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二课诗两首之雨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837976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第二课诗两首之雨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案第二课诗两首之雨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案第二课诗两首之雨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案第二课诗两首之雨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案第二课诗两首之雨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第二课诗两首之雨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第二课诗两首之雨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 巷 戴望舒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感悟语言,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中的意境,进而体味诗人的感情。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2、过程和方法:在熟读全诗的基础上,通过品味语言,调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的意象,感悟诗中的特殊意境,让学生从意象意境的品味把握中理解诗中的情感及其流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诗人低回而迷茫的心境,学习诗人虽迷茫而不舍的追求。二、教学设计:1、重点:对诗人情感的理解。2、难点:对丁香姑娘意象的把握。3、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播放歌曲丁香花,播放丁香花的图片,询问学生对自然中的丁香花的感觉和印象,从而引出

2、课文雨巷。2、诗人介绍: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余杭。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

3、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3、写作背景: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

4、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4、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并在朗读全诗之后谈对雨巷的整体感觉。)5、重点字词 彷徨(徘徊) 寂寥(寂寞) 愁怨(仇怨) 哀怨 彳 亍(chch) 凄婉 颓圮(p) 6、听录音,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7、理清思路。 期待相遇走近飘过远去消散独自彷徨8、作品赏析:意象的解析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长长的青石板路,两边是寂寞的人家,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更充满了朦胧美,给人以丰富的想像空间。油纸伞。这是件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这一方面避免喧宾夺主,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油纸伞本身具有复古、怀旧的特点,和幽

5、深寂静的江南小巷相遇,飘着寂寥的雨,整个情景平添一份冷静、凄清氛围丁香。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花的形状象结,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感情的分析探讨全诗主要内容:(特定的场景,特定的氛围)渴望在雨巷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逢着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 姑娘走出雨巷,消逝在我的视线中诗人感情的变化分析:(从渴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到逢着了她,再到姑娘从视线中消逝,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满怀期待 惊喜欣慰 怅然若失(惆怅)丁香姑娘形象分析:(品味诗歌,体味诗中姑娘的形象,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总说:是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像丁香花一样,把“姑娘”比作“丁香”,即

6、具有丁香花的品格特点美丽、高洁而又充满愁怨(结合诗中的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把握)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仅仅是指一个人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寓意?启发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对学生分析结果的对错作过多的评价。能理解为象征“诗人的理想和追求”的则应予以充分的肯定。既然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可能还有其他的深意,那么,作为姑娘出现的背景的“雨巷”有什么特点?是否也有其他的含意?试作讨论分析。明确:“雨巷”的特点:阴暗潮湿,雾气迷蒙,也许正好象征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阴暗沉闷内容赏析雨巷是诗人的成名作,写的是一个江南少女跟“我”的邂逅。一个江南少女的风

7、情演绎,在雨巷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我”的等待中,她像丁香一样出现、飘过,然后消散在雨的哀曲中。相逢,只是想象而已;错身而过,是不可避免的悲剧。在细碎的文字中,“她”和“我”出现了,而“我”却眼睁睁地看着她消失,仿佛一场梦境。或许说,诗人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中,在寂寞而又苦闷的情境中,幻想逢着一个希望逢着的姑娘。这并非是现实的巧遇,而是幻觉的邂逅。而那一位如丁香般的江南少女也许是前清宰相府后代的少女,也可能是诗人以前的邻家少女。其实,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她最终要消散在诗人的视线中,虚无缥缈,只留下太息般的惆怅,仿佛天地间只有她的存在。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在浓重的象征色彩的衬托下,诗人曲折幽微

8、的内心世界,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雨巷产生于1927年的夏天,当时,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彷徨和迷茫,是当时革命青年的主要心绪。而雨巷更是表现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一幅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呈现在面前。带着特有的哀伤,诗人把自己放在寂寥的雨巷中,做一个反复彷徨的孤独者。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有的只是彷徨和哀怨,这就是悠长、狭窄而又寂寥的“雨巷”,也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能够实现。但是,诗人明显知道,美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于是,它转瞬即逝,像梦一样从身旁飘过,如同他笔下那默默离去的女

9、子。留下的,只有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再彷徨。在这里,诗人把握不住理想,不甘心放弃理想的复杂情绪显露无遗。雨巷中,半路斜伸出来的丁香,带着淡淡的花香味,使诗歌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境。曾经,李煜也写过一曲关于丁香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丁香结和雨中愁在这位南唐后主的陛下连结在一起,成了一个哀怨的叹号。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而在诗人的手中,丁香有了进一步的意义。他想象了一个丁香一般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于是,它成了含有忧愁的美好

10、理想的化身,包含着诗人对美的追求,也包含着诗人美好愿望幻灭的痛苦。他曾经说过:“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雨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在诗人的思想影响下,最后消散了,体现了诗人当时理想的幻灭。余恨长留,只有让自己在现实的雨巷中继续漂流诗歌中灰暗的语言,为读者营造出一个伤感的氛围。“愁怨”、“哀怨”、“彷徨”、“寂寥”、“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的运用,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唤起了读者心中的共鸣,造成一种荡气回肠的旋律和流畅的音乐美。里面的寂寞和痛苦,萦绕心头,久久不散。9、有感情朗诵全诗,并尝试背诵。10、分析艺术特色音节特色:总体节奏:舒缓悠扬(叶圣陶盛赞这首诗

11、“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

12、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诗歌的押韵: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在修辞上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

13、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诗歌的用词: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11、拓展延伸:介绍与丁香花相关的诗歌,看其他诗人是如何描写丁香花的。代赠 唐代诗人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浣溪沙 南唐李璟手卷真

14、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是一首伤春词。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以前读李璟和李煜的词,颇不明白他们父子俩的词中所弥漫着的那种愁肠百结的情绪,总是认为:他们都当了皇帝了,哪里来的这么多的万种闲愁呢?皇帝还会因为思念某个女人而不得而去写情诗吗?总以为他们词中所写的都是缠绵悱恻男女之情,而没有考虑到词中的男女之情另有所指。现在看

15、来,的确,那肯定不是纯粹的男女之情,站在皇帝的高度,不应该仅仅看到几个美女,以皇帝的胸怀,也不应该仅仅能容纳儿女情长,还应该包括社稷民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起珠帘本想观看楼前的景物,借以抒发怀抱,可是卷起珠帘之后,发觉依旧春愁浩荡,春愁就像那锁住重楼的浓雾一样铺天盖地。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眼前的落花得以体现这种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春愁。“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谁是落花的主人呢?何处是落花的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出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飘忽,悠然神往。 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 至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