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784835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沁园春长沙却出现在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可见,高中语文把诗歌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而也就成为诗歌中的重中之重对以后的诗歌学习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而新诗是五四前后出现的,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用白话写的,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的,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的一种新诗体。五四之后对外国诗歌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所以高中语文在第一课选录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学习。2学习本课应该反复朗读,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真情,陶冶性情,填写新

2、诗。【学情分析】1. 初中学生学过沁园春雪,所以对作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共和国的缔造者,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对毛泽东的诗词名句耳熟能详,且有一定的认知。2.小学,初中时学生已经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诵读、背诵诗文的方法,初步养成了诵读学习的习惯,背诵能力比较强,对诗词比较感兴趣。3. 学生对词的格律特点有一些了解,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比如抓题目,看注释,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分析情景如何交融等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并于课外阅读更多的毛泽东诗词,欣赏他的狂草书法,体会这位诗人兼书法家的非凡风采。2. 介绍词的格律特点,帮助他们理

3、解诗歌的思想内容。3. 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接触过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名句,并尝试诗词创作或以本词词牌名进行学填新词。4.背诵本词。二、过程与方法1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可采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表读或集体诵读,自由读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养成诵读学习习惯。2然后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时通过抓关键词的基本方法,逐渐提高学生抓准关键词、分析意象,从而把握诗歌内容情感等的能力。3. 最后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鉴赏诗词

4、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在诗词的熏陶下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化积累。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诗词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发自我奋发向上的热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1词中描绘的图景,如“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等。2虚实结合,景中寓情,情中显志。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数词运用,富于力学美感;动词使用,出神入化;形容词的使用,渲染色彩;对颜色非常敏感。4. 对比、夸张、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2

5、补充古诗文例子来辅助解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他是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是书法家,一手狂草征服天下;他更是诗人,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用诗词彰显自己的万丈豪情。他,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透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走进诗词的殿堂,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二、诵读提示1结合课本插图欣赏毛泽东书写的沁园春长沙手迹诵读。略作评价:该手迹文字有一种气韵贯注的流动美,风格潇洒豪放。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要抓住“独”“立”“洲”等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抓住“看”和“忆”贯穿全词两条主线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三、诗词及相关知识介

6、绍(一)有关诗词介绍及诗词阅读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以前所学诗词并作收集。2引导学生结合沁园春雪,说说诗词的总体特点和阅读、鉴赏诗词的方法以及词的相关知识(提示:词的别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词的分类以及“沁园春”词牌名的格律等),并就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进行分析。3师生小结:(1)诗词总体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诗词是文学艺术中一朵鲜艳的奇葩,它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的骄子;它浓缩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历练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追求;它和心灵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关系,能够直接地、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我们可以透过诗词,认识作者,感受作

7、者的情感。诗词是反映生活、歌唱生活的艺术,我们可以透过诗词,感知生活。作品是有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艺术的再创造来源于读者的再创造,所以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鉴赏才可能进行。(2)阅读和鉴赏诗词的方法1)理解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把握技巧:推敲词句、捕捉意象、体会音韵、展开想象2)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词的意境,较完善地传达诗词的思想感情。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抑扬的变化,读出艺术美、意境美,做整体感知。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形成意象。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叫意境。3)默思回味诗

8、词的鉴赏往往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因此,隔一段时间应重新诵读品味,诗化自己的感情。再创造再评价共鸣(3)补充高考诗词阅读、鉴赏要求:1)鉴赏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 词的相关知识1)词是产生于隋唐兴盛于两宋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为:“曲子词”、“诗余”、“乐府”和“长短句”等。2)与近体诗相较,词在形式上独具特色:一、词是配乐的;二、词有一个音乐性的调名,即词调,通常称词牌;三、词分为数片,通常是上下两片;四、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不齐;五、每一种词调有不同的押韵位置。 3)词的分类: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4)词的流

9、派:豪放派和婉约派。(二)沁园春词牌1、词牌名沁园春,词牌名。由“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此得名。2、沁园春的格律:双调(上下阙不同调),114字,上阙13句,逢一(第一句也可以不用韵)三、七、十、十三句押平声韵,四平韵,下阙12句,逢一、二、六、九、十二句押平声韵,五平韵。上阙后九句与下阙后九句字数平仄相同,此调一般用较多的对仗句。3、引导学生浏览全词,找出韵脚。明确:上阙 秋 、头、流、由、浮(方言)。下阙游、稠、遒、侯、舟。4、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以前所学的词牌名。四、整体感知并鉴赏全词。(一)听教师背诵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通

10、过听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在听的过程中,把不会读和易读错的字词以及难解字词找出来。(二)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师生在交流中正音、释词。(1)正音沁园春(qn) 百舸(g) 峥嵘(zhng rng) 怅寥廓(chng lio ku) 挥斥方遒(qi) 浪遏飞舟() (2)释词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峥嵘岁月:不平凡的日子。峥嵘,本形容山势高峻,此处则为不平凡意。意气风发:精神振奋,气概昂扬。(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感受诗情,熟读成诵。(1)引导学生根据自我的听读感受激情诵读课文,并自评或同学互评。(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合理的

11、调整和补充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并抓住“独立”“寒秋”“橘子洲头”等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确的语序: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意为: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之水滚滚北去。 分析:这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展现出一幅以诗人为背景的艺术画面,为全诗定下了壮阔的基调。 (3)用“站立”“直立”等替换“独立”在比较鉴赏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适时引导学生重温历史画面,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补充背景:1925

12、年,正值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中国革命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确立,而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秋天,毛泽东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了躲避军阀赵恒惕的追捕,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长沙。在长沙停留期间,独自重游了青年时代经常和同学去的橘子洲,有感而作此词。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4)引导学生背诵唐朝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并

13、就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意境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5)引导学生找出“看”“忆”领起的句子,并抓住“看”和“忆”这两个贯穿全词两条主线的词语,以及穿引全文的“立”,“看”,“怅”,“问”,“忆”,“记”等关键动词和意象,分析全词。明确:“看”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忆”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诗人独立橘子

14、洲头,看到的是(意象)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漫江、争流的百舸、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竞自由的万类,真可谓是绚丽多姿、生机勃勃之景,于是济世沧桑之情油然而生: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怅”,课本注释说,它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其实,“怅 ”的本意是“望”,但“怅望”不是一般的望,而是心有所思,心有所想的望,是心有所念,心有所忧的望,也就是说“怅望”这个词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仰天俯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盛衰枯草?“主沉浮”

15、的深层含义是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百侣”与上阕的“独立”呼应。“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旧地重游,很自然地回忆起往昔不寻常的岁月。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评点、关心国家大事)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为粪土,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多么大的气魄。这几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谁主沉浮”。(板书:立 看 怅 问 忆 记)(6)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并采取学生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