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然博物馆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807390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自然博物馆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自然博物馆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自然博物馆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自然博物馆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自然博物馆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自然博物馆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自然博物馆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自然博物馆文物事业“十二 ?五”规划(草案)“十一?五”以来,本馆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 方针,在国家文物局亲切关怀下,在重庆市文物局的领导下,抓住有利时机,深化改革,确保重 点,兼顾全面,本馆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重庆自然博物馆“十一 ?五”事业发展简况“十一?五”期间,本馆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处“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 (2006年核定公布) 。完成并获国家文物局通过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文物保护规划。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建设及数字化处理。完成向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报送馆藏一级文物数据 工作。进行了卢作孚旧居、惠宇等文物建筑

2、的维修,进行了文物配套设施办公室(平房) 、外 围墙等的维修改造。进行“三普”调查和抗战遗址调查。“十一 ?五”期间,完成了一系列的动植物、古生物等方面的调查和发掘。参与重庆市生物物 种资源调查,同兴恐龙化石群产地的清理和探测性发掘,多次赴重庆万州、黔江、綦江、永川、 璧山、丰都、巫山以及四川珙县等地调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化石,赴金沙江中游、长江三峡库 区主干道及其支流、横断山等地进行鸟兽、水禽、昆虫等野外调查,先后在万州、巴南、奉节、 巫溪、城口、黔江、酉阳、武隆等地开展陆生脊椎动物(含家养动物) 、无脊椎动物(主要是鳞翅 目、鞘翅目)、园林植物、恐龙骨骼和脚印化石、哺乳动物化石、木化石、阴

3、沉木等各类自然资源 和标本调查,组织考古发掘项目“巫山官渡大石洞古人类遗址抢救性发掘” 。“十一?五”期间,加强了文物征集工作。2006年征集古生物化石标本 3 批,动物标本 1364件,其中鸟类标本 1296 件,兽类标本 68 件,接受珍贵标本捐赠白犀牛 1 件,蝴蝶及昆虫标本 1783 件。 2007 年征集昆虫标本 600 余件、蛾类标本 2500 余件,鹦鹉嘴龙、恐龙蛋、植物等精品化石 28件(具)。2008年接受捐赠两栖爬行类动物标本224种 2412件,征集地矿标本 710件。“十一 ?五” 期间, 在科普基地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2006年)

4、、首批国家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009年)等称号。2009年新增地矿标本陈列1个。开展了一系列市内、国内以及国外展览。 2006年赴涪陵、铜梁、长寿、黔江、南坪会展中心、 北碚金果园等地举办 5 次恐龙化石展览和 1 次蝴蝶及植物展览, 2007 年 9 月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赛博园展出“中国恐龙化石展”,2008 年在重庆大都会广场举办“重庆史前动物化石展”活动、贵州遵义国贸广场举办古生物化石展览, 2009年在浙江自然博物馆举办“恐龙化石暨伴生古生物 化石”展览、与香港科学馆联合举办神州生态中国动植物标本展等。“十一 ?五”期间,科研工作继续开展。完成重大科研项目重庆市生物物种资源调查

5、第一 阶段工作,全市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编目工作,欧盟生物多样性研究等课题。进行市级项目“綦江 木化石群及其埋藏环境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西部科学院在近代科技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研究等。出版了三峡寻根长江三峡远古人类之谜 、药用养生花卉等著作以及一批学 术论文,参与了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并产生一定影响。“十一 ?五”期间,还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开展了馆藏文物的清理、建档工作。完成了广东省 博物馆、武汉中华奇石馆、陕西自然博物馆、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等恐龙模型复原及装架。初步 完成库房及展厅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完成并提交新馆陈列内容设计初稿。启动提出新馆园 区建设规划设计构想工作。 2009

6、 年落实新馆建设期标本制作过渡性基地。新馆开工建设、文物安 全防范、文物宣传、科普教育等取得较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二、重庆自然博物馆“十一 ?五”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由于对文物事业发展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的人力、物力有限等原因,一些建设工作进 度缓慢。“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文物建筑维修欠帐较多;安全技术防范长 期未达标;历史文献、文物亟待抢救整理;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差。其中-项可以依靠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下逐步解决,第项由于牵涉被占土地和房产归属等历史 遗留问题,则需要北碚区政府积极配合帮助解决。旧址保护规划尚

7、待公布。文物基础工作较 为薄弱,信息化程度较低。文物库房条件较差,库房设施陈旧,十分不利于藏品的存放;文物 藏品、尤其是新馆和老馆陈列所需藏品亟待充实;馆藏文物受到自然损坏后,没有专项经费进行 修复,不利于文物的保存和利用。三、重庆自然博物馆“十二 ?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 方针,紧紧把握社会主义方向,遵循文物工作自身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坚持把社 会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调动全社会保护文物的积极性,努力建立国家保护为主、全社会积极参 与的文物保护新体制,继续大力推进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加强文物抢救维修

8、和保护管理基 础性工作,提高文物保护管理的整体水平。在改革和发展中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 抓好特色博物馆建设,提高现有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为开创本馆文物工作 新局面、实现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 、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重庆市的文物法规,进一步推进 本市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努力促进和争取重庆市文物保护协调委员会、重庆市不可移动文 物评估委员会在老馆的挂牌,并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创新文物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整合资源, 打好基础,抓住重点,带动全面”的总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狠抓基础 工作, 重点实施文物

