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 6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283481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 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 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 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 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 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 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 6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第卷(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2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D“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国之后也”3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 )A加强君主的权力 B扩大“三公”的权力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4“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

2、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5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中外朝制 内阁制 A B C D6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财产的成年男性7考古发现的放逐铁米斯托克里的陶片有100枚,经验证为14人刻写笔迹,可见( )A铁米斯托克里确实为人们所不满 B铁米斯托克里曾被放逐C陶片放逐法有被人阴谋利用的可能 D陶片放逐法有利

3、于防止专权和独裁8雅典陪审法庭的职能与下列哪个官职或机构类似( )A秦朝的御史大夫与廷尉B汉朝的尚书台C唐朝的门下省、中书省D元朝的中书省9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10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思想观念不同 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 C地域位置差别 D人口数量不同11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

4、等的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1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建立,这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加强 B法律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内阁制度形成13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有( )选举议会立法保留君主内阁拥有最高权力ABCD14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围绕美国的政治制度,各州代表意见分歧较多,反复讨论。其中,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麦迪逊主张( )A建立专制政府B建立权力制衡的政

5、府C无政府主义D加强中央集权151718世纪,先后出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A都体现了封建制度必然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律B革命武装都打败了王党军队C都处死了国王D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6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ABCD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资政新篇内容统一政令,依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兴办保险事业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17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

6、,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873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A B CD19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3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7、A科技人员的内迁B军工企业的激增C民营工业的发展D战时需求的刺激20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C解放军入北京城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21恩格斯说:“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下列事件最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七月革命 D十月革命 2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8、)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革命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23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探索出一条在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4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文革”发生的原因的是( )A个人崇拜现象的滋长 B国内修正主义的泛滥C“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D林彪、江青等人别有用心的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

9、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是( )A加紧立法工作B加紧普法宣传 C加紧总结文革教训D加紧平反冤案26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的统一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同美国的敌对关系27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 )A中苏关系走向缓和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C中日关系走向缓和 D中越关系走向缓和28面对英美等国的封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情况,苏联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是( )A扶助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加强对东欧各国的政治控制C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华沙条约组织29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有利

10、的客观条件是( )A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B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C国民经济非军事化D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30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两极格局瓦解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C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D经济出现多极化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共4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

11、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赵翼蘑曝杂记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3分)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4分)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3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32(20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12、;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材料三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材料四 (此年前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回答: (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4分) (2)概括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