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二Word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844301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二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二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二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二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二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二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第一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二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 级高三学 科语文版 本人教实验版内容标题高考第一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二)编稿老师范历【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三总复习 古典诗词鉴赏(二)二. 教学步骤:A. 品析诗歌的语言:(一)理解关键词语: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那么,在阅读时,哪些词才是关键词?又怎样把这些关键词之妙体会出来呢?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

2、成的,而真正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2. 修饰语: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所以大部分的形容词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闺怨王昌龄)3. 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学生能很快找到它们。a.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b.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c. 颜色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

4、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d. 数量词:例1: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小园赋庚信)例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4.虚词:可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果。如杜甫的“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二)注意句式特点:1. 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杜甫)省略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2. 意象罗列是使描写更具镜头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骑红尘妃子笑(过华清宫绝句杜牧)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三)鉴赏语言风格:在诗词的风格上,专用鉴赏术语有:激越高亢,清新秀丽,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简洁洗炼,明白如话,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含蓄、深沉委婉,质朴平淡等。(四)题型举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06年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 艭:小船。 海幢,即海幢寺。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

6、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授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B. 艺术手法(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主要为描写、抒情1.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2.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3. 描写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4.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

7、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二)修辞 1.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

8、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5.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6.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7.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问人间谁是英雄?

9、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8.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9. 对比 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例: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10. 互文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例: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11. 双关 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

10、、风趣。例: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韦庄忆昔)(三)抒情方式“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 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例: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1、。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2. 间接抒情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乐景与哀景: 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例: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更见其哀乐。例:欧阳修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例:故乡明月乡思情松风山月隐逸情寒林残月诗人的忧愁中秋圆月相思情苦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闺怨情长亭折柳惜别情江湖扁舟,月落乌啼诗人的羁旅之苦梦后酒

12、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悲欢离合情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对世事沧桑的感叹空城落花对国势微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四)表现手法1. 比兴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例: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2. 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例: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3. 虚实结合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

13、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例: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诗歌的“虚”a.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梦游天姥吟留别b. 已逝之景/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柳

14、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歌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 虚实关系:虚实相生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a. 虚实对比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b. 虚实相应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