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毛羽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毛羽的措施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279093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纱线毛羽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毛羽的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纱线毛羽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毛羽的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纱线毛羽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毛羽的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纱线毛羽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毛羽的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纱线毛羽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毛羽的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纱线毛羽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毛羽的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纱线毛羽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毛羽的措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纱线毛羽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毛羽的措施福建省长汀县腾飞工业区鸿程纺织有限公司 肖记雄纱线毛羽是指暴露在纱线主干外的那些纤维头端或尾端.须条在加捻过程中,部分纤维的头端或尾端没有被全部捻入纱线的主干部分而暴露在外,称为毛羽。从这一定义上看出,整体未卷入纱体而附着在纱体表面的“浮游纤维”不是纱线的构成部分,不应该视为纱线毛羽。本文不讨论这种附着在纱体表面的“浮游纤维”。一、 毛羽的成因分析毛羽主要形成于细纱,增长于槽筒。在环锭细纱机上产生毛羽有三大主要原因:一是经牵伸后,从前罗拉钳口AOB见下图一,送出的扁平纤维丛在加捻三角区A,CB,受加捻作用包卷成纱时,未受加捻力矩控制的大量纤维和少数纤维中段,不

2、能卷入纱体而露在外面形成毛羽;二是通过始捻线AOB(纤维丛与前罗拉脱离接触的线,离前罗拉钳口线有一距离,即如图2中的AA)在C点基本成纱后(C点可称成纱点),纱线受导纱钩、隔纱板和钢丝圈的摩擦,使一些原包卷入纱体的纤维端或纤维中段被刮、擦、拉、扯露出纱体,或一些纱体表层纤维被擦断浮出纱体;三是高速运转时,因气圈段纱线的离心力与空气阻力较大,容易将纱线表层的纤维甩出纱体而形成毛羽。A O B A O B A(OB) A(O,B) 纱线毛羽的形态分类纱线毛羽就其本质而有两类:一是纤维头端(一端或两端)伸出纱体的端无羽;二是两端在纱体内而中段成圈状浮在纱体外的圈毛羽。如图二 a ba:端毛羽 b:圈

3、毛羽国内外学者的资料表明,在环锭纺棉纱的毛羽中,端毛羽占90%以上。纺纱段(导纱钩以前)纱线毛羽的82%87%是端毛羽.另外,端毛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可沿纱线轴线方向分为前向毛羽.后向毛羽和双向毛羽。二、 减少纱线毛羽的措施1、 合理选择原料 在纤维的诸多机械特性中,扭转刚度和挠曲度是与纱线毛羽相关最为密切的机械特性。纤维的扭转刚度和挠曲度大,将纤维扭转和弯曲的难度大,纤维伸出纱体的可能性就大,成纱毛羽就多。用其他特性相同或相近而扭转刚度和挠曲刚度大的纤维纺纱,伸出纱体的纤维端数量多,且伸出的长度较长.对棉纤维,又因根部比梢端粗,刚度大,根端更易凸出纱体形成毛羽,棉纱的端毛羽多数是根端,有资料

4、介绍,71%的伸出端是根端,且它们比梢端形成的毛羽约长17%;在较长的前向毛羽中根端比梢端多6%。纤维线密度对成纱毛羽的影响较为复杂。纤维粗,虽然在纺同一线密度纱线时,因纱线截面内的纤维数减少而可能使成纱毛羽减少,但粗纤维刚度大,又对成纱毛羽起相反的作用,而纤维的抗扭转度和抗弯刚度均与纤维截面积的面积折合成正圆形时的半径4次方成正比;对棉纤维来就粗纤维一般较短,因而纱线单位长度内纤维数的减少并不与纤维密度的提高相对应再者,加捻时纤维在纱线内外层转移的过程中,粗、短纤维因所受的张力和向心压力较小,与周围纤维的摩擦接触较少,易被细长纤维推挤向纱线表层而成为毛羽。纤维长度是影响成纱毛羽的另一重要因素

5、。纤维平均长度长,不仅因纱线单位长度内纤维数减少而使毛羽数减少,而且因而更易受加捻扭矩和纤维间摩擦力的作用而使可能伸出的头端的长度减短。相同线密度精梳纱毛羽量明显低于普梳纱毛羽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2、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改善半制品结构和光洁度 须条中纤维的平行伸直度好,短纤维含量少,干扰纤维运动的结粒杂质少,表面光洁度好的半制品是保证细纱毛羽减少的基础。(1) 清梳工艺应尽量多排除短纤维,少损伤纤维,特别是精梳纱,适当增加精梳落棉率对成纱毛羽下降有明显效果。(2) 并条工序采用纤维伸直工艺,即头并牵伸倍数小于并合数,后牵伸倍数大,二并用集中前区牵伸的工艺,这样可提高纤维平行度,减少纤维弯钩有

