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799127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2、思考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培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两汉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代表提高2、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导入新课。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2、自主学习: (一)农业成就:a 治理黄河 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任用( )治理黄河。 b改进耕作技术 耕犁

2、上安装了( );出现了( )的耕作方法;、发明了播种用的( )。 (二)手工业成就:丝织业:西汉时期已使用( ) 冶铁业: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 )(三)商业和城市:西汉都城( )和东汉都城( )规模宏大,称东西两京。长安城内有专业的商业区,叫做( )。(四)经济大一统: 措施:汉武帝将地方的( )和(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强了中央的( ),实现了经济上的( )3、小组合作:2分钟时间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把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共同解决;解决不了的,在教师指导下,组间互助来解决。讨论:两汉时期的经济为什么会迅速发展?两汉时期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汉代

3、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措施;科技的进步;水利的兴修找一找:西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有犁壁、耧车、水排等。 4、给学生6分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1、两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是( )汉文帝汉武帝汉明帝汉元帝A. B. C. D.2、早在哪一个历史时期,我国就能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A.商朝 B.周朝 C.秦代 D.汉代3、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治理黄河致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多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专家是( )A.张衡 .王景 .杜诗 .郦道元4、汉武帝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根本目的是( )A.抑制商人谋

4、取暴利 B.便利商业活动 .增加政府收入D.加强中央集权5、小明家中有一枚五铢钱,请你判断一下,这种钱币最早铸于什么时期( )A.战国时期 B.西周时期C.秦始皇时期 D.汉武帝时期6、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他的两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两京指的是两汉的都城( )A.咸阳和长安 B.长安和镐京 C.咸阳和洛阳 D.长安和洛阳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图一图二 材料二: (1)图一中新型播种工具的名称是什么?它是何时谁发明的?它的发明有什么作用?(2)材料一所说的用力少指的是用什么作动力?(3)图二中的机械叫什么?是谁发明的?有何作用? 这项发明与欧洲相比有何重要的地位?8、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P75左图(1)这是汉代哪个城市的平面图?(2)图中的西市和东市指的什么区?(3)你知道为什么“市”在城市的边缘吗?(4)与这个城市并成为汉代东西二京的是哪个城市 ? (5)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的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请你结合现实谈一谈你对城市治理的意见。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