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补气穴位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801224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补气穴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十大补气穴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十大补气穴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十大补气穴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十大补气穴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大补气穴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补气穴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大补气穴位 第一脾腧穴 :低头,颈后最高的骨头就是大椎骨,再往下数11个椎骨,下方的凹陷旁开1.5寸,就是脾俞穴,左右各一个。“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第二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 第三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第四涌泉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

2、一处。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下肢瘫痪、头顶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儿惊风、癫痫、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第五关元穴 :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主治疾病为: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此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第六气海穴 :取穴时,可

3、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主治疾病: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 第七太溪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

4、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第八百会穴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百会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第九肺腧穴 :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主一身之气,腧,通“输”,有转输经气的意思。因此,肺腧穴就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它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比如说哮喘、咳嗽、呕沫、腰脊痛、癫疾、喉痹等疾病。 第十悬钟穴 :属于足少阳胆经。定位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主治:颈项强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痴呆,中风。以及骨科疾病。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颈椎病、小儿舞蹈病等。配天柱、后溪主治颈项强痛;配风池主治眩晕、耳鸣;配丰隆主治高脂血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