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 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2835963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6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 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 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 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 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 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 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 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下物理 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题1. 请回答下列问题:(1)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中:i 固定斜面,让小车从斜面上的 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ii 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可得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iii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不考虑空气阻力,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 vt 图象。(2) 小明将实验装置改为图丙所示,让小车在斜面上由静止滑下后,能与固定在右端的弹簧碰撞,来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i 通过 可以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ii 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的关系,应该

2、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 高度滑下。iii 小车压缩弹簧的过程,小车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 能。2.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 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 (填“卡片”或“钩码”),通过调整 (填“卡片大小”或“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 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不在 (填“同一直线”或“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3) 当小卡片平衡时,将卡片剪成两半,小卡片 (填“能”或“不能”)平衡,说明只有作用在 (填“同一直线”或“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3. 小宇要探充“影响滑

3、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A. 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B.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 物体运动的速度。接下来小宇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开展探究。(1) 进行甲、乙、丙三图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 运动。(2) 要验证猜想 B,需按照 两个图进行对比实验。(3) 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4) 在本次实验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和 。(5) 小颖发现小宇上述实验操作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于是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改进后长木板 (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做匀速直线运动。4. 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

4、绵、砝码等器材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 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和转换法。(2) 通过比较图甲、乙,说明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 通过比较图 (填序号),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 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 p 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 p 的大小关系为 p (填“”“”或“=”)p。5.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 用压强计和盛有水的容器进行实验,情形如图甲所示。比较 A 、 B 可知: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 的压强都相等;比较 A 、 C 可知:液体内部压强的大

5、小跟 有关。(2) 用如图乙所示的容器也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互不相通的左右两部分,隔板上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用此容器进行的两次实验,情形如图丙的 D 、 E 所示。由此可推断:a,b 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 a b,a,c 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 a c。6.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为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实验中的铜块与铝块体积相同。(1) 做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在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2) 分析 三次的实验数据,可

6、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3) 做四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4) 做 三次实验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在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 。(5) 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6) 比较实验图中可知铜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铜块的体积是 cm3,铜块的密度是 g/cm3。实验中盐水的密度为 g/cm3。(g 取 10N/kg)7. 小明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用一个密度大于水的合金块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顺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表示为 G物 、 F1 、 F2 、 G空桶。(1

7、) 按图中的顺序测出的合金块排水的重力将 (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2) 合理调整图中实验顺序后,当实验中的测量结果满足关系式 (用图中所测量的字母表示)时,则该实验结果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3) 按照合理的顺序实验,以下情况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 。A.图中水面未到达杯口B.图中合金块未全部浸没在水中C.图中合金块浸没水中过深(没有碰到容器底部)(4) 实验后,小明又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正确地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可以不用弹簧测力计,这个步骤是 (填写数字序号,除外)。8. 小明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1) 实

8、验前杠杆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2)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3) 如图乙所示,在杠杆左侧挂 2 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 50g,为了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在 A 点沿 向下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直至杠杆在 位置平衡,并将第一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中 F1 大小为弹簧测力计示数,F2 大小为钩码的重力,L1 、 L2 分别为 F1 、 F2 对应的力臂。 序号F1/NL1/cmF2/NL2/cm11.510.01.015.023.010.02.015.031.520.02.015.041.030.02.015.0 (4)

9、 接下来,小明又进行了三次实验,将数据填在表中,最后总结得出规律。每次实验总是在前一次基础上改变 F2 、 L1 、 L2 中的一个量。小华分析数据后发现,第 次实验与前一次改变的量相同,需要将实验步骤调整为 。9.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阳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还有一盒钩码、细绳和刻度尺等。(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 请组装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使绳子自由端拉力 F 的方向竖直向上。(4) 小阳利用上述组装的滑轮组,测量了提升不同数量钩码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如下表。则第一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实验钩码重钩码上升的绳端的拉绳端移动的机械次数G/

10、N高度h/m力F/N距离s/m效率120.100.80.3260.102.10.395.2% (5) 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 有关。答案1. 【答案】(1) i 同一高度;初速度ii 小;远iii 如图所示。(2) i 弹簧被压缩的长度ii 不同iii 弹性势2. 【答案】(1) 小卡片;钩码个数(2) 不能;同一直线(3) 不能;同一物体3. 【答案】(1) 匀速直线(2) 甲、丙(3)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4) 控制变量法(5) 不一定4. 【答案】(1) 海绵的凹陷程度;控制变量法(2)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3) 乙、丙(4) = 5. 【答案】(1) 各个方向;深度(2) 6. 【答案】(1)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2) (3) 物体的重力无关(4) ;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5) 控制变量法(6) 1;100;9;1.2 7. 【答案】(1) 偏小;空桶里的水不能全部倒出,G空桶 变大,使 G排液 变小(2) G物F1=F2G空桶 (3) A(4) 8. 【答案】(1) 右(2) 校零(3) 竖直;水平(4) 4;保持 F2 和 L1 不变,改变 L2 的大小9. 【答案】(1) =W有W总=GhFs (2) 弹簧测力计(3) (4) 83.3% (5) 提升物体的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