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报道鲜活起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28272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报道鲜活起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报道鲜活起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报道鲜活起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报道鲜活起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报道鲜活起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报道鲜活起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报道鲜活起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时政报道鲜活起来一、把黄金版面让给基层一线 底,在市委、市政府重要领导注重和支持下,作为市委机关报的日报,可以说是迎来了改革创新时政新闻的春天。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文献,对市政新闻报道做出明确规定:市委书记、市长出席的会议、调研活动,除全市性重大会议外,其新闻稿一律不发头版头条,并且规定,书记、市长的调研、一般性会议稿子,字数一律控制在500字以内,杜绝长篇大论,从而真正把有限的版面让给了“基层一线”,让给了广大人民群众。如何报道好领导活动,始终是老式媒体,特别是党报在时政报道改革中,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只要是领导参与的活动,可以说都是时政新闻,而这些时政新闻的“主角”是谁?该以什么原则

2、来判断?是以领导身份高下?还是以新闻价值大小?略懂新闻常识的人都会懂得,一般要根据活动自身的重要性来决定和判断,如果活动重要,领导活动自然要要上一版,但如果上一版的话,领导活动究竟该如何报道才鲜活?如何报道才干吸引读者的眼球?不让受众反感?两年前,日报按照自己的改革途径,积极争取市委重要领导的意见,得到了市委书记刘奇凡的肯定。从此,启动了新闻信息至上,会议新闻稿如果没有实质性内容,报纸可报可不报,凡会议具有重要的信息价值则重点报道,且可以安排一版或在重要版面位置安排,使时政报道更有新闻看点,而不再是围着领导转。这样,基层稿子纷纷亮相头版,与之交相辉映,切实增强了可读性。日报严格按照新闻规律办事

3、,除市委书记、市长重要活动安排一版外,其她市领导所有移居二版,且时政新闻稿件报道字数严格控制,且报道注重提取有用信息,而不再把领导的官话、套话作为报道方向。一开始,有部分市领导不理解,但当看到市重要领导都是这样安排的,且新闻越来越具有可读性、亲和力时,人们逐渐开始理解和支持改版,如此加快了铜仁市媒体时政报道改革的步伐。自此,日报变化了长期以来书记、市长新闻独揽黄金版面位置的局面,走出了党报改革核心的一步。日报整体办报水平也因此一举跃升到省各市州党报前列。 二、维护领导亲民形象 纵观各地媒体,特别是某些地方党报,无论是导语,还是每段的开头,几乎均有某某指出、某某强调之类的话语,时政报道程序化,套

4、话连篇、空话泛滥、无病生吟,长期如此风气,你让读者如何不骂人?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再不改革时政报道,你将如何立足市场?“进一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推动下,日报社跳出老式习惯思维,广泛学习新华每日电讯、广州日报、苏州日报等报纸的办报风格,着力变化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增强可读性、有用性、指引性,切实维护领导亲民形象。众所周知,许多党报人都喜欢揣摩,以老式的思维原则刻意将领导的言行进行“过滤”、或拔高,觉得这样就可以树立领导的良好形象,协助领导树立威信。其实否则,这对领导和群众来说都是一种伤害。人们都懂得,老百姓要看的是,领导心里

5、是不是装有百姓,是不是在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而绝不是看某某领导说话水平有多么高,记者文字功底有多么深厚。因此,刻意拔高、过度渲染,夸张其词,只能是加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破坏鱼水关系。对此,日报在改革过程中,特别注重领导的亲民形象报道,规定随行记者关注领导的亲民举动,用语言和镜头记录领导的亲民行为,同步,注重领导群众语言的运用,剔除时政报道中过硬、过生的政治语言,更多地是运用群众语言,让领导谈话具有生活性和群众性,从而赢得广大读者的承认。三、创新体现方式长期以来,许多时政报道语言呆板,读者不爱看、不爱听。如何变化这一现状?那就是要大胆创新体现方式,突出报道风格,丰富报道内容,让清新文风跃然

