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的目标设置与落实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2829682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学习的目标设置与落实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效学习的目标设置与落实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效学习的目标设置与落实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效学习的目标设置与落实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学习的目标设置与落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学习的目标设置与落实(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学习的目标设置与落实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的选用有观念新、篇章长、话题广、生词 多、对语言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因此,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设 置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中各项教学 任务的设计是否有针对性,以及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在实际的教学实 践中,许多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么太大,要么太小,结果导致学生学习不深入, 一堂课下来没有留下太深印象,或者是课堂容量太小,最后需要掌握的知识落实 不到位,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和有效性。而且,如果我们仔细翻看平时的教案,发 现笔下记录的教学且标与新课程倡导的“三维且标”相去甚远;聆听同行的公开课,

2、 发现课堂热热闹闹的背后却忽视了预设的教学耳标是否在课堂的动态生成过程中得 到了真正的实现。因此,教学且标的设计到位与否,往往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二、教学预设问题中的误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 征的预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 面的变化,具有可观测性。(夏谷鸣,2009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设置教学 目标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呢? 2003年国家教育部是这样描述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的: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 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

3、学习策 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 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 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 习能力的前提条件新世纪的课程标准已运行了多年,而不少教师对如何落实课程目标依然不 很清楚。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问题:1、教师本位。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 体的表述。因此,教学目标中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情感目标空泛,缺乏学科特点。有些情感目标的设置适合于各个学科

4、, 而不能体现本学科的特色,更不能具体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1)培养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就英语科而言,每单元都有 特定的topic,作为英语老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发挥英语科应有的优势。3、目标笼统。有些教学目标的设置过于笼统、含糊,或者只是简单罗列 了本模块涉及的词汇、语法等知识点,至于教师怎样去教学,学生如何去学,学 完后要掌握到什么程度,通过何种方式去检测,目标里没有作任何说明和阐述。 这样的教学目标失去了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指导作用4、缺少层次。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每个班都存在程度不等的学生,但 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没有对学习

5、内容、学生程度和学习要达到的水平作出任 何分层要求,这势必造成教无所依、学无所从、学后无所测的混乱局面。三、有效课堂目标的制订原则随着课堂教学的发展,“有效教学”受到广大教师的亲睐。要想课堂有效和 高效,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目标的有效定位和设置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 提出下列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习惯从自己的行为或感受出发,把自身的行为或 准备讲授的教学内容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课堂行为、情感需要和接 受能力。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预设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计划,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师生共同的追求, 而不是只由教师操纵

6、。因此,教师在实施课教学目标之前,不仅要对学生原有知 识、技能、学习方式及学习环境等因素加以调研,同时还需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加 以分析,把学生的“真实需求”作为确立教学目标的第一要素。长期以来,需求 分析似乎是个被遗忘的环节。事实上英语学习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们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掌握学习者第一手资料,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才不至于“盲人摸象”。2 层次预设,允许差异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每个班都存在程度不等的学生,但教师在设置教学目 标时,没有对学习内容、学生程度和学习要达到的水平作出任何分层要求,这势 必造成教无所依、学无所从、学后无所

7、测的混乱局面。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就需要我们老师提前备好学生学情这堂课,认识到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千差万别,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所 以,教学目标设置也要体现层次性,这样让所有的学生都有“饭”吃,都能“消 化”掉,避免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现象发生。3、弹性动态生成原则教学目标是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上课前制定下来的,但课堂上更鲜活的、 教师意料之外的情景时有发生,使原来设计的教学目标出现偏离,那么问题在哪 里呢?是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还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方法的问题?这使得我们对 教学目标设计有更深的思考,也使得我们想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

8、有一定弹性 空间,不能过于死板,教学目标应该有在一定程度上动态生成,而不是全部课前 制定的,或者说也没办法做到课前的全部预定,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猜测 可能的动态生成以及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要灵活转变教学程序,做到预设与生成的 有机结合。4、教学目标的文化导向性基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语言交际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应 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 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 风俗习惯的了解。因此,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也 取决于他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换言之,其交际

9、能力应确切地表述为跨 文化交际能力,这应成为在汉语文化背景下教授英语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作 为英语教师,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仅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更要传授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知识,任何对文化知识的冷漠都会导致学习的无效和语言应用的失败。5、立足每一堂课,学有所获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 向,这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 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 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 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在“最近发展区”上

10、做文章、下 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责任感,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要把 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6、阶段性原则新课标规定:英语学科由若干模块组成,英语必修课程由模块1-5组成; 选修课程系列I由模块6-11组成,选修课程系列II由多元、钨支次的不同模块组 成。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内容,而这些学习目标 和内容必须以新课标的分级目标要求为依据。所以我们课堂目标的制定要在 总的课程目标指引下,逐步由课时目标实现单元目标,再通过单元目标实现每个 模块目标,最终由模块直至实现分级目标。据此看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确 定应该达到的级别要求(是6级、7级、8级还是9级),然后制定一个模块、一学 期、一学年或三年的教学规划。7、可测性原则教学是否成功有效,一方面看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看学生 在一堂课中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因此,在定位教学目标时教师对学生在识 记、理解、分析、归纳、综合等行为要求上要有具体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估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