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格律对联谱余德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782876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149 大小:5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格律对联谱余德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对联格律对联谱余德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对联格律对联谱余德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对联格律对联谱余德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对联格律对联谱余德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联格律对联谱余德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格律对联谱余德全(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余德泉对联格律对联谱 目录序一、引言二、联律从根本上说就是马蹄韵古今真正的联家基本上都按马蹄韵进行对联创作马蹄韵是对联独具的规则联律不能制造三、什么是马蹄韵四、马蹄韵的由来和发展沈约的声律理论已为马蹄韵的萌生奠定了基础马蹄韵在南朝已初见端倪唐代骈赋和律诗使马蹄韵的发展更加深入长联大量出现以后,马蹄韵的联律地位才得以确定下来五、马蹄韵在对联句脚上的运用全合式段合式间破式段合间破式变格式正格与变格的掺合及转换末句句脚的平仄要求六、马蹄韵在对联句中的运用联句的字数和节奏是决定马蹄韵句中运用规则的主要因素不同字数的联句对马蹄韵的运用不同节奏的联句对马蹄韵的运用领字的平仄问题七、怎样确定联句在对联中的平

2、仄格式把全联的句脚从总体上安排妥当确定联句在对联中的位置确定联句字数的多少八、句意在马蹄韵中的安排方式句意不同于段意句脚为“平,仄”或者“仄,平”,是句意在马蹄韵中的基本安排方式句意何以要用句脚为一平一仄的两个小句来表示九、马蹄韵与联句的层次性联句通常都只在一个层次上联句为并列成分时,有的可能退居第二层次不同层次的联句怎样按马蹄韵安排,完全由作者创作时的考虑所决定十、联句在马蹄韵安排中的特殊处理对重言的处理对感叹成分的处理对叠词的处理十一、可以不受马蹄韵约束的对联句脚押韵者拆词分总者多句连引者专名嵌入者句脚越递者依序排列者某些多技巧混用者十二、用马蹄韵规则指导断句与改错句可断可不断者句必须点断

3、者句不能点断者改错对联谱后记 修订补记附录马蹄韵与对联谱问题谈话录一、引言对仗工整和平仄协调,是对联规则的两大要素。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而今我们所说的对联格律,或简称“联律”。写对联应当要求合联律,联律不要求了,对联的本质就会失去,对联本身也会逐渐消亡。要求合联律,并不是说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写对联,都必须百分之百地做到,更不是说稍有打破者便不是好对联。偶有打破或者说局部性的打破,只要不伤大体,是允许的。对联有发生、发展的过程,其艺术也是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在其艺术不成熟的时期,由于联律尚未形成或者说没有定型,人们所写的对联,基本上只是局部性地合联律。即使联律已经定型了,由于认识、掌握和

4、运用也有一个过程,人们所写的对联有多少合联律,就要看其对联律认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认识、掌握和运用得好的,合联律就多,反之,合联律就少。而对联律认识、掌握和运用得好的,在广大楹联爱好者中,总是居于少数,这就决定了合联律的对联,总是没有不合联律的多。既然如此,那么,那些内容好又完全合联律的对联,就是对联中的精华。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对广大楹联爱好者做好提高工作。提高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理论指导。就是要从理论上阐明对联的规则是什么,使人们在对联创作时有所遵循。这种指导应当是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盲目的误导。这就要求楹联理论工作者,必须对联律有深入的钻研、正确的认识和系统的了解。如果

5、自己的认识还成大问题,却去指导别人,只会把人引入歧途。二是作品示范。就是要写出一些堪称上乘的作品,给人们借鉴。所谓上乘作品,就是健康的思想内容和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作品。所谓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首先就是指要合乎联律或者说基本合乎联律。二、联律从根本上说就是马蹄韵马蹄韵,又称马蹄格。谓联律从根本上说就是马蹄韵,这不是谁的主观臆断,而是对上千年来对联规则详细考察得出的结论。古今真正的联家基本上都按马蹄韵进行对联创作我国古代特别是明清两代的联家,基本上都是按马蹄韵进行对联创作的。由于代代相传,而今一些修养较高的老一辈的联家,在写对联时,仍然自觉不自觉地遵守马蹄韵的规则。笔者接触到的一些人,就是

