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制造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283249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制造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产制造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产制造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产制造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产制造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制造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制造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制造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1 目的使影响生产制造现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各类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保障环境因素控制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2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公司/项目部金属结构、模板生产等过程中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3 术语和定义本程序采用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中有关术语和定义。4 职责4.1 集团公司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对生产制造现场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4.2 城区管理建设局负责对城区生产制造现场的环境管理进行监督检查。4.3 公司/项目部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对生产制造现场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4.4 生产管理调度部门负责生产制造组织管理及文明生产管

2、理。4.5 机电物资部门负责机电设备管理和劳保用品的采购、发放、报废等工作。4.6 技术部门负责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核、技术交底及监督落实。4.7 公司/项目部负责本程序的具体实施。5 工作程序5.1 生产制造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流程图。5.2 生产区域的规划5.2.1 公司/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门/技术负责人应根据厂址、地理环境位置、生产制造和产品工艺、机械设备配置、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规划和建造生产制造厂区/车间。规划内容应包括:5.2.1.1 厂区材料、半成品、成品库(场地)的设置;5.2.1.2 进料、下料、加工、部件拼装和总拼装场地/车间的设置,要综合考虑产品的几何尺寸、结构特点

3、、生产流水线、技术要求、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5.2.1.3 厂区和车间的通道应畅通,并符合安全文明生产要求5.2.2 公司/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门/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生产场地的规划设计,总工程师审核,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生产制造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流程图5.3 生产工艺的编制与审批5.3.1 工艺大纲由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总工程师审批。工艺大纲编写内容应包括:编制依据、产品概况、工艺方案、质量检查计划、工装设计与制造、主要工器具一览表,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等。5.3.2 工艺卡的编审应由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艺大纲及图纸编制工艺卡,由专业技术负责人

4、审核,总工程师审批。工艺卡的编制应满足如下要求:5.3.2.1 工艺卡要清楚表明零件的形状、几何尺寸、材质、加工方法、质量要求、毛坯加工余量及注意事项等。5.3.2.2 装焊工艺卡要清楚表明零件的装配关系、装配质量和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焊接方法、焊接规范等。5.3.2.3 无损检测工艺卡要清楚表明检验依据、检验手段、技术要求和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防护措施。5.3.3 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工艺大纲的要求及产品制造时的加工、装配特点,设计辅助工装制造图及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措施,并由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总工程师批准。5.4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5.4.1 公司/

5、项目部主管经理(或总工程师),在生产制造前,组织技术和环保、安全部门,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现场实际情况,依据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程序,评价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5.4.2 生产过程中,主管经理组织相关部门每年定期进行环境因素与危险辩识和评价,必要时更新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生产班组每日根据生产动态,结合“三工”活动开展危险预知,填写“危险预知活动记录”,安全部门应及时掌握危险辩识和评价的动态。5.4.3 生产制造工艺发生较大变化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变化时,环境保护、安全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及时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补充辩

6、识,重新评价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5.5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确定公司/项目部环境保护、安全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获取有关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编制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5.6 生产制造区域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建立与实施5.6.1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由技术部门组织建立,根据生产制造的具体情况按本程序5.4.1条款规定的内容,视情况制定其目标和指标,并在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中明确。目标应尽可能具体与可测量。通常情况下,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应结合年度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落实:5.6.1.1 事故监控指标包括环保事故、工伤事故(

7、新增职业病)、机电和火灾事故率与直接经济损失率;5.6.1.2 尘毒噪声等有害作业场所治理达标率;5.6.1.3 事故隐患整改率和预防措施到位率;5.6.1.4 机电设备的完好率;5.6.1.5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措施经费;5.6.1.6 与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相适应并经培训考核持证的管理、执行、检查和操作人员的到位率。5.6.2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应予分解,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确保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实现。5.7 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5.7.1 管理方案由公司/项目部主管经理按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的规定组织制定和实施。管理方案应规定实施控制的方法步骤、完成时间,

8、明确责任部门、相关部门和检查部门或人员。5.7.2 管理方案发放至所有相关部门,并将有关要求传递到相关方。当生产制造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时,技术部门应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5.8 应急准备和响应5.8.1 公司/项目部涉及的潜在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事故)一般包括:火灾、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重大机械设备(起重机械)事故和现场人员伤害及中毒事故。5.8.2 公司/项目部针对潜在事故,根据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的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或演习,并落实应急物资。5.8.3 公司/项目部在应急预案的演习、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对应急预案的效果

