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822812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措施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迅速,表目前如下几方面: 1、感知觉有了充足发展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不久,其精确性、系统性都可以不断地提高。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教师指引下的观测活动,对于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注意水平有限刚刚进入学校,小学生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只可以注意自己感爱好的对象。她们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注意可以不久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规定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畴都不断地发展。但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注意水平仍然是有限的,需要教师通过专门的努力引起并给与指引。3、不随意记忆占重要地位在小学低年级,不随意记

2、忆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随意记忆明显得到发展。但在整个小学阶段,她们的不随意记忆始终占重要地位。4、想象力丰富,但想象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界线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在她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线。有时候,她们会由于想象与现实的同一化,导致行为和言语的“不合情理”。如果没有考虑到小朋友想象发展的这种特性,会常常在成人眼中被当作“说谎”“ 欺骗”。对此,家长要充足的理解。想象力是十分珍贵的,是发明意识和发明能力的萌芽,家长应当着力保护和谨慎看待。5、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发展。开始时,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结识事

3、物的个别特性和表面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进一步,她们开始可以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种属关系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行简朴的分析概括,甚至掌握某些抽象的概念等。但从总体而言,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6情绪情感较稳定且比较单纯:与学前小朋友和青春期学生相比,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都比较稳定,并且可以在一定限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可以将真实的情绪隐蔽起来。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情绪情感是比较单纯的。6、自我意识更加明确:与学前小朋友相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自觉,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与中学生相比,她们的自我意识更多地依赖她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权威人物的评价重要是教师和家长。她

4、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而对于同窗的意见则不太在乎。从总体上说,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社会化限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不够客观、全面,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从以上几种方面来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如下:感知觉充足发展,注意力有限,记忆力逐渐提高,想象力丰富,但幻想的成分较高,以形象思维为主。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这一时期是发展和谐个性、良好品德和社会适应性的最佳时机。3、具有开放性。与同窗、教师、亲子的关系融洽,这有助于孩子真实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理解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家长们又如何有效的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呢?(一)、一方面家长要学会

5、与孩子进行沟通。有些家长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自己三天两头和孩子谈话,怎么孩子对自己总是敬而远之,永远像个陌生人?可见,真正有效的沟通不能停留在表面,而必须是心与心的沟通。不少家庭对孩子是:批评多于表扬,严禁多于倡导,指责多于鼓励,贬低多于欣赏,威胁多于启发,命令多于商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处在不被尊重的地位,怎么也许产生真正的心灵沟通呢?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核心要优化亲子关系。家长要积极地把那种居高临下的、专制的、紧张的亲子关系,变成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亲子关系。这种优化过程我建议从这几种方面进行。、转变观念:一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是和自己同样有人格的人。二是要有对的的人生观、成才观。不要

6、逼着孩子去考00分,而要让孩子有崇高的人格,度过可以充足发挥自己潜力的幸福快乐的毕生。2、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与相应能力:善于理解和理解孩子。一方面要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由于年龄小,常常会浮现与成人不同的见解。能做到理解孩子,就是一种能注意孩子年龄特点善于沟通的好家长。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沟通的措施。当孩子幼小的时候,家长更多地要带领她、教导她,而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就要更多地与她商量,再大某些,家长则应当学会向孩子请教,积极地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最后,还要理解孩子是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建立运营机制:有的家长自己快乐了,就成天和孩子泡在一起;工作忙了,情绪不好,就很长时

7、间不理孩子,这种冷热病,最不利于和孩子建立巩固的联系。因此建议,每到星期六,家长先和孩子一起把一周的功课都复习一遍,洗干净全家的衣服,打扫好屋子。然后静静地坐下来,互相互换意见。4、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由于父母无意识情绪的流露也会影响孩子的精神面貌。因此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生活的悲观和不满情绪,更不要由于生活条件差而争执,甚至离异;而应当用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来影响孩子。5、还应保持家校联系使多种教育达达到到整合,共同增进孩子的成长。帮组孩子学会学习每位家长又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习也是孩子的任务之一,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

