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行为异常学生自查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85282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与行为异常学生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与行为异常学生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与行为异常学生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与行为异常学生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与行为异常学生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与行为异常学生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与行为异常学生自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小学关于对心理及行为异常学生的自查报告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压力已 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纷扰的、不利的、危机重重的后果。国内有些调查表 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那么,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认直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为我校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 性建议。1、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调查显示,目前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6.93%处于 低焦虑水平,有21.41%处于中

2、等焦虑水平,而有1.66感处于异常焦虑状态,由此可见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于存在异常焦虑 倾向的学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十分需要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帮助, 若焦虑异常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此外,对于姓于异常焦虑倾 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群体,总体焦虑倾向较强、焦虑范围较广,存在 心理疾病,需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这部分学生不容忽视。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总体不如男生,这个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相似。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

3、向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男 生。造成两性差异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对自己的期望,失败的归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男女生对成败归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运气,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而男性则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任务艰难。这种归因导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显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有决定的影响。而且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个弱者的形象,学习成绩不好认为是性别差异造成的,认为男生天生比女生聪明,而没有从其他方面找原因。特别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对妇女的歧视

4、都严重地挫伤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制约着女生各方而的发展。其次是生理因素,由于女生性意识的萌生比男生约早一年的时间,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更早,更明显,他们变得易害羞、难为情,而且青春期的发育早于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对胜利的变化和月经的来临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所以常处于焦虑不安中,有时莫名其妙的紧张,特别是在与人交往时尤为突出,于是产生了对人焦虑。 男生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但是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这个可能与男生的性格有关,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赋予男生的形象是生来就刚强,为此在感情上不轻易外露自己,长此 以往心中苦闷无姓诉说,产生孤独感,而女生较男生更喜欢找人倾

5、诉,心中的不快易化解. 在冲动倾向方面,可能与男生更多地表现出攻击、多动和违纪等外向行为有关。综上所述,加强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辅导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3、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六年级在各个年级中问题最多,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这主要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在生理上,他们已基本上开始发育,在心理上,六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推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某些观点或看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基于以上两方而的发展原因,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渐形成并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设计,但由于对自我

6、形象过度敏感,他们过于着重别人对自己的外在评价和成败得失的评价,以至于产生不度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责等。同时,六年级学生面临毕业考,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遭遇的学习上的挫折感,使 得个体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成就动机模式的确立, 并由此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人格的塑造和生涯的发展。实验小学关于对心理及行为异常学生的整改措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更加应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根据我们调查分析发现,改善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7、,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加强家校联系,改善家庭教育1、家长要注意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多是儿童早期教育和社会交往带来的精神发育缺乏,如幼年的心理剥夺、童年的经历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态度和心理体验。如果在人生早期(一般指0-6岁)得到适应最佳教育将会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家长要加强 儿童早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要抓住这一时期,向子女施以早期智力开发或优良品德的 早期熏陶。家长还应经常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家长只有设 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同时在实现期望过程中应该根

8、据情况的变化, 及时对原有期望进行调整,才能减轻孩子的压力。应提倡民主的家庭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 运用符合子女身心发展实际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实效。2、让子女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在家长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子女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育人方法。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明品德高尚的人都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育良好的品德习惯。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持之以恒,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从中得到锻炼,帮助子女从实践中总结经验。3、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家庭环境的优化不仅应体现在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气氛:还应体现在 家长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长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刻苦

9、学习、努力工作的实践中受到 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对于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为表现,家长及时给予肯定才能 收到激励、强化的效果。清代著名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指出表 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因此在教育中,要减少斥责和限制,多给以“表扬”和“承认”的机会, 以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为了帮助子 女明辨是非,克服、纠正和根除不良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可以适当采取不损害孩子身心为比标 准的惩罚。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子女,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用简单的手腕来应付,是无济于事的。”为此, 家长应了解有关教育以及儿童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10、,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二)强化学校教育,改善学校教育工作1、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机械地按照预设的一套模式向学生强行灌输,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被教育者的地位上。”这个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抹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应将小学生由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向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轨道上来,它有助于中小学教育走出狂热追逐高分、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误区,克服片而追求升学率的痛疾,把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才能在教育内部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要纠正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代

11、替心理教育的片而倾向,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他助到自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可以采取宣传普及心理学常识(通过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和讲座的形式等)、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以及推广集体辅导、朋辈辅导的形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心境。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矫治。3、加强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一定要讲究实效、慎重、科学,并注意把握时机。根据一些学校进行性教育的经验,系统地对他们进行有关方而的教育。4、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

12、是心理素质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通过讲座、讨论、宣传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聘请有关G家和教育先进工作者介绍符号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以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5、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建立家庭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

13、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6、重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课余时间 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 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丰富,心理紧张得到缓解。其 结果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脑力、体力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三)积极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对于学生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锻炼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青少年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 的认识,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其次是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充分认识自己, 发挥自己的潜能。第三就是要学会自觉地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的程度。 第四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总之,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应密切配合,综合治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