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初心,一片痴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788422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点初心,一片痴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点初心,一片痴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点初心,一片痴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点初心,一片痴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点初心,一片痴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点初心,一片痴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点初心,一片痴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点初心,一片痴心小时候,家里墙壁上贴了不少戏曲电影连环画,一张四排,一排四幅,共十六幅,将一部电影讲述完毕。天天看,画面下所附的唱词也背会了。其时并不清楚唱词声调的抑扬顿挫,只是单纯的喜欢,甚至在小伙伴家看到不一样的也连忙抄写下来。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一幅,画面是化蝶后的山伯与英台双双对舞,相视而笑,下面有四句: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蝴蝶成双对。千年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唱词连带着爱上听戏,越剧、黄梅戏、京剧唱词糅于唱腔里,婉转悠扬,听得如醉如痴,一遍遍地咀嚼那优美到无以伦比的曲词,之后读到昆曲,更是惊艳无比。因为戏曲里的唱词,爱上古典诗词,读西游,喜欢的是对景色的古诗的描写;读红楼

2、,几乎可以背下小说中的诗词与判词;读金庸小说,至今记得射雕英雄传里的开篇,就是一首诗: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描写战乱后的村庄,一片萧条。这是南宋诗人戴复古所作的淮村兵后。读梁羽生的萍踪侠影,恋恋于张丹枫所吟诗词,如:谁把苏杭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古愁。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栏意。这几首诗词,被作者适时适地带到人物情境中,读来贴合无比,觉得除了这诗这词,再无任何句子可诠释此景此情。后于别处诗词中读到,颇有故人久别重逢之

3、感1989年5月,我买到唐诗鉴赏辞典,从此一直带在身边,不知道是不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鉴赏辞典,但这本辞典自1983年出版,至1988年已是第7次印刷,可见热爱唐诗者之众多。宋词,在一家小卖店里偶然见到一本宋词,硬是借了来,抄了两本软皮抄。诗如山,词如水,山水相逢,风光明媚。“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激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是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不惧困难、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处安心是吾乡。”这是宁静的淡泊与随遇而安。很多句子,细细读来,慢慢地,有种感动与启迪直达内心,产生共鸣,和作

4、者一起欢喜、流泪、激动、忧愁。其中的人生阅历、经验感悟,也启发了我对事物的一些看法,涤荡心灵。多年来,我购买的书以古典诗词居多,也一直坚持订阅古典文学类的报纸杂志,以期得到更多的学习与充实。那时候没有电子游戏,没有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一个单纯简单的年代,一颗纯真安静的心灵,一旦正面接触了某种契合内心的东西,如果喜欢,就是喜欢了,却并不知道,这就是国学的一部分,也仅是国学的一部分。诗庄词媚。诗词的字句工整而错综变化,铿锵而又抑扬有致,从中可以了解华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无法复制的辉煌艺术,了解到经济、政治、民俗、气象、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等宝贵资料与信息。而诗相较词来说大气浑厚一些。中国是一个诗的

5、国度,优秀的诗人灿若繁星。唐诗是五七言诗体的高峰,在唐代,实行以诗取士的制度,这也是推广诗教的一种措施。如此会让广大学子提高学习,自觉加强诗歌创作。有句俗语叫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不是嗎?立于巨大的瀑布下,会否一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面对白雪梅花,会否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清雅?即便一方小池,也会让我们产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好情境。虽未有诗才,但若胸存诗意,腹有诗书,那么从视觉到听觉再到感觉、从语言到意境再到审美,便都有了诗意的诠释与表达。从诗词里,能领略汉字的无法言说的如建筑与舞蹈般的繁复与律动,平平仄仄,叮叮咚咚,恰似

6、高山流水,又如明月饰窗。辞藻与韵律,色彩与情趣,动与静,俗与雅,其中的田园之优美,关塞之苍茫,四时之景致,花木之芬芳,离别时的仪式感是多么的美,思念又是如何的隔山隔水。一首又一首,吟得岁月不停留,古人的日常生活完全呈现在眼前,喜笑悲欢,人生百态,凌云抱负,家国情怀,尽付其中也。还有岁时节日,舟车建筑,花草蔬木,市井繁华;音乐、舞蹈的流行与流传,女子妆容的繁复变化,衣食住行的各种规矩与讲究,文化流派的兴起与变革,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与传承;李白的豪气,杜甫的沉郁,关汉卿铜豌豆的精神,汤显祖对于“情”的坚持诗词以及其他形式的古典文学,实在给予了我们太多林语堂的国学拾遗,讲到古代儒家、道家等思想,提升人

7、们自身的道德修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国学,是中国人智慧的根基。诗词古文,仅是国学的一部分。国学,不仅限于诗词,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儒释道学,名医论著,诸子百家等。但能得一点,便受益终生。比如成语,其中的很多故事与典故,都是我们熟悉的,诸如叶公好龙、郑人买履、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等。一鸣惊人,出自史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负荆请罪,来自战国时期的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锦囊妙计,讲的是三国时诸葛亮给刘备的三个锦囊,让他依此行事,安全回到荆州。当了解到它们的出处,每一个成语都仿佛立了起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泱泱华夏五千年,留下多少辉煌灿烂的文明与智慧。其实,国学已化为各种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只是我们有时候浑然不觉。我去过汪大燮故居,门格心与窗栏板上的神话与故事,如草船借箭,八仙过海,实是叫人叹为观止。同时也彰示着古代匠人的精工细作与工匠精神。生活中,也处处皆有国学的影子,我们参加婚礼,最真挚的祝福莫过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我们念及亲恩,会想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同样出自诗经)。当我们教育孩子时,也会脱口而出: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便是孔子经典而伟大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