8、协助孩子学会学习呢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教师。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孩子的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只有对的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职责,才有也许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1、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楷模: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管父母自身与否意识到,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我们很难想象一种不爱学习的家长,其子女会有学习爱好。其实,在工余时间,家长钻研业务,或通过读书,看报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仅有益于自己,同步也有益

9、于孩子。这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藏,适应越来越剧烈的社会竞争,同步也给家庭营造了一种好学、向上的氛围,为孩子的学习带来促动力。须知,在一种每天行酒令、日日设牌局的家庭中,再聪颖的孩子也难以成才。因此,父母不仅需要具有科学和家教知识,还要到处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子女树立楷模,率先和垂范。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步,还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干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不少家长觉得自己的重要责任就是赚钱养家,为孩子发明一种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把她们抚养好,并且还要教育好。2、因此家长必须为孩子

10、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家长,其主观愿望一般都是关怀、注重子女教育的。那么,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应如何给孩子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能顺利完毕学业呢?(1)、创设必要的学习场合(2)、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只要孩子是在进行合法的学习,家长就不要容易去打断孩子的思路。我们常看到这种状况: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在一旁唠唠叨叨,教导不止,还自觉得在督促孩子。殊不知,这种教育方针不仅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更不利于的是孩子会因此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到后来家长的说服教育效果。尚有的好心家长在孩子做功学时,喜欢给孩子去送吃、送喝,觉得这样可以补充营养,提高学习效率。其实,这不光打断了孩子的学习思路,并且用心

11、致志的学习习惯也会在娇惯中给“吃”没了。(3)、避免“过度教育”所谓“过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顾孩子的实际状况,对子女管教过多,监督过多,特别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规定过多。事实上每个人的天赋和成长环境不同,实在无法到处都顶尖拔萃。作为家长,懂得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别人,固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但若再逼她,她只有是更沮丧而已,退而求另一方面,让她成为一种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乐人,实比让她成为一种压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指引她制定切实可行的筹划,使其学习成绩逐渐提高,让孩子从中体味学习的爱好,增强自信心,这无论是对目前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处世做人都极有好处。实事求是,是为

12、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4)、要发明一种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氛围。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这时她们但愿家长能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教导员”。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会鼓励孩子的向上心理。这对一种人的潜能和发明力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孩子成天生活在枯燥泛味、责骂不休的家庭里,只会滋长压抑、悲观等悲观情绪,何谈用心致志地学习?总之,家长要故意识的为孩子创设一种提供支持性的、可以让孩子感到温暖、安全并可以获得成功体验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情绪,增进自信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家长还必须注意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情绪、心情、注意力等。1.一方面,理解孩子的心情中、高年

13、级的学生尽管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评价能力逐渐成熟,但仍然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被动性;外界的评价易导致孩子内心世界的波动。因此,家长若一看见孩子情绪低落就呵斥、责骂、不仅不利于调节孩子的低落情绪,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明智的家长应当是先容忍,待弄清晰因素后,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不妨换位思考一下。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不要让孩子仅仅在满足了吃、穿、用时才产生快乐的情绪,而应同步让孩子在完毕学习和劳动任务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心情。因此,家长应引导孩子把重要精力放在学业上,并指引孩子做些简朴的事情或家务劳动等等。孩子的生活充实了,就易形成积极的情绪,增强自信心,相反,一味地

14、让孩子自我封闭,容易使她们精神状态不佳,孩子极易形成悲观的心态。情绪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言行,每个人都但愿自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拥有一种快乐的心情,那么,如何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情绪呢增进自信呢?(1)、对孩子有良好的盼望。(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3)、给孩子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4)、学会赞赏孩子。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只有将眼光放长远,才干胸怀万物,才干容的下人生的喜、怒、哀、乐。面对顺境不会得意忘形,面对逆境不会悲观失望。家长要善于观测孩子的情绪变化,找因素,加强引导,不能过多的压制,当孩子小有成功时都应及时予以鼓励,从而有助于增进自信。总之学校教育是一门学问,孩子成才是一种复杂的过程,父母应当端正教育理念,常学习,多沟通,充足理解孩子和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爱好,找到合理的并适合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措施,才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但愿孩子们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哺育下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