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的国际竞争力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2794258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的国际竞争力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的国际竞争力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的国际竞争力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的国际竞争力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的国际竞争力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的国际竞争力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的国际竞争力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的国际竞争力摘要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通过这十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存在成本过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扶持政策缺位,相关标准不统一,核心技术空心化等问题。本文利用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模型和相应的分析框架,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机会和政府六个要素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概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汽油、柴油之外的动力)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

2、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按动力源的不同,主要有三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按照电池种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镍氢电池动力汽车、锂电池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动力汽车。随着技术逐步成熟、扶持政策相继推出以及产业化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由大变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抢占未来汽车市场制高点的突破口。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2006-200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

3、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2008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其中乘用车销售899台,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销售1536台。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2010年6月国家出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通过这十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在10年4月北京国际车展上共有95量新能源汽车亮相,其中中国首发35量。涉及到的企业有比亚迪奇瑞、一汽、上汽、东风、广汽等大型汽车集团。但我国新能源汽车

4、产业也存在成本过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扶持政策缺位,相关标准不统一,核心技术空心化等问题。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备受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求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要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汽车能源动力技术的变革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混合动力有望在近中期逐步普及;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商业化大约在2020年以后。面向中长期的

5、汽车技术发展,我国汽车所处的这一技术变革时期为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的资源和能源状况适合发展新能源交通动力系统。同时实施汽车动力系统变革,是多年来我国发展清洁汽车和电动汽车成功实践的战略总结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尤为严峻。同时,未来20年是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具有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后发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我国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具有重大意义。1990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出版了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称“波特钻石理论”

6、)。 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政府与机会两个重要的因素。本文利用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模型和相应的分析框架,从以下几个要素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的表现生产要素政府机会二、生产

7、要素的分析和评价 波特钻石模型中的生产要素状况,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国家资源要素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中心,迈克尔波特从生产要素特征的角度给予了详尽和新颖的分析,把各种要素按等级划分成两大类。其中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统计特征属于基本要素(或初级要素),通讯基础设施、复杂和熟练劳动力、科研设施以及专门技术知识属于高级要素。波特认为,高级要素对竞争优势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考虑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特点,我们从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三个方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因决定了一个汽车的品质。虽然我

8、国的劳动力供给比较充裕并且价格相对便宜,但是我国总体汽车产业发展比较晚,汽车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存在不合理性,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员工的研发水平以及研究能力较差,这使得我国汽车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瓶颈。资本资源方面,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必须要有强大的资金投入。与国外汽车巨头相比,我国车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资金,企业能用于新能源方面的投入研发资金匮乏,这就要求国家加大资金投入。一般人们认为我国在传统汽车产业,与国外外有几十年的差距,而新能源汽车方面处于同一起跑线或者说是只有几年的差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在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大规模生产工

9、艺设计、生产过程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缺失,致使国产关键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很多国内所谓的纯电动轿车,都是几十个人的团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通过购买其他公司部件组装而成,总花费不过千万。相比之下,联合国有关机构在2010年3月重新修订将就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设立全球统一安全标准,而丰田普锐斯和本田工insight的技术规范可能成为世界标准。三、需求条件的分析和评价波特理论十分强调国内需求在刺激和提高国家竞争优势中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产量销量也稳步增长的。自2002年之后,中国汽

10、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并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到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结束了由福特公司开始的美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汽车统治地位。不仅如此,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超过了日本和美国的总和,自2006年以来,由日本汽车工业保持的世界第一的位置,在2009年也被中国取代。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总量分别达到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2010年,在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

11、我国汽车工业延续2009年发展态势,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汽车产销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市场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2010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44%和32.37%,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业步伐放缓,汽车市场整体趋势向淡,但同时也是理性回归。2011年1-5月,汽车产销分别为777.97万辆和791.62万辆,同比增长3.19%和4.06%,增幅较2010年同期分别回落52.4和49.19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

12、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期,汽车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正在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巨大跨越,全球汽车工业将向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进一步转移,这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仍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不仅发展快,而且汽车消费需求变化也快,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自主品牌将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过程。预计未来十年,我国汽车市场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1%,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有望占据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将是美国市场销量的两倍左右。中国汽车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011-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投顾问,2011年6月)但

13、是同时,竞争力更来源于苛刻的市场需。良好的需求条件能够迅速促进产业规模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终日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强劲的需求有利于加快市场推广和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在此方面,我国与欧美和日本的差距就更大了。欧洲清洁柴油车占有率过半;美国09年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超过30万辆;在日本,普锐斯更是创下月销售两万多两,超过传统汽车成为销售冠军的奇迹。相比之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却更显得是有行无市。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价格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中国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价格仍是一项很重要的购车指标,例如,08年12月份上市的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销量约100辆,远低于其今年此前的目标;

14、09年1月上市的奇瑞混合动力销量约40辆。即使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后,销量也与欧美日等国家也无法相比。四、相关支持型企业的分析和评价在国内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性行业,是一个行业能够取得国家竞争重要优势之一。关联行业和辅助行业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投资的好处将逐步扩溢到本行业中来,从而有助于该行业取得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多个产业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与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工业的相关辅助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供以及零部件应商。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支持产业

15、的支持,而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也将会制约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汽车产业一样,能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都离不开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是电池技术的突破。在此方面,我国的汽车企业比亚迪拥有一定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在基础设施比较方面,日本已经建立大量加氢站和充电站;美国政府也投入4亿美元支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在部分城市也建起充电站,但出现的问题是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有些充电站的设施居然不能通用。在中国其他试点城市,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销售也不容乐观。像上海市上牌照的电动汽车数量非常少,中国国内销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品

16、牌比亚迪F3DM的销量也仅有几百台。有调查显示,虽然很多消费者表示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但其中绝大多数对新能源车的技术、安全系数、配套设施心存顾虑。事实上,除了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难以突破等老大难问题外,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热、行业标准不完善、行业多头管理、安全隐患频发等一系列新的弊病,已经开始困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正常发展。以行业标准不完善为例,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导致当前电力供应企业与汽车制造企业围绕充电还是换电问题争执不下,矛盾正在加剧。前不久发生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款电动汽车自燃事件,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扩张势头敲响了安全警钟,也让很多潜在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开始对这一新兴事物“避而远之”。五、 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不同的国家有着特色各异的“管理意识形态”,这些“管理意识形态”帮助或妨碍形成一国的竞争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