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习题解X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281491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力学习题解X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结构力学习题解X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结构力学习题解X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结构力学习题解X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结构力学习题解X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力学习题解X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力学习题解XX(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题2-2.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去二元体图22(a)(b)解析:如图22(a)所示,去掉二元体为(b),根据两刚片法则,原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题2-3.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b)去二元体(a)图23解析:图23(a)去除地基和二元体后,如图23(b)所示,刚片、用一实铰;、用一无穷远虚铰连接;、用一无穷远虚铰连接;三铰不共线,根据三刚片法则,原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题2-4.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解析:刚片、用一实铰和两虚铰、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图25图24题2-5.试对图示平面

2、体系进行机动分析。解析:刚片、通过铰、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题2-7.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去二元体(a)(b)图27解析:刚片、用一无穷远虚铰连接,刚片、用一无穷远虚铰连接,刚片、通过一平行连杆和一竖向链杆形成的虚铰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题2-8.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解析:去除二元体如图(b)所示,j=12,b=20所以,所以原体系为常变体系。图28去二元体(a)(b)题2-9.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图29(b)去地基(a)解析:去除地基如图(b)所示,刚片、用实铰连接,刚片、用虚铰连接,刚片、用虚铰连

3、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题2-10.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图210解析:AB,CD,EF为三刚片两两用虚铰相连(平行链杆),且 三铰都在无穷远处。所以为瞬变体系(每对链杆各自等长,但由于每对链杆从异侧连接,故系统为瞬变,而非不变)。题211.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a)(b)图211解析:先考虑如图(b)所示的体系,将地基看作一个无限大刚片,与刚片用实铰 连接,与刚片用实铰连接,而刚片、用实铰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图(b)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然后在图(b)体系上添加5个二元体恢复成原体系图(a)。因此,原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4、。题2-12. 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图212(a)(b)解析:如图(b)所示,将地基看作刚片,与刚片用虚铰 连接,与刚片用虚铰连接,而刚片、用实铰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原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题2-13.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去二元体(a)(b)图213解析:将原体系(图(a)中的二元体去除,新体系如图(b)所示,其中刚片、分别与基础之间用一个铰和一个链杆连接,根据两刚片法则,原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2-14.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解析:刚片、用实铰连接,而刚片和、和分别通过两平行连杆在无穷远处形成的虚铰相连接,且四根连杆相互平行,因此三铰共线,原体系为瞬变体系。图

5、214(b)去二元体(a)题2-15. 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解析:去除原体系中的地基,如图(b)所示,三个刚片分别通过长度相等的平行连杆在无穷远处形成的虚铰相连,故为常变体系。图215去除地基(a))(b)题2-16. 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解析:将支座和大地看成一个整体,因此可以先不考虑支座,仅考虑结构体,从一边,譬如从右边开始向左依次应用二元体法则分析结构体,最后多余一根,因此原体系是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图216题2-17. 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解析:通过去除多余连杆和二元体,得到的图(c)为几何不变体系,因此,原体系是有8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图21

6、7去掉中间8根连杆(a)(b)去二元体(c)题2-18. 添加最少数目的链杆和支承链杆,使体系成为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a)(b)图218解析:如图(a),原体系的自由度,因此至少需要添加4个约束,才能成为几何不变体系。如图(b)所示,在原体系上添加了4跟连杆后,把地基视为一个刚片,则由三刚片法则得知,变形后的体系为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体系。题2-19. 添加最少数目的链杆和支承链杆,使体系成为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b)(a)图 219解析:如图(a),原体系的自由度,因此需要添加3个约束,才能成为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体系,如图(b)所示。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题3-2. 试作图示

7、单跨梁的M图和Q图解析:题3-4. 试作图示单跨梁的M图解析: 题3-8. 试做多跨静定梁的M、Q图。解析:题3-10. 试不计算反力而绘出梁的弯矩图。题3-11. 试不计算反力而绘出梁的弯矩图。题3-14. 试做出图示刚架的M、Q、N图。 题3-16. 试做出图示刚架的M图。解析:题3-18. 试做出图示刚架的M图。解析:题3-24. 试做出图示刚架的M图。解析: 3-26已知结构的弯矩图,试绘出其荷载。 (b) 第五章 静定平面桁架题5-7试用较简便的方法求图示桁架中指定杆件的内力。解析:题5-12试用较简便的方法求图示桁架中指定杆件的内力。解析:5-18. 试求图示组合结构中各链杆的轴力