6、如此。尽管他们讲不出系统的理论,但总是告诉笔者,其乃师训,合格的对联,就应当这样写。南岳汪涛先生是一位颇谙马蹄韵的联家。据他说,清道光年间有位举人赵仲飙,就是在衡山地区传播马蹄韵的先贤。汪之曾祖父从学于赵后,由子及孙,而今汪涛先生又成了马蹄韵在南岳等地的传播者。湖南长沙夏国权先生、望城蔡干军先生等,年轻时亦有过从师学马蹄韵的经历。近读谷向阳先生主编的中国楹联大典刘叶秋先生写的序言,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于平仄的安排,也要根据一般的原则,联语的句法长短,随宜调节,不宜胶柱鼓瑟。如近年所见山西某地名胜一联: 揽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柏翠松青,花香鸟语;容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天空海阔,鱼跃鸢飞

7、。 大体来说,此联对仗尚工,平仄也基本合乎要求;惟上联的“奔腾眼底”的“底”与“花香鸟语”的“语”,均属上声,音亦相近,遂觉沉闷而单调,以致下联与之相应的节奏,亦难振起为通畅宏亮之音。其实稍加调整,就能立即改观: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 如此以下联为上联;删去“揽”、“容”两字,颠倒一下“柏翠松青”、“花香鸟语”、“天空海阔”、“鱼跃鸢飞”四句的词语次序,即仍与原作文意无违,而音节抑扬可诵矣。 细读原联与刘先生的修改联,便会发现修改联比原联确实高了一筹。而这一筹之高,正是将平仄不合马蹄韵的原联,改得完全符合马蹄韵,“沉闷而单

8、调”的音节,变得“抑扬可诵”了。刘先生这个改动说明,刘先生的所谓对联平仄的“一般的原则”,指的就是马蹄韵。下面再看一些统计资料:中国对联大辞典 (顾平旦、常江、曾保泉主编)之“园林”部分,收对联357副,合马蹄韵正格者328副,占91.88;合变格者2副,占0.56;不合马蹄韵者27副,占7.56。中国楹联大辞典(裴国昌主编)之南京莫愁湖部分,收对联110副,合马蹄韵正格者98副,占89,合变格者1副,占0.9,不合马路韵者12副,占10.91。中国书院楹联(陈海波、邓洪波、雷树德编),收对联548副,合马蹄韵正格者466副,占85;合变格者12副,占2;不合马蹄韵者66副,占13。郑板桥对联

9、辑注(刁骏编著),收联154副,除2副尚有争议、一副可不按马蹄韵要求外,合马蹄韵正格者140副,占92.74;变格一副,占0.66;不合马蹄韵者10副,占6.6。陶澍诗联辑释(夏国权编注稿),收联28副,合马蹄韵正格者26副,占92.86;不合马蹄韵者2副,占7.14。魏源楹联辑注(魏寅编注),收联93副,合马蹄韵正格者90副,占96.7;不合马蹄韵者3副,占3.3。何绍基楹联辑注(魏寅注稿),收联486副,合马蹄韵正格者468副,占96.3,合变格者3副,占0.6,不合马蹄韵者15副,占3.1。曾国藩全集诗文(曾国藩著)“联语”部分,收曾国藩对联129副,除两副不受马蹄韵约束外,合马蹄韵正格

10、者120副,占94.49,打破马蹄韵者7副,占5.51。左宗棠全集诗文(左宗棠著)“联语”部分,收左宗棠对联67副,合马蹄韵正格者62副,占92.53,打破马蹄韵者5副,占7.47。彭玉麟联稿(于鲁湘辑),收联50副,合马蹄韵正格者44副,占88;不合马蹄韵者4副,占8。湘绮楼联语(王闿运著),收联104副,合马蹄韵正格者99副,占95.2,不合马蹄韵者5副,占4.8。天影庵联语(李篁仙著),收联85副,合马蹄韵正格者81副,占95.3,不合马蹄韵者4副,占4.7。寅清阁联语(姜济寰著),收联68副,合马蹄韵正格者63副,占92.64,不合马蹄韵者5副,占7.36。绮霞江馆联语(吴劭之著),收

