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850056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鞍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鞍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鞍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鞍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鞍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鞍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鞍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 项目名称:鞍山市xx县xx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单位(公章):xx满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项目负责人: 项目可研承担单位(公章):xx勘测设计院可行性研究负责人:联系方式:电话:通讯地址:xxx邮政编码:xxxx年 月 日目 录1项目概况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2项目简介2报告编制依据3 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2自然资源3.3社会经济条件3.4土地利用现状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4.3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4.4公众参与分析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5.1规划原则5.

2、2规划依据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明5.4 项目主要工程内容5.5项目工程进度计划6 投资估算6.1投资估算依据6.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分项投资6.3投资进度计划7 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7.1土地权属现状8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8.1组织领导机构设置8.2工程建设管理8.3资金使用管理9 效益分析9.1社会效益9.2生态效益9.3经济效益10 结论与建议10.1可行性研究结论10.2问题与建议1项目概况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xx县位于鞍山市南部,山地面积约占80%,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本次整理的项目区位于辽宁省xx县黄花甸镇、石庙子镇。项目

3、区内土地整理总面积733.9982公顷,其中黄花甸片468.7879公顷,石庙子片265.2103公顷,该地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又以种植业为主。据此,在土地利用上是以耕地为主,项目总耕地面积548.8856公顷,占项目总土地面积的74.78%。根据调查,本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区黄花甸片:土壤耕层薄,部分耕地耕层厚度1015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该片临近哨子河,地下水源充足,且大部分地区土壤状况较好,但由于农田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不配套,以及受地形因素的限制,土地产量上部去,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尤其是项目区所在的前堡村人均耕地仅为1.1亩,远远低

4、于全国1.59亩、辽宁省1.5亩的平均水平;未利用地多,土地利用率不高,尚有未利用地(滩涂、荒草地等)103.1709公顷,占该片总规模的22.00。项目区石庙子片:耕地有效土层浅薄质地贫瘠,滩涂及荒草地砂砾石较多。这些年来,由于生态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对耕地重用轻养、粗放经营,属于掠夺式的利用,致使土壤结构变坏,耕地肥力下降,土层变薄;促使有机质含量高于2的耕地只占耕地面积的6,中低产田面积不断增加,土壤漏水漏肥严重。特别是在项目区周边有7家轻烧镁、重烧镁矿,因早期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对该片内所在图幅为K-51-116-(57)中的西青苔峪村14/407-3和东青苔峪

5、村14/185两块耕地造成中度污染,地块土壤板结,客土后增加土层厚度,改变土壤PH值,得以原有耕地恢复。近年来,xx县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对产生污染源的有关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已杜绝了再污染。从上述的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为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率,客观要求对该项目区进行土地整理与部分土地开发。因此该项目亟待实施,以解决项目区所在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补充耕地越发显得必要。同时也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科学、有效的利用。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上述土地整理开发是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需要。进行上述土地整理开发是实施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步骤。进

6、行上述土地整理开发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提高了耕地质量和改善了生产条件,由低产变高产,逐步扩大高效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拉动当地农业产业经济,为发展xx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进行上述土地整理开发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种植护岸林和绿化林带,改良土壤,配置排水设施,使农业生产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荒草地等未利用地得到开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本项目实施的最终目标是以保护和恢复项目区土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为根本,对可利用的非耕地和少量低产耕地进行土地整理,使其既有利于xx县可持续发展和现阶段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明显增长,又可使项目区农民人均耕地增加,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1

7、.2项目简介项目性质该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项目范围该项目区位于鞍山市xx县黄花甸镇、石庙子镇,黄花甸片东至省级公路张庄公路,西、北至乡级公路黄暖线,南至沙岗村南端,项目区中部有哨子河流经,将该项目区分为两片;石庙子片北至丁家峪村南至石佛村,西部以析青公路、青古公路为界;东面以青苔峪河为边缘。项目规模项目区图斑总面积741.5403公顷,减去其中不动工的交通用地以及现有居民点的扩建占地7.5421公顷,项目区总规模733.9982公顷。其中黄花甸片项目区总面积471.8312公顷,减去不动工的交通用地、预留建设用地及居民点3.0433公顷,项目总规模为468.7879公顷,所涉及127块图斑,详

8、见附表1;石庙子片项目区总面积269.7091公顷,减去不动工的交通用地以及现有居民点扩建占地4.4988公顷,项目总规模为265.2103公顷,涉及50块图斑,详见附表2。项目投资规模该项目总投资估算2905.76万元,每亩投资2633.20元。其中黄花甸片总投资估算1913.48万元,每亩投资2721.17元;石庙子片总投资估算992.30万元,每亩投资2494.38元;项目工期该项目拟施工期一年。新增耕地率该项目通过整理可新增耕地面积132.7462公顷,占项目区总规模的18.09。其中黄花甸片新增耕地面积87.2568公顷,占该片总规模的18.61;石庙子片新增耕地面积45.4894公