9、精品保护利用工程, 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 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整体提升本馆文物保护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扎实推进全市文物事业不断提高质量和水 平做出应有的贡献。整合资源。对老馆的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以及新馆的馆藏文物进行有机整合,科学鉴定 馆藏精品文物并合理藏展,有机整合本馆重点和精品文物资源,1949 年以前、有历史价值的、有代表性的自然标本藏品、模型、图表、照片、资料等集中老馆收藏,新馆集中收藏自然类标本、 尤其是新增自然类标本,通过清查、梳理,有机整合本馆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形成新馆、 老馆各具特色的馆藏特色文物资源。并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利用,从而逐步增

10、加全市文 物精品特色文化旅游热线,并与其它旅游资源一起形成高品位的旅游网络格局。逐步组织多个精 品特色文物系列展览推向海内外;逐步建成内容丰富的重庆自然博物馆网上博物馆,通过互联网 和系列数据库实现内容更加全面、范围更加广泛、利用更加便捷的文物展示利用平台;逐步通过 其他各种有效手段,实现文物的有效利用。打好基础。在市文物局的指导下,完善旧址全国文保单位“四有”档案建设及数字化处理、馆藏文物建档及数字化处理、馆藏文物腐蚀损毁情况调查及其修复与技术保护、文物单位风险等 级达标、库房建设、文物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含教育、科研)等工作,为全市文物事业的发展打较为扎实的基础。抓住重点,带动全面。在有机整

11、合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 努力推进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同时抓好老馆的文物保护工程和展示利用工作, 完善全馆的保护、 展示和利用体系。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文物保护的新思路、新体制;提高文物保护 的科技水平,充实现有文物保护科技力量,实现馆藏文物的科学保护,积极推进文物科技保护和 科学研究。 重点研究解决纸质类文物和旧址的保护问题。 从而促使全市文物工作水平的明显提高, 效益整体提升,进而推进本市文物事业的全面发展。(三)主要任务 旧址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文物本体保护工程;文物环境整治工程;文物配套设施工程;文 物藏品信息工程;文物征集;老馆陈列规划;新馆建

12、设工程及陈列布展。(四)拟实施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文物保护、维修加大对旧址的保护力度,努力争取国家资金并按照国家文物局已批准的保护规划,对旧址实 施保护措施。把旧址的维修保护和旧址博物馆建设与发展正确结合起来,在建设的同时,加强环 境风貌的保护,逐步实现旧址、陈列和环境三位一体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1)进一步完善“三普”工作。(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与利用,进行区级文保单位“卢作孚旧居”的升级保护工 作,名人故居的申报,如卞美年等“中央地质调查所故员住所” ,提升文物品质。( 3)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工作,做好第六批国保单位公布后的宣传、保护和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第

13、六批国保单位旧址的“四有”档案建设及数字化处理工作,树立第六批国保单位的 界桩。( 4)进一步开展文物维修工程的实施, 加强设计和施工资质管理, 加大检查、 监督工作力度, 严把施工前的方案审批关、施工中的检查关和施工后的验收关。对存在严重险情的文物进行抢险 加固,对重要建筑进行重点保护。( 5)加大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房屋产权回收的工作。( 6)环境整治。园区道路改造、绿化美化、水电气通讯等管网改造、入地。2馆藏及库房建设( 1)建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藏品管理制度,持久地抓好文物鉴定和建档工作。继续 进行馆藏文物的清理、建档及数字化处理工作。启动“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 ,

14、制定馆 藏文物信息采集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确定项目硬件建设的配置标准,以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对 文物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建立动态管理系统,提升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 2)加强藏品征集与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十二 ?五”文物征集计划,重点开展围 绕新馆陈列所需自然类标本以及老馆陈列文物征集工作,为建立本馆特色馆藏做好展品储备。( 3)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重点抓好本馆纸质文物的科学保护。重点清理积压资料,编辑出 版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简报、报告、专著。开展纸质文物保护等专题研究,加大现代科技手段 的应用,力争在学科的前沿课题方面取得突破,为理清全市民国时期相关的文献资料打下基础。( 4)

15、馆藏三级以上文物(含三级)的修复。( 5)馆藏文物环境达标。添置低温冷冻设备、温湿度控制设备。( 6)文物库房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3展览提升着力打造新馆陈列,同时计划好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4基础设施建设 绿化景观维护改造项目、道路改造项目、给排水管网工程项目、电力工程项目、电信改造项 目、围墙改建工程。5考古发掘与研究( 1)坚持以配合基本建设为重点, 抢救保护文物, 坚持科研课题与配合基本建设文物保护工 作相结合,配合积极开展具有本区域特色的考古学研究,如硅化木研究、三峡古人类与旧石器考 古研究、长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研究、中国西部博物馆研究、民国时期重庆科 技研究、抗战

16、文化研究、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研究、博物馆藏品保护研究等。( 2)加强博物馆科研能力建设,加强管理,增强科研工作活力,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提高竞 争能力,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6安防消防 坚持“防范、预防为主、确保重点”的原则,按照国家文物风险等级标准文物系统博物馆 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的要求,争取国家、省市级政府逐年加大对文物安全防护设施 经费的投入,完善文物库房及展厅的安防消防建设,完善一级风险等级单位的技防工程;改善文 物保护单位的消防设施。( 1)完善一级风险等级单位安全技术防范报警工程。按照一级防护级别对原有的报警控制室和报警设施进行更新和完善,安装防火探测器;上等级藏品的库房及展厅,在其专柜安装防火、 防盗探测器,并有声音作为复核手段。达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