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魅力和教师的魅力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2851530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的魅力和教师的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的魅力和教师的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的魅力和教师的魅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的魅力和教师的魅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的魅力和教师的魅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的魅力和教师的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的魅力和教师的魅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化学的魅力和教师的魅力 “在实验过程中展示出的物质的形态变化、定量关系、物质间的相互影响等,这是这些与实验细节相关、较为隐蔽的实验现象,可能会带给人们更多的启示。同时,微观中的想象与推理、定量中的直觉与严谨、系统中的收敛与发散等等,这样的学习经历,都期待着学生能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也饱含着对学生成长的愿望。”读到这样的结尾文字,回味着江敏老师三篇系列文章的内涵,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对江敏老师深厚学科功底和深邃教学视野的的敬佩,更加是由衷的感动感动于化学实验的魅力原来不只是那千变万化的表观现象,更在于其承载的学科思维;感动于江老师那种孜孜不倦探索化学和教育的人格魅力。一、化学的魅力化学是一门实验

2、的科学,所以实验是表现化学魅力的最佳工具。但是有一线教师片面理解为实验只是因为其千变万化的现象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所以实验被用来创设情境;有的老师关注实验操作的严谨性,所以化学实验的操作规范性在有的地区学生考核中倍受关注;有的老师更加关注化学考试的重要性,于是无论是经典实验也好改进实验也罢,纷纷成为命题中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工具。这些都没有错,但是在江敏老师的论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化学另一番魅力:没有新奇出众的装置设计,只有大多实用的经典重现;没有花哨的趣味展现,只有朴实的原理探微;没有虚有其表的探究过场,只有纵览全局的学科思维这正是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1、关注微观的实验视角化学家在研究物

3、质时,往往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把外在的性质、现象归因于物质内在的组成、结构的特点。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常常会让教师着眼于无机元素化合物的实验现象反映的化学性质,拘泥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呈现,而忽略了内在因素的探讨。在宏观中的微观和微观中的宏观一文中,江老师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中,在硅酸钠与盐酸制备硅胶的实验中,利用常见的指示剂酚酞联系了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奇妙过程,显微见著,这是在中学可以接受的实验条件下融入大学化学材料仪器表征的化学学科方法,这是用易得药品的特征反应替代专业化检测仪器表现微观运动的实验方法;这是将学生的感性思维反馈于抽象思维的教学引导,这是体现化学结构决定性质、性质

4、反映结构这一抽象观念的具体化、表征化,有利于学生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积累中逐步升华微粒观与变化观。2、定量研究的实验素养近年来中学化学教学有弱化定量思维的倾向尤其是九年级,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计算题过分注重数学技巧而孤立于化学意义之外。出于素质教育的需求而对中学化学计算大大幅度削减却使得中学生定量思维在化学学习中不断弱化。我们需要知道,事物及其属性的数量化表述或推演是一种高层次的表述或推演,这种表述或推演使学生能够更清晰更深刻地认识事务及其变化规律,学生若在理科学习的过程中能时常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化学实验背后问题,从而从探究问题中的量化规律,必能有效加强其逻辑推演和分析能力,这也是体现科学思维的问

5、题解决方式,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存在的客观规律。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关注实验现象和反应规律的定性实验与关注称量和测定的定量实验往往界限分明,江敏老师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尝试,恰恰将其有机结合,也很好地呼应了教材将“物质的量”置前的本意。在定量中的实验和实验中的定量一文中,江老师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为例,用针筒演示了Na2O2和CO2反应时消耗CO2和生成O2之间的定量关系,进一步丰富实验内涵,用定量关系启发对过氧化钠作为潜水艇中供氧剂的深层思考;关注Cl2和NH3的反应现象,思考二者反应定量关系,这是利用已前的学习经历中不断内化的定量意识,发现实验的宏观现象中隐藏着的潜在反应过程。3、系统