6、利于改善粗纱结构降低成纱毛羽,另外并条吸、排风量不能过大,否则干扰牵伸区纤维运动。(3) 粗纱工序适当提高粗纱捻度,合理选择喇叭口径和集棉器开口 大小及其几何形状,对成纱毛羽的减少也有很大影响。 3、合理选择细纱工艺及纺配件(1) 适当提高细纱捻系数 纺制T/C(85/15)18.5纺纱时,不同细纱捻系数与毛羽的关系见下表:细纱捻系数3043163243363423毛羽数/根(10m)-110298.095.088.068.0细纱捻系数由304增至342时,毛羽下降33.3%。但细纱捻系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最后产品对细纱品质的要求。涤棉纱采用较小的捻系数,对提高细纱机产量,改善涤棉纱的染色不匀

7、性起较好的作用。但捻系数较低,纱条对纤维的密集作用减弱,使纱条在加工中更易产生毛羽。(2)合理选择后区牵伸倍数及罗拉隔距 罗拉隔距必须与纤维长度相适应,以加强对纤维运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浮游纤维量。 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必须与适当的粗纱捻系数相配合,既能防止纤维扩散,又能加强对纤维运动的控制。(3)前胶辊位置适当前冲。前胶辊向钳口线前移3,可减少须丛在前罗拉上的包围弧,使加捻力矩更接近前罗拉钳口,因而能使毛羽显著减少。(4)合理选择锭子速度在纺纱特数和纤维细度一定的前提下,锭速超出一定范围后,毛羽数随着锭速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锭数超过1600r/min时毛羽数增加更快。因锭数越高,纱条受到的离

8、心力越大,离心力的作用使已捻入纱中的纤维或正在加捻的纤维被甩出形成毛羽。(5)合理选择纺配件a、 纲领、钢丝圈的选配见下表。从下表可知,纲领的使用周期对毛羽有直接影响。新纲领与衰退期纲领的纱线毛羽较多,纲领在走熟期毛羽较稳定,其使用时间越长,不仅毛羽根数增加,且毛羽离散程度也越大,尤其是抛光纲领使用了六个月以后,毛羽更为明显。纲领使用周期新纲领一个月二个月二个半月三个月半六个月2长毛羽数根/10m8969647291121毛羽离散程度24.923.324.42538.954.4钢丝圈重量的选用,应根据纺纱张力来调整。选用不当,亦可使毛羽增加。 纺T/C13tex纱时FU钢丝圈轻重对毛羽的影响钢

9、丝圈重量7/08/09/010/011/012/013/02长毛羽数根/10m17679118102149164161从上表可以看出,钢丝圈的轻重对毛羽有直接的影响,因在纺纱过程中,钢丝圈沿纲领跑道做高速回转,完成加捻和卷绕同时依靠钢丝圈与纲领尖的摩擦来控制气圈形态。b、集棉器开口的选择细纱机集棉开口大小及其几何形状,对纱线毛羽有很大的影响。纺T/C13tex纱时集棉器开口大小及无集棉器试验集棉器开口/2.22.5无2长毛羽根/10m353743从上表可知,开口小,毛羽少,但开口过小,集棉器则易翻身。开口过大,对纤维的密集作用减弱,易产生毛羽。一般采用2.2m的开口。c、采用胶辊和内外花纹胶圈

10、有利于减少毛羽数,有资料表明,采用邵氏硬度65和72两种规格胶辊纺纱毛羽数见下表:试纺品种/texCJ14.5T/c(65/35)13胶辊硬度657265723毛羽/根10m-113.014.610.010.4由表可见,由于软胶辊受压变形后其表面覆盖的面积较大,横向握持力较均匀,对须条的边纤维控制好,因此无论是涤棉纱还是纯棉纱,毛羽数都比72度胶辊有所减少。d、导纱钩使用过久,表面起槽,隔纱板不光洁等均可使毛羽增多。e、锭子偏心振动,可导致纱线毛羽成倍地增长,因此加强设备保养对减少毛羽有很大关系。4、减少洛筒毛羽的增长a、 络纱速度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呈正相关。随着速度的提高毛羽数亦回增加。b、

11、络纱张力对毛羽的影响十分显著。因张力增大,纱线与络纱部件摩擦增大,故毛羽增多适当减轻张力片重量,有利于减少毛羽的增长。c、 槽筒形式对毛羽的影响:在相同工艺条件下,金属槽筒的毛羽数比胶木槽筒的毛羽数降低10%以上。因金属槽筒有消除静电作用,且越磨越光滑,有利于减少毛羽。d、 适当减轻筒子的加压重量,也有利于减少毛羽。5、车间温湿度车间温度保持在28左右较好,相对湿度在50%85%之间对毛羽无显著影响,湿度较低时,断头增多,毛羽随之增加。参考文献1、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纺纱教研究、棉纺工程 纺织工业出版社2、中国纺织总会教育部组织编写 棉纺工艺学 中国纺织出版社3、郁崇文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中国纺织出版社4、徐少范 棉纺质量控制 中国纺织出版社5、胡树衡 纱疵分析纺织工业出版社6、肖国兰 电容式条干仪波谱分析实用手册中国纺织出版社福建省长汀县腾飞工业区鸿程纺织有限公司 肖记雄邮编:366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