9、顷,占该片总规模的17.15。2报告编制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6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黄花甸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石庙子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7土地利用年度计划2.8xx县农业治理开发规划2.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 1011-2000)2.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2.1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2.12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2.13 1:1

10、0000标准分幅地形图3 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位置xx县地处辽东半岛北部,东邻凤城,西接营口、盖县,南连东港、庄河,北与海城、辽阳接壤,隶属辽宁省鞍山市。南北长91.8公里,东西宽75.5公里,总面积4507平方公里,略呈榛叶形。项目区位于鞍山市xx县黄花甸镇、石庙子镇。黄花甸片东至省级公路张庄公路,西、北至乡级公路黄暖线,南至沙岗村南端,项目区中部有哨子河流经,将该项目区分为两片;该片位于东经12326531232732,北纬403000403222。石庙子片北至丁家峪村南至石佛村,西部以析青公路、青古公路为界;东面以青苔峪河为边缘,该片位于东经12330091233145,北纬4041

11、16404348。地形地貌xx地处辽东断块山区,境内丘陵起伏,河川纵横,千山山脉从xx北部入境,分向西南和东南延伸,形成环抱xx北、西、东边界的天然屏障。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79.6米,其中较大的山岭有500余座,屹立于北部凤城和xx交界处的帽盔山海拔1141.5米,是境内的最高山。全县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间有小块冲击平原和盆地。项目区均为河谷冲击平原,黄花甸片被哨子河分为东西两部分河东地块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总体地势起伏较缓,局部起伏不平,临近高差较大,地块内邻近相对高差0.3-1.0 米;河西地块西高东低,中部低两侧高。整体地势起伏较小,靠近沙岗村的部分,地势起伏不平,临近高差较大

12、。石庙子片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项目区的西部部分地块临近山坡地。水文地质xx县大地构造位置,按传统观点属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营口宽甸隆起的中部;按地质力学观点属天山阴山复杂构造带的东端和新华夏系构造第二隆起带的中段交接复合部位,又称“xx地台”。全县主要存在纬向(东西)构造体系,新华夏系(北东北北东)构造体系,河西系构造体系(北西)和小型旋卷构造体系。县境内山谷交错,河溪如织,约500余溪流汇集为13条支流偏岭河、哈达河、汤池河、雅河、牤牛河、沟连河、牧牛河、石庙河、青河、古洞河、葛藤峪河、暖泉河、渭水河。13条支流又汇成两大干流大洋河和哨子河,二流汇合,组成境内大洋河水系。另有两条外

13、河流,一为小洋河,一为大沙河,属英纳河水系。水资源丰富,总量为166373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51596万立方米,每年农田用水2368.6万立方米,加上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全年总用水量3144.8万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资源的6.1%,地下水蓄积量约为38700万立方米。黄花甸片位于哨子河东西两岸,哨子河流长171.85公里,流域面积2155.03平方公里,总落差904米,根据文家街水文站观测资料,哨子河最高水位93.88米,最低水位88.04米,年平均最高水位88.27米,最低水位88.17米;年平均最大流量1037.3立方米/秒,该片段年平均流量90立方米/秒,枯水期流量30立方米/秒。地下

14、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地下水埋深4米,PH值7.5,硬度140。石庙子片位于青苔峪河沿岸,支流为洼岭河、小闹沟河,水质化学成分为碳酸钙镁型水和重碳酸钙型水,水质较硬,硬度为176,水中少碘。地下水储量丰富,总量为2227.8万立方米。该片为古老地台的结晶基底,岩石普遍经受中高级区域重度,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比较普遍,地层为古老地带隆起区,地层出入不全,出覆地层仅有元古界前震旦系辽河群。气候xx县属于北温带湿润地区,具有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春季“三寒四温”,多干少涝,盛行北北西风;夏季湿热多雨,雨热同季,盛行东南风;秋季“两温五寒”,阴晴多变,盛行北北西风;冬季干冷少雪,盛行北北西风,平均风速2.5米/秒,最大风速21米/秒。无霜期136至152天,年平均气温6.5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7.6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9.1摄氏度。全年降水86至106天,降水量775.8至933.8毫米,最多降水158天,降水量1508.7毫米;最低降水52天,降水量475.8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214.4毫米,xx地处千山山脉东南迎风坡,南临黄海,夏季海洋性暖气流从南入境,经南低北高的地势升台作用,7、8两月降水量多,占全年降水量的56.5%, 项目区属xx县中部湿润气候区,是县内的低山区,平地海拔100-190米,山峰海拔300-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