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285010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伴性遗传” 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福清龙西中学 高中生物教师 陈向炎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就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 ,其中性染色体及其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学习,就是对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扩展、补充与深化。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 ,既复习基因分离规律也总结出伴性遗传特点。同时,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与深化综合运用。显然,抓住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就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并且本节内容如血友病形成原因等可为后面内容 “变异”中的“基因突变”的学习埋下伏笔。教材处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

2、2 章第 3节的内容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决定、伴性遗传概念、红绿色盲遗传传递规律及应用。备课时,我根据课改课程标准中强调的“通过生命科学教育,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经历”、“体验”,从而发展她们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对于红绿色盲遗传传递规律及应用采取多媒体课件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收 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的培养。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主动参与学习策略。概括性判断的形成,必须就是在学生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思考 ,才能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抽象出所包含的共同因素 ,通过自我抽象概括过程,形成明确的判断,揭示规律。因此,教师创设实

3、验、媒体情景、 提供事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 推理、 以形成正确的判断。 本课的每一环节始终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实验、科学思维、表达交流能力。(2)“师生交流-互动”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就是导演,学生不只就是演员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互动、互助、互联与互促。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 ,通过讨论交流反馈,师生都在在互动中建构新的“图式” 。她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等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认识与理解,而且她们具有利用现有的知识以验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就是直接以讲授法向学习传授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而就是让学生

4、随着源于生活的问题的探讨与解释来讨论、归纳与总结色盲伴性遗传传递规律;使学生的不断地改造脑中的旧图式,获得完整的伴性遗传规律的新“图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伴性遗传的概念; 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与规律 ;2、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信息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形成学习的自主意识、 自主能力与自主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主体参与意识与行为,得到自我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4、教学重点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与规律

5、5、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观察、 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5.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一、 提问 ,导入新课。 思考 :1、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2、男性与女性染色体有何不同?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知识人体细胞内有46 条 (23 对 )染色体22 对相同的常染色体与1 对不同的性染色体(XX 与 XY) 。二色盲的遗传规律过渡情境创设展示几幅图 ,请同学们自己观察。 如观察 , 听讲知道这就是色盲检查图。了解瞧不清楚这些图的人有可能就就是红绿色盲。阅读一段有关道尔顿发现色盲

6、遗传病过程的文章。 (文章用英文翻译,意图就是让理科班的同学对故事感兴趣同时也能学到一些新单词。 )人类的红绿色盲就是一种遗传病。通过社会调查,我国男性色盲患病率远远大于女性患者。请同学们思考:1、红绿色盲与哪种染色体有关? 2、它就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就是隐性基因控制?那怎么写出一个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能用 bb 表示不 ?请同学分别写出色觉正常男性、女性;色盲男性、女性的基因型。分析:1、 假设红绿色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那么男女患者换红绿色盲的几率应该一样。但就是男性患者发病率就是女性患者的 14 倍 ,说明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2、 通过分析道尔顿的家庭图谱得知 ,控制该病的基因就是隐

7、性基因。学生巩固知识,填写色觉正常男性、女性;色盲男性、女性的基因型。分析不同婚配方式下子女的表现型与基因型。 落实书本基础,强化伴性遗传基因型写法。 写出下列几级婚配方式下子女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并用红笔圈出色盲的个体。 XBXB X XBY XBXB X XbY XBXb X XBY XBXb X XbY XbXb X XBY XbXb X XbY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写出每组婚配情况下子女的表现型与基因型。部分同学上黑板书写。三掌握规律,学会运用总结伴 X 隐性遗传病遗传规律对同学们分析的不同婚配方式下子女的表现型与基因型进行点评与讲解。提问 :根据同学们自己写的情况,请总结一下色盲这种伴X

8、隐性遗传病有怎样的特点?(提示: 如致病基因传递有何特点 ? 与性别联系体现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 父亲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3. 母亲的致病基因既能传给女儿,也能传给儿子4.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分析遗传图谱提问 :如图 ,王超发现爸爸也就是色盲,而妈妈正常,所以她认定就是爸爸将色盲基因传给她。她的说法对不?为什么?独立思考,推理, 回答问题。四佝偻病的遗传规律请同学们利用遗传系图谱分析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就是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由于对钙、磷吸收不良而导致骨骼发育障碍。患者常常表现为 X 型腿、骨骼发育

9、畸形、生长发育缓慢等。请同学尝试分别写出正常男性、女性;患病男性、女性的基因型。1、正常女性X患病男性2、女性患者(纯合体)x正常男性3、女性患者(杂合体)x正常男性4、女性患者X男性患者分析遗传图谱,总结伴X 显性遗传病遗传规律。得出结论 :1、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2、 男病 ,其母、其女必病五伴 Y 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其特点 :1、患者全部就是男性2、遗传规律:父传子,子传孙。(全男 )总结得出 :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就是与性别相关联 ,这种遗传现象叫伴性遗传。思考,归纳,总结 6.课后反思最初我提出让学生从观察色盲检查图中导入新课,但就是觉得后边提

10、出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概念会比较突然,而且过度的也不就是很自然,所以在一开始就给同学们两个思考题,不多,但就是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性染色体的提出做铺垫。接着通过让同学们观察色盲检查图中显示的数字与图案,同学们非常感兴趣,于就是我接着给出一段英文文章让同学们阅读,既能增加兴趣,又能从中学习新单词(但就是该过程用时有些过多,若能再减少些时间会更好) 。 然后引出红绿色盲就是一种人类常见的遗传病。根据社会调查结果, 向同学们提出疑。让同学们分析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在总结遗传规律的时候,我有意写错一个遗传规律,想让同学们经过思考发现,让同学们对此遗传规律有深刻印象。但就是由于经

11、验不足,没能重点突出学生的思考过程以及学生对错误知识点的辩证过程,着急着自己一手包办。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吸取一些经验,给学生更多思考与讨论以及发现问题的时间,让课堂更加完美。在讲解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关于讨论色盲、佝偻病以及外耳道多毛症这些伴性遗传病的表现型与致病原因时,讨论激烈,发言非常踊跃,证明大家对在自己身边存在的遗传疾病比较关心。所以可以在适当的时间之内 ,给同学们讲述一些遗传疾病的病因与发病的原因 ,让大家对此有更广泛的了解。经过这次成长杯课堂教学交流之后 ,发现自己确实能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各位评委老师与科组老师的指导中快速地 “成长” 起来。 希望自己能不辜负学校以及各位领导对我们新老师的期望,尽快成为一中的“凤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