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283524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的计量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GDP不断攀升,更是在2008以来的金融危机中持续站稳脚步。国家经济水平的增长,与国民消费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扩大内需,促进人民消费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采用计量分析的方式,研究我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关键词】 人均GDP 居民人均消费 回归分析一、 概念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

2、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居民消费:居民消费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最终用于生活消费的所有货物和服务支出。在我国,居民消费按用途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包括自有住房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实物消费、银行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其他等11类。人均GDP作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准则,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购买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因此,研究人均GDP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也是分析我国经

3、济状况的重要方式之一。二、 研究现状人均GDP与居民消费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中国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对于探寻居民消费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居民消费的发展趋势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对于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多种,可细分为人均GDP与居民用于旅游的消费的关系研究,人均GDP与居民用于基本生活用品,如粮食、居住等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分别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研究,长期的研究均表明,居民消费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所以促进居民消费,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扩大内需,对于提升GDP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三、 我国人均GDP的分析1. 我国人均

4、GDP的状况由上图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持续增长,到2012年止,我国人均GDP较1978年,增长100倍。 21世纪以来,增长速度加快,平均每年递增9.9,其中有一半年份的年增长速度超过10。而在此期间,西方发达国家的GDP平均每年增长速度都在3左右,亚太地区发展较快的国家或地区(如韩国、新加坡、泰国等)的经济增长速度一般都在58左右。2. 我国人均GDP的影响因素从需求角度分析,拉动我国GDP 增长的因素有三大块:最终消费(总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三个组成部分中对GDP 增长贡献率最大的是最终消费,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最终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

5、)是我国GDP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并且以拉动内需为主。另外,投资也是决定人均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由于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大大提升,中国已经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也持续攀升,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全球第一,由此可见,出口对于我国人均GDP的影响正在不断加大。其次另外,产业结构划分对于人均GDP也有一定影响。就我国现状而言,较注重第三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作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对GDP的贡献是最大的。而第一产业与人均GDP的关系则是呈负相关关系,控制第一产业的比例,对于人均GDP的增长很重要。另外,地域也影响着GDP。由于

6、我国的特殊形势,地域的差别较大,不同城市地区的GDP存在较大不同。我国人均GDP的区域差别表现为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降低的趋势,这受城市规模的大小,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四、 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的分析1. 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现状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趋势明显,增长速度快;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长趋势平缓。并且,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差距巨大。2. 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首先,财政收支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决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资源分配,其中就包括居民的工资状况,从而影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及居民购买力的高低,进而影

7、响消费。其次,商品的价格影响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居民消费水平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指标,商品价格的高低对于居民购买力水平具有较大影响。商品价格高,相对居民购买力将降低,商品价格低,相对居民购买力升高,居民将更偏向于消费。再次,消费偏好是对居民人均消费的主观影响。消费品有质量高低,档次的区别,不同的人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消费品的喜好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消费偏好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以及具有地域差别。不同收入水平以及不同地区的人的认知不同,购买力水平也不同。同时,国家政策对消费也有影响。如银行利率水平,若银行利率偏高,居民将多数收入存入银行,无疑将减少消费支出,降低人均消费;另外,

8、还有税收政策,从我国现行税收制度来看,政府制定了许多直接有利于储蓄的减免措施,如对银行储蓄存款利息、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等,这些措施使得税收对于居民在储蓄和消费决策中有利于储蓄,使得我国居民储蓄倾向偏高,消费倾向偏低。五、 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 人均GDP2. 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人均GDP城镇人均消费农村人均消费2000785849981670200186225309174120029398603018342003105426511194320041233671822185200514185794325552006165008670282920072016

9、9999832242008237081124336612009256081226539942010300151347243822011351981516152212012 38420166745908六、 模型的建立1. 变量的设定本文研究人均GDP与居民人均消费的关系,分析居民人均消费对人均GDP的影响,所以,以我国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Y),以我国城镇人均消费为解释变量X1,农村人均消费为解释标量X2,简单地阐述居民消费对人均GDP的影响。下图为采用Eviews分析所得散点图:人均GDP(Y) 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X1)的关系:人均GDP(Y)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X2)的关系:2. 建

10、模:由上图可以看出X1,X2分别与Y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所以根据建模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初步估计并建立的模型为:Y=c+aX1+bX2。3. 参数估计及检验3.1 多重共线性检验从表中可以分析,Y和X1的相关系数最为明显,同时x2的相关系数也极高,同时x1与x2之间的相关系统达到0.996,相关性也非常高。3.2 应用Eviews进行分析得下表:根据图中数据得到的回归结果为:Y=-5658.537+1.584X1+3.095X2t-9.927 3.418 2.413F=2325.391 DW=1.757564=0.997854 =0.997425七、 回归分析1.经济意义分析由以上分析结果可

11、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5658.537+1.584X1+3.095X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对应的参数为1.58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对应的参数为3.095, 常数项为-5658.537. 残差平方和是2778717,对数似然值是-98.21778。1978年至2012年之间,人均GDP与居民人均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说明我国人均GDP受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非常大。当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每增加一元,中国人均GDP将增加1.584元;当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每增加一元,中国人均GDP将增加3.095元。2. 拟合优度检验由图中数据得到,=0.997854,修正的可绝系数为=0.997425,说明模型

12、对于样本的拟合度很高。3. T检验分别针对:a=0,b=0,给定显著性水平,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k-1=10,临界值(n-k-1)=1.812,由上所得数据可知,与a、b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为3.418,2.413,其绝对值均大于(n-k-1)=1.812,这说明分别都应当拒绝:a=0,b=0,也就是说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X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X2)分别对被解释变量“人均GDP”Y都有显著的影响。4. F检验针对:a=b=0,给定显著性水平,查F分布表得自由度为k-1=1和n-k=12的临界值(1,12)=4.75,由上可得F=2325.391,

13、由于F=2325.391(1,12) =4.75,应拒绝原假设:a=b=0,说民回归方程显著,即解释变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X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X2)联合起来确实对“人均GDP”Y有显著影响。八、 结论及建议由上文可知,人均GDP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居民消费的提高,对于提升GDP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人均GDP的提升,对于促进居民消费也具有积极作用。针对如何提高居民消费,保持持续的人均GDP提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收入水平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若要扩大内需,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国家及政府应注重的部分,尤其我国中低收入人群占居民的绝大部分,所以

14、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降低贫富差距,对于提升居民消费,具有重大意义。2. 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均衡城市及农村的消费。经过对我国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分析,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已经达到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7倍之多,并且经过回归分析可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对人均GDP的影响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大,所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缩小城乡差距,对于提升人均GDP具有显著意义。3. 建立通货膨胀预警和调节机制,保证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通货膨胀对我国居民消费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货币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涨,则实际收入下降,若消费者要保持原有生活消费水平,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反之,物价下跌时,消费倾向就会下降。控制物价水平,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合理调控物价,控制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增加了不确定性,使得货币购买力下降。参考文献:1.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2.我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的回归分析3.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