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852829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3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 本 信 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地理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中国的自然 环境单 元 组 织方式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单 元 信 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课时内容1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 温4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5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6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2、以外流河为主7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8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9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1年版),本章属于“中国地理”中“自然环境”部分。课标具体要求见下表。标准活动建议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 势的主要特征。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 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 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 的主要水文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影响。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 生的国家。开展野外地理观察、讨论等活动。(二) 教材分析1. 知识框架2.

3、 内在逻辑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四节内容,分别是地形与地势、 气候、河流以及自然灾害。本章主要内容在于有侧重地认识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 特征。第一节地形与地势包括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呈阶梯状 分布”两部分内容。 无论地形还是地势特征,均需要学生阅读图表总结概括, 进而感知。第二节气候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 地区的特点、分布和 植被特征。图文对比分析季风气候显 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 特点之一,体现了新的教材观。第三节河流是在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 的基础上,

4、继续学习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 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的影响。 在认识我国河流特征及水文特征之后,进一 步介绍了我国两条非常有名的河流,分别是长江以及黄河。第四节自然灾害,教 材编写紧扣课标的要求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第一,在认知程度上把握“了解”, 不涉及较深的原因分析。第二,在认知内容上立足“中国”,以中国的自然灾害 为案例讲述自然灾害的一般知识。第三,在认知方法上从“身边”入手,将所学 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相结合。本章虽侧重描述中国地理中的自然环境要素,但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 互影响的,不仅仅它们之间相互关联,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也是密切联 系的

5、,在本章内容的学习中也无不渗透着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这点可以从乡土地理中对学生加以渗透。本章内容的学习为第三章土地资源水资 源以及第四章交通运输及工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更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 性、整体性以及实践性。(三)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学年的地理课程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的知识,但对中国自然环 境接触较少,对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图能力的欠缺,对气候等要素缺 乏具体的认识,使本章内容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困难。本章与我们的祖国息息相关, 各个自然要素可以进一步具体化到我们的家乡,进而利用校本课程与乡土

6、地理相 结合,能够培育地理思维,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1、能够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分布特点,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 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能结合图表概括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征并了解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2、准确认识我国的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认识到气候类型的复杂多 样。阅读图文资料能够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海陆位置对我国气候带来的 影响。3 、能够从地图中找出说出我国主要河流,认识外流河及内流河的分布。从 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

7、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 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 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认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个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用综合的 眼光看待地理事物,不仅仅局限于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培养综合思维。5、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分布特征,并掌握一定的避险自救的方法。 认识到人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及必要性。6、与乡土地理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鼓励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积极探究以及校外扩展,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贯彻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

8、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培养地理实践力, 这也是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以往地理作业仅以课堂上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的内容为主,这样的作业形 式单一、容量小,没有层次性、创意性,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与个体需 要,另一方面也不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培养。在“双减”的背景下,地理学科作 业也主要以课堂作业为主。本单元理论性内容较多,仅仅依靠书面作业的完成, “一刀切”地对待不同学生,大概率给学生留下的只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象。因此, 丰富作业形式,精简作业内容显得十分重要。结合本章具体内容,可大体将本章的单元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 和

9、扩展性作业三类。1 、基础性作业重在把握基本地理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基础性作业的设计 针对所有学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系统简要的概括,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读图 填图的过程中,不仅仅加深对地形地势主要特征的认识,更是培养其读图析图分 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第二节中温度带和干湿区图片的填写,同样也是对基础 地理知识的掌握。2 、探究性作业侧重于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探究,取长补短,每个成员参与其中,具有层次性地达成目标,实现共同进步。动手操作型作业同时融合在小组合 作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 的方法。第一节作业设计中能够概括地形地势主要特征,制作三维地形图并标记

10、界山 的分布,进一步掌握我国地势的分布特征,并与第三节河流相结合,体现了知识 的整体性,自然要素的相互关联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结构的把握。3 、拓展性作业与生活息息相关,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呈现 出多样的作业形式,例如调查、野外考察等等。第二节气候中对家乡水果的探究和第三节河流的寻访以及第四节对家乡易 发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探寻的设计,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地理 知识,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而且真正学习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能够提高 地理实践力。三类作业所侧重培育的地理学科基本素养如下图所示,这三类作业属于由近 及远、由易到难的层层递进的关系。本单元的作业体例

11、见下表:课时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题 量第一节 (两课时) 2-3 组选择题 1 组 (8 题)综合题 1 组论述题 1 组第二节 (三课时) 4-5 组第三节 (三课时) 4-5 组第四节 ( 一课时) 2-3 组题 型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扩展性作业15 分钟以内/组30 分钟内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景素材、设定问题任 务、设计评价标准及方式。五、课时作业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第一课时作业 1:一、作业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组内一位学生参考课本,描绘中国轮廓图空白轮廓图中填写本节所学的我国主要地形单元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东南丘陵=12

12、个地形单元)组内自评,修改完善二、时间要求:10 分钟三、评价设计此项作业非纯粹的书面性作业,评价分析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也不仅仅是 组间同学合作完成的图片。评价反馈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组内、组间以 及教师评价反馈共同参与其中,评价水平涉及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等级。评价指标评价主体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师评反馈组间成员合作参与程度地图绘制的准确性地形单元填写有无偏差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该次作业属于探究性作业,由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完成,合作完成并不是每个 人每个环节均有参与,组内学生地理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以环节 1 为例,可以交 给地理认知略有所欠缺但善于画图的学生完成,难度系数低。而环节

13、二,由不同 学生结合自身掌握知识情况合作填写;环节三,均有参与,加深印象。在合作完 成的基础之上,体现了该作业的分层性。设计意图有如下两点体现: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设计,综合评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能够掌握读图析图、探究地理问题的方法。五、作业呈现第二课时作业 1:一、作业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在上节课绘制填写地形区作业的基础之上,携带泥塑课工具, 同样设计三个环节:绘制出三级阶梯分界线,标记分界线界山的位置根据三级阶梯地势特征,制作简略三维地图标记出分界山脉的名称二、时间要求:10 分钟三、评价设计与第一课时的评价具有相似性,评价指标因课时内容的不同略有不同。评价 水平涉及优秀

14、、 良好、合格、较差四个等级,优秀作业课后进行展示。评价指标评价主体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师评反馈组间成员合作参与程度分界山脉位置绘制的准确性三级阶梯三维地图的高程设 计与地形单元结合的完整性分界山脉名称填写的准确性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组间合作完成,与本校艺术课泥塑课相结合,将动手性作业融合其中,简略 版三维地图的制作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在加深学生对三级 阶梯地形及地势特征理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在上一课时作业 的基础之上完成,有利于充分感受知识的整体性以及关联性。设计意图有如下三点体现:地形地势本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一张图画作业上由学生动手设计体验,有利于把握知识的整体性,也体现了本节作业的完整性。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根据各自掌握熟悉程度分配任务,作业环节由到难度递增,在组内学 生共同参与的同时,避免了作业设计的“一刀切”。五、作业呈现第二节 气候第一课时作业 1:一、作业内容识图填注将各温度带的名称填入表格之中。在图中标记阜阳市位置,能指出其所在温度带。指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与中国 1 月 等温线大体一致,这一分 界线大体经过 (山脉) (河流) 一线。二、时间要求:5 分钟三、评价设计学生自查纠错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该作业为来自填充图册的基础性作业,难度系数低,面向全班同学,有利于 学生加深对本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