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2849721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土壤的主要成分有:空气,水分,腐殖质。2、我们挖取土壤时需要挖取土壤表层的土。3、在土壤中生长的小草依靠根吸取土壤中的养分。4、屎壳郎一般会把自己的卵产在土壤中。5、颗粒状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6、土壤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答:土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如果植物生活在被污染的土壤中,就有可能会发生中毒或死亡现象.这样一来我们食用蔬菜等食品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此外,没有优质的土壤就不可能有洁净的水源空气。7、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

2、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8、土壤由上而下分为三层: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9、常见的土壤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郎,蜈蚣等。10、把土壤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用纸巾包住土壤会发现纸巾上有水迹,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把土壤放入水中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漂浮着一些东西,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11、把土壤放到火上烧,我们能够闻到刺激的气味,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燃烧所散发的气味。12、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13、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14、表层土壤中植物

3、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最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稀少。15、增加土壤的肥力,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有: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等。16、为什么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答:在土壤成肥过程中蚯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极大地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蚯蚓的一些活动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17、一节旧电池烂在土壤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18、当植被被肆意砍伐、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就会降低,从而导致植物的枯死或干黄。19、塑料垃圾被埋在土壤中,将会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同时还会阻碍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与利用。20、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答

4、:积极做环保宣传。 不乱扔垃圾,积极回收垃圾。 利用业余时间多植树,保护植被。21、被称为“活犁耙”或“生物犁”的动物是蚯蚓。22、常用来治理贫瘠土地的方法有种植绿肥、搜集绿叶和人畜粪便沤肥。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空气等。2、果实的外面都有果皮,内部有种子。3、每种果实都有它传播种子的方式,以使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如,靠风力传播、靠水传播、靠人和小动物传播。4、播种时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5、植物的茎的作用就是把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并承担着运输的作用,把水和土壤中的养分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区,再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

5、分。6、植物的根按照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直根有胡萝卜、青菜、菠菜的根等;须根有葱、蒜、仙人掌的根等。7、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8、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9、一朵完整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10、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11、花的各部分有不同的功能:雄蕊可以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花瓣能通过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萼片保护未开的花。12、风媒花是指依靠风力传粉的花。

6、虫媒花是指依靠昆虫传粉的花。13、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使植物延续后代。14、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15、植物的一生需要经历发芽、成长、开花、传粉、结果等几个阶段。16、植物依靠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依靠茎把水分和养料输送到其他部分,再依靠叶子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我们通常形容固体为不透明的、颗粒状的、坚硬的。2、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小。3、流动的沙子是固体,静止的沙子也是固体。4、要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过滤、沉淀、蒸发三种。5、一定

7、条件下,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蒸发。6、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固体,关键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7、固体是性质:不能流动,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8、通常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水属于液体。9、像水那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10、当我们把不同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蜡纸上时,可以发现蜡纸上出现了一个个“露珠”,这说明液体表面具有表面张力。11、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下。12、热水冷水相比较热水较轻,所以热水会浮在冷水上。13、死海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可以躺在水面上看书。14、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许多,如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

8、浮物、改变自身的重量、往水里加盐等。第四单元关心天气1、空气干燥时,成熟的松果鳞片会张开。2、如果天上出现了“钩钩云”,则说明要下雨了。蜻蜓飞得低说明要下雨。3、气温的高低表示天气的冷热程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我们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C表示。4、我们在测量温度时应该把百叶箱设置在离地1.5米的草坪上,这样才能测量到当地的正常气温。5、要想确切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需要用到雨量器来测量。用雨量器测量雨量是时,需要把水加到零刻度。6、天气预报中把降雨强度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7、通常情况下以“毫米”为单位来表示雨量的大小。8、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从东方吹来的风叫东风。9、到室外识别风向时,如果发现手绢飘向东南方向则说明当时刮西北风。10、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的天气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第五单元观察和测量1、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方法。2、鲁班发明了“锯”。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瓦特发明了蒸汽机。3、“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