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2794689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六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六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六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六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录音机等。教学过程个人增减一、了解主题,引入新课1、师: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并构成人类历史的一个独特的篇章。据统计,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

2、了15000多次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在这5000多年中,人类共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也就是说,每100年中,人类最少有90年是生活在战争状态中。古往今来,诗人也用他们的笔,写下了许多有关战争的诗,想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战争有关的诗,一起背一背。(出示小黑板) 从这些诗中你感悟到了什么?2、板书课题:十五从军征。齐读课题,从哪里看出这也是与战争有关的?(“从军征”)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3、了解乐府诗。 阅读课后小资料中对乐府的介绍。 师:我们以前所学的江南也是一首乐府诗,从江南和十五从军征这两首诗都可以看出诗的语言朴实自然,这是乐府诗的一个特点。我们今天所学的十五从军征就是一首

3、乐府诗,这首诗没有具体的作者,来自于民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1、生自由读课文,师提出要求:借助字典或词典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师巡视,帮助学困生,发现共同的困难,以便在后面加以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 /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学习生难字,“冢 窦雉舂羹”,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自主记忆。 重点指导:“冢”,与“家”相区别。字形上,关键在一点的位置,“冢”是“冖”,下面多一点,“家”是“宀”;字义上,“冢”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家”是生者居住的地方;“舂”与“春”的区别,“舂”字下面是“臼”;“累累”读作“li li”;“家中有阿谁?”的“阿”读作“”,不读“”,语

4、气助词。 (2)再次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出五言诗的节奏。 3、再读课文,借助书上的插图,知道诗歌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补充、纠正,知道课文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八十岁的老兵退伍回来,看到曾经熟悉的家园沦为一片荒野,家中的亲人都不在人世了,老人凄凉地站在家门口,悲伤流泪。 三、细读诗歌,借助联想,体会诗歌的情感 、学习、句诗,体会老人“始得归”的心情 师:看插图,你能用一个词说说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吗?一位()的老人。(饱经风霜、白发苍苍、孤苦伶仃、神情凄苦、衣衫褴褛、老态龙钟) 师:齐读、行诗,十五岁就去从征,“八十始得归”的“始”是什么意思?(才)从这个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啊,

5、好漫长的时间呀,算一算中间经过了多少年? 师:65年啊,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多么漫长的岁月呀,让一个朝气蓬勃,天真无邪的少年,成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齐读1、2行诗。(读出漫长的感觉) 师:这漫长的六十五年里,他都经历过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师总结,引读:这65年里,他南征北战,多少次死里逃生,读这65年里,他杀敌无数,九死一生,半夜里常常被恶梦惊醒,读这65年里,他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忍受着伤痛的折磨,读 师:这些都算不了什么,这漫长的65年里,他孤身一人在外,你知道他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吗?(对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 师:让我们一起和老兵去经历他的心路历程,从十五岁离家开始,

6、十五年过去了,他三十岁,应该是成家立业的时候了,他还在征战:十五从军征,三十盼归去。 又过了十年,他四十岁了,皱纹开始爬上了额头,他还在征战:十五从军征,四十盼归去 又过了二十年,他已是六十岁了,头发开始花白,换今天,应该是退休的年纪了,他依然在征战:十五从军征,六十不得归 又过了十年,他已经七十岁了,背开始佝偻,腿脚已经不灵便,他依然在征战:十五从军征,七十不得归 哦,又过了十年,他已经八十岁了,步履蹒跚,拄着拐杖,他实在不能再征战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板书:血雨腥风 九死一生战场上 2、学习36行诗,体会老人希望落空后的心情 师:他终于可以回家了,他收拾起行装,踏上归途的时候,该是

7、怎样的心情?拿出笔写下来。他会想到谁?叫着亲人的名字写下来。汇报。 读: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板书:满怀希望 急切回家归途中 师:可是“乡里人”告诉他“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好比一盆冷水当头扑下,在战场九死一生,跋涉千山万水回到家,等来的却是这样一个消息,此时老人是怎样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读:5、6行诗 板书:闻噩耗 希望落空遇乡人 3、学习714句诗,体到老兵回家后彻底失望的心情 师:乡里人并没有直接告诉他家里人都死光了,此时他的心里还存着最后一线希望,当回到家时,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用笔勾出来。 读710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他看到了什么?他想到了什么?(生通过联想,想象老兵对少

8、年时代生活的回忆,和如今的满目荒凉相对比,体会老兵的痛苦) 师:曾经热闹温馨的家园,变成了坟地、荒野,父母没有了,兄弟姐妹没有了,早已物是人非,再读710句诗。师:走了多少了路,这个筋疲力尽的老人,他多希望喝上一口热水,吃上一口热饭啊。他只能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做好了饭,却没有人一起分享读“ 读814句诗 板书:家破人亡 绝望回到家 师:作为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经历了九死一生回到家中,他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可是呀,残酷的现实,让他的一切希望都化为了泡影。读最后两句诗,他绝望地走出家门,站在门口老泪纵横。 再读全诗,体会诗歌的情感变化。总结全诗,请生总结 四、联系大主题, 思考:在那样

9、一个社会,只是老兵才有这样的悲惨遭遇吗?是谁造成了这样一幕幕人人间悲剧? 五、改写本诗(改写提示:) 六、拓展,课后阅读三吏三别 七、作业1、 背诵、默写古诗。2、 继续改写诗歌。八、板书十五从军征血雨腥风 九死一生战场上满怀希望 急切回家归途中惊闻噩耗 希望落空遇乡人家破人亡 彻底绝望回到家教后反思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古诗二首(出塞)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明诗意,悟诗情。教学重、难点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小黑板、资料等。教学过程个人增减一、出示诗歌,读诗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注解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1、读诗题师:告

10、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关塞、边塞)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事诗)2、简单介绍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4、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大漠

11、、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王昌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战争、征人(战争场面惨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三、注释读诗,品味意境,抒发情感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歌2、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

12、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3、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4、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5、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战事频繁终老边塞资料: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战死沙场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所以古人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7、指导读这两句诗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

13、该怎样读呢?(凝重)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诗人看到了什么?无数生命的死去,感叹生命的卑微读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叹人生的无奈读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指导读8、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对征人:对战争:9、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指导读出自豪与勇敢没有战争(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指导读出渴望和平的憧憬)对朝庭的失望战事连绵不断,与朝庭无名将贤才有关,恨报国之志不能如愿(指导读出内心的那份失望和无奈)10、整体再读全诗,体会诗之意境。四、拓展升华,布置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