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279204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课程春江花月夜课程标准“新课标”对阅读古代优秀作品的要求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粤教版选修1第一单元“唐诗之旅”第四课即景抒情诗中的一首诗歌。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又如情感脉搏,使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作者以月升、月悬、月斜到月落为线,细

2、致描绘了春江月夜的景色;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诗情、画意与哲理,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教学目标1、知识:引导学生借助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幽美而邈远的意境。2、能力: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诗歌诗情、画意、哲理浑然天成的特点。3、情感:培养学生吟咏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体会画面美、哲理美、情感美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学习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缘景明情,引导学生通过意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提高审美情趣。学情分析 学生已进入高二,在此之前已学习了许多古代诗词,背诵了许多名家名篇,但还只是初始阶段,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拓展阅读,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的感知,展开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及主旨,提高学生的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境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缘景明情,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教学难点:诗人的情绪是流动的,思想感情是寄予在具体可感的描述中的,景致的描写是如何与情感的表达、思绪的渲染有机融为一体的。教与学的媒体选择PPT 电子白板 视频、音频课程实施类型偏教师课堂讲授类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备注师

4、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的讲解穿插其中。教学活动步骤序号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2吟咏诗韵,融入诗境3把握意象,体味意境4讨论探究,品味情理5总结全词 倾情美读教学活动详情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活动目标知人论世读诗解决问题解题,介绍作者,了解时代背景,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技术资源PPT 电子白板 音频常规资源教学参考书 黑板活动概述 1、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听后请大家谈一谈感受。2、文人多情,单是一轮明月就穿越时空,传递着诗人们万般愁绪。诗歌的浩瀚海洋在明月的朗照下熠熠生辉,同学们在课本内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3、是啊,多情的文人将自己的生命情怀寄托在一轮明月之上:望月怀远,情思邈远

5、,忧愁寂寞,无奈凄凉,清苦惆怅,宁静恬淡怎一个情字了得!唐代诗人张若虚更是寓情理于明月,借明月传情思,因了一轮明月,他“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他的明月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张若虚,走进他的春江花月夜。 4、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5、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

6、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教与学的策略播放古筝曲音频,学生根据预习发言,老师通过PPT补充反馈评价因为有所预习,学生普遍能说出一二,预习效果不错教学活动2:吟咏诗韵,融入诗境活动目标熟读词作,感受作品意境和风格解决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怀技术资源音频 PPT 电子白板 常规资源老师范读活动概述1、播放春江花月夜视频朗诵,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要求学生心

7、领神遇,倾听配乐朗诵,眼观画面之美,耳听声韵之妙,心悟相思之情。提问:你聆听到一种怎样的情感?明确:天涯相隔之苦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吟诵,浅吟低唱,用心品读诗歌,感知诗歌传情达意的方法。点拨:注意语音语调,速度要慢些,韵脚要拖长,声音要响亮,要读得抑扬顿挫。3、提问:诗人浓浓的相思之情是如何传达出来的?明确:这种相思之情是诗人伫立江边,看自然美景,特别是那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引发的。诗人是借明月传相思之情。4、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春江月夜的美景(18句)江畔月下的哲思(916句)思妇游子的相思(1736 句)教与学的策略老师范读,学生感悟、跟读。反馈评价读得很响亮,有点高低的变化,能通过关键字词把

8、握作者恢复中原的热望和壮志未酬的苦闷。教学活动3:把握意象,体味意境活动目标进一步感知词作内容,体味诗歌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解决问题初步感知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意境美技术资源视频、PPT、导学案常规资源导学案中的练习活动概述欣赏春江月夜的美景:1、就这一轮孤月让诗人思绪万千。当月亮随波而生时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春江花月夜美景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2、请你就前八句诗感受最深的意象进行赏析。学生讨论探究,教师点拨明确。示例:春:并不仅仅是给人希望的春,对于情深感锐的文人,美好的春天,更容易触动他们心中那根高张在似倾危柱上的哀切急弦! 春天的江面,有时波浪起伏,水势浩荡

