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2851283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说课稿 篇1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早上好!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艺术教学活动天天锻炼身体好。音乐是表现情感、情绪最好的方式。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感受生活和艺术的美。而今天这首儿歌天天锻炼身体好正好行日常生活中入手的。文中字词优美,简单易懂再加上一些身体动作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更好更快的学会儿歌。二:说目标根据本次活动的设计了一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符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的特点,理解歌词大意,并学会唱儿歌。(2)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三:说重、难点重点: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2、突出音乐的中锻炼身体的重要性。难点:正确唱出儿歌,理解儿歌。四:说准备锻炼身体的运动图片五:说教、学法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活动方式。(1)情景教学法。(2)视听唱法。(3)多种感官体验参与法。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大意的内容。掌握儿歌有感情地唱出儿歌。鼓励幼儿创编动作,体验音乐的美好。整个过程都是以幼儿为主,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参与。体验到儿歌天天锻炼身体好的作用。并能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六:说过程创设环境、激发兴趣-欣赏歌曲理解

3、歌词-学唱歌曲-游戏表演(1)导入:拿出锻炼身体的运动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今天老师手里面拿的是什么东西呢?有谁知道图片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呢?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幼儿谈话。正如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积极主动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的多多提问。充分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更好的理解儿歌的重点天天锻炼身体好(2)欣赏歌曲:欣赏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教师播放儿歌要求幼儿认真倾听。然后根据歌词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刚才我们一起听过了歌曲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里面有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呢?他出现了哪些词语。(3)学唱歌曲:教师分段教学幼儿,一句一句的把歌

4、词交给幼儿让他们理解大意。如老师说跳一跳跑一跑歌词就可以加以动作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更好的让幼儿理解。(4)游戏表演:通过分组进行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又易接受的一种方法,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每个活动都离不开游戏,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把活动推向高潮。七:活动延伸小朋友们真棒!今天都学会了唱这首儿歌。那晚上回家的时候就唱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哦。我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吧身体锻炼得棒棒的哟!说课稿 篇2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著名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下面我将根据我的备课思路和设想,一一展开讲说。一,说教材,学情(一)说教材特点荷塘月色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5、中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在荷塘月色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相互映衬的美丽图景,语言文字优美、典雅,艺术技巧纯熟、自然,是一篇著名的美文。也是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历年来重点保留并解读的文章,因此相当重要。(二)说学情本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目前高一年级的学生多数都对写景抒情的散文有所了解,对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知识水平和年龄限制,阅读多停留在粗读和泛读。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还尚待形成。尤其对作者在写景状物中所流露的情感还不了解。所以在引导阅读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创设适当的情境,

6、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灵敏的语感。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为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本课内容特点,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学习情境交融的写作手法,感悟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体会作者感情。由于本篇课文较为重要,对高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较难,因此我将本篇课文分两课时讲解。第一课时:学生阅读,整体感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四,五自然段深入分析。第二课时:深入理解感情,品味文中语言,赏析第六自然段,理解采莲赋作用。以下为第一课时讲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目标:运

7、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二)教学重,难点1,走进作品,理解本课写景特点,通过重点语段分析,品味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体会文章语言美。2,走进作者情感世界,体会作者苦闷彷徨,内心矛盾的情感。三,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都说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但为了响应新课标改革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不能以自主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文入情入境,在师生、生生等多重对话的基础上,走入本文意境,品味作者语言

8、,感悟作者情感。1、朗读体味法。本文语言文字优美,适合反复朗读。形式多样的读,大量的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可以直接地品味到文中语言,进而有助于情感的理解。如阅读前自由朗读,赏析前的部分内容配乐范读,赏析中的个读、配乐齐读,赏析后的配乐领读与齐读相结合。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2、媒体辅助法。运用媒体的语音播放功能,播放部分精彩段落的配乐朗有助于同学们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领悟作者情感。通过画面播放功能再现相关历史画面,更容易使同学们体会文中意境,进而更好的理解课文。3、设疑讨论法。由于本文情感地理解是本文理解的难点,对于高一年级学生来说自己

9、解决相对困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团体协作的精神,在合作自行解决中加深印象。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充分综合意见中,在群体中做到“跳一跳,够的着”,活跃课堂气氛。(二)说学法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朗读和质疑讨论等,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走入文中意境,体会文中语言,体悟作者情感。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语设计: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积累中有多少关于荷花的诗句呢?(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这些诗句都有一个共同的时间特点,就是描写白天的荷塘,白天的荷塘是

10、如此的美不胜收,那么夜晚呢?同学们,月亮这个意象又代表什么呢?(是思乡,寄托哀思,由月的阴晴圆缺引发人生喟叹等等。)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脚步去领略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的美景。来看看作者是否用月亮寄托了你们刚刚所说的情感呢?(我采用的是问句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讲解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课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是这一堂课中占时较多的一部分。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读是让学生体验这篇文章最好的办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就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最直接体现。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

11、文字的魅力。这一部分大约分这样几步:1,学生自由读,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每个学生的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2,播放课文中46段课文范读录音,听后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自己想象中文中描写的荷塘,并进行发言。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此后用PPT放映让学生欣赏荷塘美景,带领学生走入文中情境。3,学生再次自读课文,仔细品味文中语言。(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经过几次阅读,学生们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引导学生们理清课文情感发展脉络把握文章结构。为此我将提出如下几个问题:本文的文眼是哪句?课文分为几部分?结构有什么特

12、点?可能学生们刚被问到都会觉得有点困难,在此我将会进行适当点拨。2,分组讨论我将学生们六人为一个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在意见的相互交流之下,共同进步。为此我将提出如下问题:找出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进行分析,找出作者情感发展脉络。(由于情感理解是本文的难点,在此之前我将插入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本文写于1927年,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这样的社会,作者看不到希望,但又想做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等等。这样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到知人论世)感情变化是:“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

13、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是“淡淡的哀愁,淡淡的的喜悦”。这从景物描写中也能看出。(五)仔细品读语言,把握情感。在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精彩语段四,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欣赏朱自清笔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教师作必要的启发指点,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处,以下仅举几例:揣摩语言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比较法揣摩语言)B、荷香与歌声有什么可比的共同点?(领会通感手法的运用)C

14、、一个人在这月夜,能够如此细致地欣赏这样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体会借景抒情)D、此段运用那些修辞手法(重点讲博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运用)这些问题的设置,主要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这方面赏析文章。这些问题有学生未发现的,有已发现而仍用心不细的,可从不同角度发问。通过对第四段的这种分析方法,可以让同学们沿用此法对本文五自然段进行分析,让同学们学会这种方法,这便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佳处,而且掌握一些赏析散文的手法,学会自己赏析文章。五,作业布置仔细品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试着圈点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景

15、,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六,板书设计行踪: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情绪的变化:不宁静淡淡的喜悦超脱不宁静说课稿 篇3【学生实验】再次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填写下列实验报告。钠与乙醇、水反应现象的比较实验现象比较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钠的现象声的现象气的现象实验结论反应实质【动画演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分析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实验中的体现。练习写出其它活泼金属K、Mg、Ca等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乙醇和氧气反应燃烧:催化氧化【视频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将灼热的弯曲成螺旋状的铜丝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复多次。【学生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试着解释可能的原因。【动画演示】催化氧化反应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