9、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其修改。5.9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和培训公司/项目部应根据培训实施程序,组织进行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和培训。5.10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交流公司/项目部应按信息交流、协商与沟通控制程序进行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交流。5.11 生产厂区的运行控制5.11.1 技术、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交底5.11.1.1 对设计图的技术、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交底,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主持,质量、环境、安全部门及生产制造管理有关人员参加。5.11.1.2 生产制造过程的技术、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交底,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作业人员参加。交底内容:1) 介绍施工图纸、产品

10、特点;2) 采用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3) 生产工艺、制造流程及应用文件;4) 原材料的规格、型号、标准和要求;5) 各工序交接的技术问题,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技术问题;6) 重要环境因素与重大危险源控制方法;7) 生产制造过程的文明生产要求。8) 11.1.3交底记录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填写。5.11.2厂区和生产车间管理生产厂区和车间应规范布置,开展环境和安全检查、考核、评比。1) 生产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岗位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安全文明生产纪律,进入厂区,应按劳保规定着装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严禁违章作业。2) 生产厂区入口处,必须设置安全文明生产纪律等告示牌,配备值班保卫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厂区,

11、必要时可实行挂牌出入制度;3) 工作场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应摆放整齐,平稳可靠且标识清晰,各种工位的器具、工件应限定摆放位置;4) 厂区和车间内应有足够的照明,在潮湿和金属容器内等需使用照明的作业场所,照明电压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电压的规定;5) 车间内各作业区应有明显的界限,特殊场所应设置警戒线或警示标志;6) 机械设备整洁、消防器材齐备、各类标识清晰,做到工完场清;7) 积极开展尘、毒、噪声治理,达标排放废渣、污水等。8) 11.3机电设备管理1.1.1.1 1各类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上岗操作证。1.1.1.2 2各类设备安全防护系统应完好可靠,设备操作灵敏,

12、仪表、信号、照明及附属装置性能良好。1.1.1.3 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应采取保护性接地(零)措施。1.1.1.4 4电焊机电源线、电缆与焊机接线处应有屏护罩;一次线长度不超过2米,二次线接头不超过三个。1.1.1.5 5金属切削机床的防护装置完备、可靠,防夹具脱落装置完好,限位及联锁操作手柄灵敏,切削物清除时应使用专用工具。1.1.1.6 6冲、剪、压机械安全装置完善可靠,脚踏操作外露部分上部及两侧应设有防护罩和防滑设施。1.1.1.7 7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性能良好,绝缘电阻值符合要求,且电源接线处应设有可靠的漏电保护器。1.1.1.8 8压力气瓶应定期检查,安全阀、压力表应灵敏可靠,有明显漆色

13、标志,无严重腐蚀和损伤等。5.11.4 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集团公司/公司/项目部应根据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要求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填写“检查监测表”。5.11.4.1 厂部/车间检查主要内容1) 生产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三违”现象;2) 安全防护用品的发放和正确使用情况;3) 生产车间各类安全标识、标牌、操作规程的配挂情况;4) 设备的安全装置、附件及用电设备的绝缘保护性能情况和完好程度;5)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以及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交底记录;6) 班组安全活动开展情况;7) 生产制造现场污染、泄漏、废弃物管理情况;8) 现场文明生产情况等。5.11.4.

14、2 公司/项目部监督检查主要内容1) 目标和指标实现情况;2) 厂部/车间各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责任人职责落实情况;3) 生产作业人员遵章守纪情况;4) 各类环境保护、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5) 班组环境保护、安全活动开展情况;6) 生产场地文明施工情况。5.11.4.3 集团公司年度监督检查考核按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要求执行。5.11.5 隐患整改5.11.5.1 主管部门对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向责任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对重大隐患应填写“监督检查(事故、事件、不符合)整改通知书”一式两份,责任单位必须在限期内整改,整改完成后应填写“监督检查(事故、事件、不符合)

15、整改情况复审验证意见书”,送交主管部门复查验收。5.11.5.2 限于技术和物资条件,对一时不能整改的重大隐患,视危险程度制定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定人定期对隐患进行监视,可行时进行监测,收集相关资料,做好事故预防。5.11.5.3 责任单位应坚持“三定四不推”原则,在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时,优先安排事故隐患整改所需的资金、物资、器材,并及时到位。5.11.6 对分包单位和劳务组织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5.11.6.1 在进行工程、劳务分包时,按照劳务管理程序和工程分包控制程序的要求,审查劳务和分包单位资质及能力,经评价合格的劳务和分包方,方可录用。5.11.6.2 对招用的临时工及劳务人员,应对其能力、年龄、文化及身体状况等进行确认,进行环境和安全教育和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持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有效安全操作证件。5.11.6.3 应将劳务和分包单位纳入本单位的管理,严禁以“包”代管、以“罚”代管;对分到班组的临时工(含劳务人员)应纳入班组管理。5.11.7 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