6、纸上。一方面,要精心制作标题。“题好一半文。”在这个读题时代,我们很有必要通过精美的新闻标题,第一时间告诉读者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价值的事实和观点。其实,这亦是对读者最大的尊重。在制作新闻标题时,要环绕读者关切,认真提炼新闻的核心价值信息,使用品有吸引力和冲击力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口味。另一方面,要合理配备稿件内容。要以灵活的体现手法,多层面、多角度、多思维进行融合,有效挖掘新闻信息资源,深化报道主题,客观全面反映事物发展过程。稿件要注重呈现细节、传递领导民生情怀,融新闻性、思想性、可读性于一体,切实增强感染力。再次,要改革文风。时政报道语言,要尽量用平视语调,与读者进行对话,严禁

7、用俯视命令的语调与读者交流。要多用故事化方式体现,忌用工作化语言生硬体现。要多描写活动细节场景,少用高度概括。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要多用群众语言,少用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唯有这样,读者才感受得到领导的亲和力。最后,要多用短段短句。试想,人们在忙碌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后,哪里尚有心情去深读那些长篇大论?这就规定我们按照受众需求,以便捷的信息呈现形式,尽量多用短段短句,直白、直观的告诉受众。惟有如此,才干适合现代都市人碎片化的情感体现方式和忙碌的生活状态。四、提高传播水平目前,新媒体层出不穷,更新换代快,党报在面临新挑战,受众思想观念迅速变化的状况下,时政报道唯有转变思维方式,方才干赢来新天

8、地。对此,办报人要跳出老式的办报思维,迅速向信息传播方向转变,向百姓视角靠拢,向百姓需求聚焦。而创新时政新闻,绝不是简朴地砍小砍短、删繁就简,也不是淡化报道主题,而是通过不断提高报道艺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时政新闻传播效果。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新闻价值。时政新闻就是要常常性地报道党政领导活动,但绝不是所有活动都是新闻,必须学会选择重点、亮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因此,这就规定记者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具有从众多的政府工作活动和纷繁的材料中捞出“干货”的本领,善于发掘有价值的内容,凸显新闻的含金量,这样,时政新闻才会受欢迎,百姓才百读不厌。其实,这也是发挥时政新闻最大传播效果的现实需要,也是着

9、力加强舆论引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要善于发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要善于从领导活动中,挖掘其背后的故事,用形象、通俗的语言体现主题,这样的报道才算新鲜的,值得一看。在这方面,日报应当说做得比较成功的。例如很早有一篇专人泪洒长安街新闻稿,记者通过铜仁市争取铁路过境的艰苦历程,对专人的一则细节报道,可以说是一则时政报道,或可以说是在讲述人物的故事,反映人民盼望铁路过境以此变化贫困落背面貌的急切,这是一种漫长而又坚信的过程。文章运用讲故事手法,挖掘注重细节,引人共鸣,感染读者。最后,要做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时政新闻要想有人看,就要立足对的、有用、好看的原则,而不能仅仅浮于表面,不局限于具体

10、事件,要学会挖掘深度,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换言之,时政新闻必须以市民关注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惑释疑,这样,群众才会欢迎,这样的报道才会真正有力量,群众才会承认。此外,时政新闻要想赢得读者,还应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广泛听取读者意见,认真查找时政报道与服务受众上存在的差距,不断提高传播效果。加强时政新闻改革,让其民生化,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把准撰写时政新闻的结合点,根据其发展趋势及特性,对其进行科学、大胆合理的改革,从而实现时政新闻的成功转型。民生化的时政新闻,则更应贴近老百姓生活,报道形式和语言风格要尽量简朴质朴,以此吸引受众眼球。总之,做时政报道的记者,不能做会议“复印机”,当领导“传声筒”。要千方百计将会议转换成符合群众口味的新闻;要冲破思想禁锢,将枯燥乏味的工作议题,转变为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彻底摒弃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让时政报道彻底辞别“官场习气”,尽显时政新闻的“真面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