6、化的实验思维通过3种中等化学教育核心期刊的查阅,发现大量实验设计颇具新意。但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有的作者研究只是一时的灵感,实验设计没有延续性,而相似实验却是由不同作者完成的;同一作者设计的不同实验案例之间关联性不强,固然能体现作者思维发散性,但也在一个层面反映个别实验研究不够深入;也有许多实验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需要和生活经验等,设计中明显带有传统设计理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关联少,对学生学习活动影响不大。笔者曾经撰文建议使用思维导图工具汇聚思维、整合灵感,而江敏老师将系统动力学思维应用于实验教学研究,更加是一种值得教师学习运用的思维方法。实验中的系统和系统中的实验以及前两篇,其实都让

7、我们看到了系统思考的魅力。江敏老师从系列实验个别实验中分别举例,相关性的归纳分析、个别的外延拓展,都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的体现。而给予教师和学生的启示远远不限于实验本身和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在教学中融入这么一种观念:对世界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对每一具体事物、具体过程的认识,同时还应关注事物、过程之间的彼此联系,这才能使我们逐渐对所面临的物质世界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有一些清晰而准确的认识,才有助于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具备能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江老师的实验教学,不再是孤立的演示或探究,不再是游离于学科之外的情境或计算,系统的归纳反思和实验相关主题的演绎拓展,揭示了化学学科的规

8、律,更贯彻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学生在若干年后,或许会忘记这些具体的实验忘却那些纷繁的知识,但是他们所获得的系统思考的思路和视野,因此而提升的敏锐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成就了他们在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前进的宝贵财富。4、中学化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笔者近年来投入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向中学一线多次推广微型化学实验,而江敏老师所做的工作成果不禁让笔掩卷深思:化学教学实验的设计是应该关注技术性研究还是深入其学科背景强化认知性研究呢?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是事实是:近年来发表在各大期刊的太多实验案例呈现出实验仪器元件丰富,组装巧妙,功能多样化,可是搭建装置的复杂化,其实不利于在中学普及,也不

9、利于学生接受,使用效果有时还不如传统方法。期刊中的实验设计有多少被中学教学一线应用、推广呢?原有的化学教学实验的功能,通常以验证原理和训练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为主。但仅仅突现以上的功能,未免过于狭窄,也导致化学教学实验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掘出来。技术性研究实验案例的逐年丰富,固然有利于化学实验的成功率提高、有利于绿色化学理念的贯彻,有利于贫困学校就地取材,有利于强化演示效果,但若只停留在现象的表现,只是为了“验证原理”和加深印象,那么则不能引领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探究化学学科奥秘,无疑削弱了实验教学功能。目前的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和它的实际效果之间所存在着的差距或不协调,和我们习以为常地只重视化学实验的

10、验证功能和培养基本操作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实验过分重视结果成功的目标,对实验的过程重视不足,对学生引导不力,名为“探究”实则“验证”,而真正意义上的认知性研究相对比例太少。近年来江老师论文中只不过是将最简单的仪器和技术运用于教学。在她的引导下,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观察更为细致,但不止是局限于表层现象的记录和浅层规律的识记;当她借助宏观现象反映微观特征、通过定量分析深入挖掘反应规律、通过系列实验的不同角度揭示物质系统行为,更加激荡学生的化学思维超越了一两个化学方程式的理解;论文中呈现出的实验案例,能围绕化学核心问题支持教学活动,借助实验梳理出化学核心知识让化学课的学科味道更加浓厚,毕竟课堂教

11、学效果和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才是实验教学最希望达到的目的。二、教师的魅力阅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连载的在实验中展现化学的魅力系列三篇文章,由衷觉得这些实验案例的分析思维是创新的、有用的,反思差距、惭愧不足的同时,更加感受到江敏老师的个人魅力。江敏老师是南京化学教育界的前辈,更是全国化学教育界的楷模。多年之前笔者还是个化学师范生的时候,见习期间听过一次江老师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示范课,课堂上行云流水的实验进程被一个异常现象阻断,但是江老师立时作出判断并详细解释其中原因。虽然当年的细节如今已经难以记忆清晰,但印象深刻的是江老师高大身影在课堂上的从容不迫,以及对实验异常分析的随机应变。时隔多年后