9、;有时大雾迷蒙,江天一色。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置身于这种情境之中,怎能不思念家中的亲人、远方的游子呢?怎能不感慨人生短暂,人类长存呢? 江:无尽的江水是中国文人伤春叹花的绝好伴侣,滔滔无尽的气象,震憾着无数骚人墨客的心灵,成为失魂落魄之人的哀叹! 花:花开是愉悦之美,展现人生绚丽多彩;花落是忧伤之美,抒发着人生的离别相思之愁。诗中前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生如同花儿一样,有起有落。月:这是一轮孤悬高空之中,光明皎洁的月,仿佛它就是这世界唯一的主宰,使人产生奇思遐想。3、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幽美恬静邈远4、请你用优美的文字再现前十句的画意诗情。示例:江面广阔无垠,春潮涨起,似与

10、大海连在一起。夜幕慢慢地把整个大地笼罩,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在月光的映照下,江面上腾起的水气似雾似烟,如蝉翼轻纱,久聚不散。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将春江景物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色。江流弯弯曲曲绕过开满花草的春之原野,月色洒泻在花树上,就像撒上了一层洁白晶莹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将流霜,不见飞动,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和成白茫茫的一片,使人无从分辨。此时此刻,月如花,芬芳四溢;月如醇,令人陶醉。 5、小结:张若虚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同学们,用你们饱含深情的声音读出你们最真切的感受。教与学的策略学生讨论探究,教师点拨明确反馈评价课文提供了足够的注释,学生基

11、本回答正确,目标达成学习效果良好。教学活动4:讨论探究,品味情理活动目标品味江畔月下的哲、领悟思妇游子的相思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吟咏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体会哲理美、情感美技术资源PPT 音频常规资源导学案活动概述一、品味江畔月下的哲思:1、回顾:上节课我们欣赏到了一幅幽美恬静春江月夜图,一轮明月已经高悬在我们心灵的上空。那么这一轮孤悬高空、光明皎洁的月到底牵动了多情的诗人哪些情思呢?2、提问:面对幽美深远的月下美景,诗人想到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明确:人生短暂、宇宙永恒3、提问:诗人是如何由景入理的?明确:前十句诗。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12、。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一个纯净的世界,这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诗人神思飞跃,又紧紧联系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4、比较张若虚的宇宙人生哲理与下列诗句的哲理有何不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人生若朝露,天地邈悠悠。(阮籍咏怀)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曹植送应氏)明确: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但张若虚却别开生面,翻出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从大自

13、然从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一种欣慰,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二、领悟思妇游子的相思:1、月生月悬,夜色渐浓。诗人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余下的部分。2、读到诗歌的下半篇,凄凉之情涌上心头,是谁打动了我们?拨动我们心弦的是怎样的形象?明确:充满离愁别恨的思妇游子3、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将笔触由上半篇的自然景色转到人生图像 ,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4、“可怜”以下八句是写思

14、妇的思念的。请女生用你们深情的声音读出思妇的情感,男生仔细聆听,评价女生的朗读。提问:这八句诗是如何写出思妇的思念的?(1)借月抒情。提问:请同学们品味“徘徊”一词的传神之处。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2)借典抒情。提问:“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

15、绝,相思无着落。5、最后八句诗写游子思归之情。推举一位男生朗读,同学们评价其表现。提问:最后八句是如何写游子的思归之情的?明确:用落花、流水、残月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想家花落幽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他凄苦的寞寞之情。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故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落江边的树林。教与学的策略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老师适时适当点拨。反馈评价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较好,懂得结合注释深入学习,积极大声发言,加上老师适当的点拨,学生基本了解了本诗诗情、画意、哲理浑然天成的特点。教学活动5:总结全词 倾情美读活动目标总结出全词的词作特色和思想内容,倾情美读解决问题总结出全词的词作特色和思想内容,读出词的情感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