8、并做受弯杆件的内力图。 解析: 第六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题6-4. 试作图示结构中下列量值的影响线:、.在AE部分移动。解析: 题6-9. 作主梁、的影响线。题6-10. 试做图示结构中指定量值的影响线。题6-22. 试求图示简支梁在所给移动荷载作用下截面C的最大弯矩。解析: 题6-27. 求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解析:第七章 结构位移计算题7-3.图示曲梁为圆弧形,EI=常数,试求B点的水平位移。解析:题7-4. 图示桁架各杆截面均为, ,试求(1)C点的竖向位移;(2)的改变量。解析:题7-10. 用图乘法求C、D两点距离改变。解析:(a)在C、D两点施加一对虚力,支座反力和杆件内力如图所示

9、。绘制和图,题7-12. 用图乘法求铰C左右截面相对转角及CD两点距离改变,并勾绘变形曲线。解析: 1) 铰C左右两截面的相对转角,如图和。 ()2) CD相对距离的改变,如图和。第八章 力法题8-3. 作图示超静定梁的M、Q图。解析:体系为一次超静定体系,解除支座C处的多余约束。如图 题8-6. 图示刚架E=常数,,试做其M图,并讨论当n增大和减小时M图如何变化。解析:体系为一次超静定体系,解除支座B处的一个约束,基本体系、和如图所示。计算、求解,并绘制M图。题8-7. 作刚架的M图。解析:体系为二次超静定体系,解除铰C处的两个约束,基本体系、 、如图所示。计算、和求解、,并绘制M图。 题8

10、-9. 试求图示超静定桁架各杆的内力。解析:体系为一次超静定体系,、 如图所示。计算、求解、计算各杆内力。题8-11. 试分析图示组合结构的内力,绘出受弯杆的弯矩图并求出各杆轴力。已知上弦横梁的,腹弦和下弦的。解析:体系为一次超静定体系,基本体系、和如图所示。计算、求解,绘制M图。题8-13. 试计算图示排架,作M图。解析:体系为一次超静定体系,基本体系、和如图所示。计算、求解,并绘制M图。,题8-16. 试绘制图示对称结构的M图。解析:将原结构体系分解成正对称和反对称两个结构体系,基本体系如下图所示,多余未知力中、是正对称的,是反对称的。 如上图所示的基本体系、和,计算、求解、和、,并绘制M

11、图。题8-18. 试绘制图示对称结构的M图。解析:原结构体系上下左右均对称,因此取四分之一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是二次超静定体系,解除支座处的两个约束,基本体系见右图。、和见下图,计算、和,求解和,根据对称性绘制M图。 题8-26. 结构的温度改变如图所示,EI=常数,截面对称于形心轴,其高度,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为,(1)作M图;(2)求杆端A的角位移。解析: 体系为一次超静定体系,解除支座B处的一个约束,基本体系如下图所示。(1)和,如上图所示。(2)、和,如上图所示。 题8-30.图示结构的支座B发生了水平位移(向右),(向下),已知各杆的。试求(1)作M图;(2)求D点竖向位移及F点水

12、平位移。解析: 体系为二次超静定 ,解除铰D处的约束,基本体系、如上图所示,(1)计算、和求解和、,并绘制M图。(2) 第十章 位移法题10-2用位移法计算刚架,绘制弯矩图,E=常数。解析:刚架有两个刚性结点1、2,因此有两个角位移、,基本体系、 和如下图所示,计算、和,求解、,绘制M图。 题10-5用位移法计算刚架,绘制弯矩图,E=常数。解析: 刚架有一个刚性结点和一个铰结点,因此未知量为一个角位移和一个线位移,基本体系、 和如下图所示,计算、和,求解、,绘制M图。 题10-7. 图示等截面连续梁支座B下沉20mm,支座C下沉12mm, E=210GPa, ,试作其弯矩图。解析:题10-9. 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E=常数。解析:第十一章 渐进法题11-1.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并绘制M图。解析:题11-3.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题8-22所示连续梁。解析: (1)计算分配系数AB BA BC CB DC分配系数 固端弯矩0 +160-150 +1500 0力矩分配及传递0 +13.680 +1.400 +0.144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