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2835954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感知觉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规律,教师组织教育和教学活 动时,如果运用这些规律,可以提高活动效果,对幼儿感知 觉发展也有积极作用。、感受性变化的规律(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各种感觉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同 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或者降低, 或者提高。例如,视觉感受性可在听觉影响下发生变化。研 究证明,弱的听觉刺激可以提高视觉的颜色感受性,而强烈 的噪音可使视觉的差别感受性显著降低。因而,教师上课说 话时应轻声细语,不要高声大叫,以免影响幼儿的感受力。一般来说,在感受的相互作用下,弱刺激提高分析器的感受 性,强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

2、。(二)适应同一感受器,也可因刺激的连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改变, 有时表现为感觉完全消失,如古话所说“如入芝兰之室久已 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即是嗅觉感受力 的完全消失。适应有时表现为感觉的钝化。例如,把手放入冷水中,由冷 刺激引起的感觉会渐渐下降。又如,从半暗的房间进入亮处, 最初看不见东西,以后视分析器的感受性下降,才能分辨周 围情况。适应还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例如,初进入暗室时看不到东 西,在弱刺激的影响下,眼睛的感受性提高了,因而渐渐能 看到东西了,这称为暗适应。教师在带领儿童进入较暗的场 所,如电影院、放幻灯的场所或暗室时,要注意视觉适应现 象,稍稍停留一下再行动,使

3、眼睛能先适应。又如,让儿童 嗅闻某种气味,不要闻得太久,以免因适应而分辨不出。(三)对比同类而相互对立的感觉相互作用时,可使对方的感受性有所 加强,这就是对比现象。例如,白和黑、红和绿、冷和热、 甜和酸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可以使两种感觉更加强烈。红 花绿叶相衬会更加鲜艳。吃了酸的再吃甜的,便感到更甜。幼儿园教师在为幼儿制作教具或布置活动室时,就要注意“对比”规律。例如,白底的贴绒教具上面贴黑色的图形便 很突出,如贴“淡黄”的图形便不鲜明。(四)敏感化敏感化是指由于分析器的相互作用和练习而使感受性提高。 这说明感觉的可训练性。这一方面是由于感觉的补偿作用而 引起的。例如,盲人的听觉和触觉特别发达

4、。另一方面是由 于特殊训练而引起的。如染色工人由于职业需要和实际锻 炼,可以区分4060种黑色色调;美术家对于比例估计非 常敏感,可以区分物体大小的的变化。教师要重视感知觉 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感知能力。、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的规律人在感知事物时,并非是面前所有的刺激都能同时被清楚地 反映,人总是清晰地感知一些刺激,这些刺激便成为知觉对 象;其余的成为背景,对背景的反映则不甚清晰。对象是感 知的中心;背景则是衬托的部分。如,教师上图画课,画在 黑板上的图是幼儿知觉的对象,而黑板与墙壁等是作为背景 呈现在幼儿的视野中。如果幼儿注视图中的一个人像,这个 人像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图

5、中的其他人或物便成为背景。应当注意,在一般情况下,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 容易被区分出来。这种差别可以是颜色上的差别,也可以是 形状、大小以及声音高低等方面的差别。反之,对象与背景 的差别越小,则对象越难分出。“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的红 花之所以容易被感知,就是因为它和绿叶有明显差别。此外,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如仲夏之夜,繁星满天,一颗流逝的陨星很容易被人感知。刺激物本身的组合形式,也是使一些刺激构成对象的重要条 件。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接近或颜色、形式相同或相似 的容易成为完整的知觉对象。例如,在行人如流的大街上, 一队上穿白衬衣,下穿蓝裤,胸前飘着红领巾

6、的少先队员排 队前进,很自然地引人注意,成为知觉对象,在满街行人的 背景中被区分出来。又如,遥望一条伸向远方的公路,路旁 两排整齐的树木,容易成为知觉对象,从整个原野的背景中 区分出来。假如远远驶来一辆汽车,这个正在运动着的汽车 也很容易从静止的背景中区分出来,成为知觉对象。听觉方面,刺激物在时间上的接近,也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 的条件。例如,幼儿唱出一首儿歌,很容易在喧闹的背景中 被分出,成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讲课、板书、板画、制作挂图、运用教具时都应当遵 循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的规律。讲课时,重要的内容要加 重语气,辅以合适的表情、手势,使从其他内容中突出出来。 板书、板画或绘制挂图必须在色

7、彩、线条、大小以及位置等 方面多加考虑,应当用背景把知觉对象衬托出来,使幼儿对 知觉对象能够明确认识,容易掌握。对年小的幼儿尤其要注 意加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别;知觉的内容不能太复杂,以便于 他们学习和掌握。三、过去经验和对对象理解的规律在知觉事物时,不仅反映对象整体,也反映对象的意义,而 且往往只要感知对象的某些部分或一些主要属性,就可以把 整个对象完整地反映出来。例如,我们听别人说“儿童是祖 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教师是园丁”等语句时,虽然没 有把每个字都感知清楚,却能将全句完整反映出来。这就是 因为有过去经验的补充,凭着过去形成的暂时联系,能够充 实当前知觉的内容,理解当前知觉对象的意义

8、。因此,要使 幼儿对当前的知觉对象能够正确而迅速的理解,平时就必须 从各方面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组织幼儿参观、游览, 扩大幼儿视野。在教学中,尽量充实教材内容,并与幼儿的 实际生活相结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这样有利于幼儿对 知觉对象的理解。四、语言和直观相结合的规律 在幼儿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教师要作言语指导,使语言和直 观结合起来,这对幼儿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也很重要。这是 由于言语指导对幼儿的感知具有下列作用:(1)指明感知的 方向,明确观察的任务;(2)提供有关知识,诱发过去经验, 使幼儿能完整地、深入地认识对象;(3)调动幼儿感知的积 极性,不顾干扰,坚持观察;(4)指导幼儿口头总

9、结观察结 果,巩固感知成果。总之,感觉和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而引起的脑 的反映。感觉是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脑对事物 整体的反映。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 幼儿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明显地发展着。 教师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时,要考虑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特 点,同时要发挥学前教育的作用,促进幼儿的感知觉向前发 展。思考和讨论1. 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它们有些什么功用?2. 试以听觉为例,说明分析器的活动。3. 人类有哪些感觉和知觉?4. 幼儿辨色能力的发展有什么特点?教学上应该注意些什 么?5. 说明幼儿观察发展情况。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观察?6. 依照感觉对比规律,幼儿教育中应注意些什么?7. 绘制教学用图时,怎样才能突出重要部分,引起儿童注 意?课外作业到幼儿园见习时,观察并分类记录:哪些游戏活动可以使幼 儿的感觉和知觉受到锻炼和培养。记录活动时要分别注明适 用于什么班的儿童,可使什么感知觉受到锻炼和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