12、,笔者成为师范院校教师,带着自己工作室的化学师范生多次奔赴金陵中学听课,与江老师面对面,聆听她对化学教学的见解、学习她对化学实验的挖掘;还通过个人博客搜集、展示江敏老师的成果、新闻,向化学师范生、化学教师传播她的教学理念。江敏老师的实验研究深刻揭示了一些中学化学实验有关现象的本质和内部机理,表现出一定深刻性和科学水平。这些新颖的科学问题角度很明显依赖于良好的知识和经验背景。而要善于发现问题,除了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外,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是一个重要条件。1、丰富的实践体验源自于科学探索精神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活动过程,那些没有实验架构的

13、化学教学终究只是空中楼阁,对学生无益,对教师自身也没有好处。江老师的论文没有太空洞的理论探讨,没有老调重弹的教学规律罗列,那些文字都是她人生体验的反思和教学的真实经验总结,也只有亲手做过实验,真正与学生的课堂上开展过互动的老师才能关注到钠盐与盐酸反应的种种细节,才能观察到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异常现象。江老师的论文充分体现她对于实验现象背后的规律进行的深层思考,体现教师思维的创造性。虽然中学化学教学上的创造性水平可能不及化学科学领域的新发现,但是揭示的这些知识以前只是被化学科学中的原理规律所概括,隐含在其中而没有被明确地阐述过,其创新程度无论从学科意义还是教育意义都是应该被重视的。不浮于实验的表面介

14、绍,不盲目相信教参或文献的阐述,而敢于通过实验探索来发布自己的独到见解,正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化学教师光辉形象。江老师对实验的刨根问底,正体现了她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理念以及孜孜不倦探索科学本质的态度,值得所有理科教师学习。2、深入的阅读和思考造就了深厚的学科功底认识江敏老师的同仁都见识过她深厚的学科功底。高水平的源头是什么?涉猎广泛且深入的的阅读必不可少,系列论文反映的高水平背后反映的正是江老师多年的阅读积累。一名化学教师应该读哪些书?从硅胶制备实验的探究中反映出她对于凝胶体系的了解,对于微观到宏观的氨水实验实证反映她深厚的物质结构功底,而江老师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的文章从鸡蛋清的拈性流动想到

15、的问题论化学学习中想象力的培养参考文献里,赫然列着应用无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等大学教材。由此可见学科素养对一线化学教师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大学化学专业教材的研读和知识规律的延伸显得如此重要。2011年发表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论文感受自然界的魅力“共价键”的实践与思考,参考文献中有Peter Atkins的Atkins Molecules,也表现出江老师关注国外经典科学名著的开阔视野,对于有的中学化学教师拘泥于国内教材表述而抵触外文文献的习惯来说,也是一种有益的示范和引导。当然,据我所知,江敏老师的阅读面远不止于此,她博览群书,兴趣广泛,涉及数学、物理、美术等很多学科,而对于系统动力学的研究使得她

16、能在教学中将化学知识融会贯通。江敏老师的人格魅力不是本篇述评重点关注的,但是她的人格魅力已经与她的实验研究、课堂风采融合在一起;她的学科视野开阔更加体现出她的教育视野之远大。江敏老师曾经说过:“课堂是展示学科魅力的地方,不能仅仅把它当成升学手段。化学不仅能给同学们带去知识,还给予了学生智慧的眼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还说过:“我们的评价体系,特别是高考,能不能有些方法论意义上的题目?能不能不只是技术性的考核?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未来,不要因为一些需要特别技巧应付的考试,而淘汰了真正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这是何等的眼界?通过系列论文,我们可窥见一斑,也希望江老师更多的思想能通过论文形式传播开来,让更多的科学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从中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