11、联107副,合马蹄韵正格者95副,占88.79,合变格者l副,占1,不合马蹄韵者11副,占11.2。一法通及其他(吴獬著),收联62副,合马蹄韵正格者54副,占87.1,合变格者2副,占3,不合马蹄韵者6副,占12.87。悔晦堂对联(吴恭亨),收联826副,合马蹄韵正格者787副,占95.28,合变格者2副,占0.24,可不受马蹄韵限制者3副,占0.36,不合马蹄韵者34副,占4.12。邺花吟馆联语(曹秩庸著),收联150副,合马蹄韵正格者143副,占95.33,合变格者l副,占0.67,不合马蹄韵者6副,占4。闲吟楹帖选(刘振威著),收联273副,加上其镶嵌格联40副,凡313副。除一副可不

12、按马蹄韵要求外,合马蹄韵正格者295副,占94.5;不合马蹄韵者17副,占5.5。楚卿对联选(闻楚卿著),收联1290副,合马蹄韵正格者1233副,占95.6;变格l副,占o.08;不合马蹄韵者56副,占4.32。楹联稿存(夏国权著),收联38副,合马蹄韵者35副,占92.11,不合马蹄韵者3副,占7.89。钦坡诗联(祝钦坡著),收联88副,合马蹄韵者85副,占96.6;不合马蹄韵者3副,占3.4。静庵楹联集(汪涛著),收联1250副,合马蹄韵正格者1206副,占96.48,不合马蹄韵者44副,占3.52。以上统计,均取自手边的资料。从这个统计看,22个材料中,合马蹄韵正格者,最少的也有85,

13、多的甚至达到了96.7。如果马蹄韵不是对联的根本规则,人们在创作时就不会不约而同地遵守它,结果必然是五花八门,统一性即使有一点,概率也很小,绝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比例。而打破马蹄韵规则者,亦多为每边五句以上的对联。这有力地说明,马蹄韵之作为联律,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存在,是不以人们对它是否了解为转移的。马蹄韵是对联独具的规则对马蹄韵有所了解的人,都会下这个结论。马蹄韵本来首先是指对联句脚的平仄运用规则,因句脚平仄的安排牵涉到并制约着句中平仄的运用,于是句中平仄运用规则便不能不包括进来。对仗工整虽为联句构成的基础,但对仗并非对联独具的规则,对联句脚和句中的平仄运用规则马蹄韵更具特色。可以说懂对仗者

14、,即可以写对联,却未必能写出严格合律的对联。而今一般都知道对仗是怎么回事,在这种情况下,说联律从根本上说就是马蹄韵,理由就在这里。马蹄韵的平仄,句脚和句中的安排是不一样的。最初,对联都是短联,一般每句为五言或者七言,其句中平仄安排自然与律诗中的对仗句一致。后来联句的字数变得多少不定,这显然是受了骈赋、词、曲乃至散文的影响。联句字数既打破了五言和七言的格局,句中节奏变得多样,平仄安排便出现了新的规则而与律诗中的对仗句有所不同。句脚的平仄安排,则主要是从骈赋借过来的,有很强的规律性。这说明马蹄韵是律诗和骈赋等多种文学形式的规则有选择地综合运用的结果。越到后来,与其他语言文学形式的联系越广泛,越密切,马蹄韵的规则就变得越成熟,越完善。马蹄韵虽是律诗和骈赋等多种文学形式的规则有选择地综合运用的结果,但是它的规则却自成系统,与律诗和骈赋等几种文学形式的规则,都有所不同,是独立于这些规则之外的又一种规则。这种规则用于对联之中,便奠定了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具有其他文学形式不可取代的地位。有鉴于此,我们就必须从全新的角度和高度去认识对联本身,否则我们的创作就会受到影响。而今有些人,只谙于诗律,一味地用律诗的规则来套对联。结果,在对联的理论上总是陷入困境,创作上也难免出格。其原因就是眼光局促,墨守成规。他们没有看到对联规则早已冲出了律诗对仗句的框架,仍然习惯于自己熟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