以及它们展开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到的结果。 5、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尝试计算、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自主解

7、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和经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第1课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材首先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让学生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再自己举例,丰富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直观认识。接着,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先观察长方体、正方体模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概念,以及长方体、正方体面的基本特征。再让学生观察用细棒和珠子搭成正方体、长方体框架,并数一数各有几条棱、几个顶点。然后,通过说一说正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丰富学生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为总结抽象正方体、长方体棱的特征做好准备。活动二,总结、归纳长方体

8、、正方体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材设计了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整理在表中的活动,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表格。在议一议中提出了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的问题,通过讨论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教材最后介绍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长等概念。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索的空间。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的特征时,分别采取先通过观察、数、讨论等方式认识长方体面、棱的特征,再让学生自己发现、交流正方体面、棱的特征。再如,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总结,可先让学生在空白表上自己整理,再进行交流、归纳,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长

9、方体、正方体的异同点,真正理解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第2课时,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认识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活动。1把一个长方体纸盒剪开,铺成一个平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立体变成平面的过程。.展示剪开的平面图,使学生直观看到,一个长方体剪开变成平面图形后,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同时认识这些平面图形都叫做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3观察自己剪的展开图,找出展开图上相对的面,并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从而认识平面图各部分与原来立体图各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活动二,认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认识长方体展开图的基础上,设计两个层面的活动。

10、1.让学生剪开正方体纸盒,并在展开图上将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2交流涂色后的平面展开图,并用语言描述展开后的形状。第3课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给长方体礼品盒贴彩纸的事例,提出了至少需要多少彩纸的问题和自己试着算一算的要求。让学生把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和长方体平面展开图的知识迁移到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中来。然后,交流学生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并理解表面积的概念。由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比较简单,所以,在试一试中由学生自主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给礼品盒表面贴彩纸的意思就是把长方体的6个面都贴上彩纸,然后再鼓励学生

11、自己试着计算。交流时,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计算方法的机会,肯定学生合理的计算方法,并在比较中,使学生学会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不要求一定列出综合算式计算。 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材选择了学生身边的学校粉刷教室墙壁的现实问题,用文字和情境对话的方式给出教室的长、宽、高和门窗、黑板的面积等有关数据,提出了需要粉刷多少平方米?和自己试着算一算的要求。让学生把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灵活应用到解决问题中来。然后,在交流学生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认识到计算粉刷教室墙壁的面积时,要减去地面面积、门窗面积及黑板的面积,从而学会灵活运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在试一试中设计了计算制作没有盖的长方体铁皮水箱的实

12、际问题,再次给学生创造应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方法灵活解决现实问题的素材。 综合应用-包装磁带,安排课时。 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一,包装盒磁带。教材首先提出了把盒磁带包装在一起,可以怎么摆放?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磁带实际摆一摆,然后交流不同的摆放方法。接着设计了两个问题。(1)估计一下哪种包装方式更节省包装纸。()实际测量一下,哪种包装方式用纸少。教材选择了三种比较典型的磁带摆放方式,让学生分别实际测量它们的长、宽、高,计算它们的表面积,也就是用包装纸的面积。并将相关数据填入表格中。通过实际测量、计算,用数据证明哪种包装方式用纸最少。活动二,包装8盒磁带。教材提出包装8盒磁带,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的问题,先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包装方式,再比较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通过两个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重叠的面越大、越多时,其表面积就越小,也就越省包装纸。实际活动中,学生可能还有其他摆放的方法,教师要给与。也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