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的研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78183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的研究摘要:学生体质存在的问题看似影响的是个体,实则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体育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关键词: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1、 研究目的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作为教学目标之一。3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体、增智、育德和培养人的能力、意志力、提高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是众所周知的。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现代社会正朝着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了,如何使学校体育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跨世纪人才方面发挥积极、深远的作用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由于旧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中国学校体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用一种注入式和被动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以至在部分学生中产生了厌

3、学体育现象,这些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学校体育教育后,一旦走出校门,竟永远地与体育永别了!这不能不说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悲哀。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二期课程改革的启动和全面实施,各种新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模式的不断涌现,其中较有代表性且为大家普遍公认的当推“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它是以学生的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即: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着眼于未来,教会学生会学,会实践,善实践。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锻炼实践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身体锻炼的过程,因此不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摇篮和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不仅要增强体质,学习体育的技术、技能,而且要从培养学生对

4、体育的兴趣、爱好入手,使之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惟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贯穿一生的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保持一种持续性、独立性的体育健康能力,使自己终身受益。为此,本人通过对各文献体育锻炼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力图发现问题,探究规律,寻找出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规律、途径和方法。2、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我国小学生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查找相关体育兴趣及体育习惯研究的书籍,期刊,学术报告,学术会议论文。2.2.2 逻辑推理法3、结果与分析3.1 对体育锻炼基本知识缺乏足够认识长期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

5、生各个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保证学业的顺利完成。然而,许多小学生对体育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无数的大小考试,学生不得不争分夺秒。“ 时间与成绩成正比”的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根深蒂固,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全部用于上课、学习。有些学生甚至认为“ 参加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有些学生想锻炼,但又不知道怎么练。由于偏见和锻炼知识的缺乏,不少学生放弃了体育锻炼,结果或多或少地出现视力减退、精神不集中、失眠、学习效率下降等影响学习的现象。3.2 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严密组织,严格纪律,重视教师作为学生的

6、主导者的地位和作用,重视“ 三基”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普遍存在,它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极大地扼杀了为数众多的学生对体育的兴趣。43.3 教学内容重复单一由于受教学大纲的约束,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体育教学,比如跑、跳、投等田径项目,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年年开课,这种要求高、重复乏味的竞技内容让学生望而却步,但又没有选择权,只能被动应付。长此以往,对体育课产生了抵触心理,对体育课、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逐渐减弱。3.4 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使用“ 选拔式”的统一考试标准,忽视区别对待的原则。相对于素质较好,体育

7、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需要经过努力就能轻松过关,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因而失去了上课和体育锻炼的兴趣;对那些体质较弱,身材矮小、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通过考试,由于要求过高,压力太大,因此他们对体育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兴趣。53.5 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社会和家庭条件优越,父辈、祖辈溺爱子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习,忽略了意志品质的培养,造成学生意志薄弱,经受不了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许多学生在体育课或锻炼的时候怕苦、怕累、怕脏、怕出汗、怕受伤。有些学生还认为“,升学考不用考体育,何必去受苦受累,自讨苦吃”,这种认识也导致学生在学习、锻炼中缺乏毅力和积极性

8、,体育锻炼的频率大为降低。3.6 体育器材、运动场馆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器材、运动场馆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设施的建设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器材、场地明显不足。经济落后地区的小学,经费一般比较短缺,体育器材陈旧、缺乏,运动场地少,条件差,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调查发现,课余时间参加锻炼必须提早抢占场地,去晚的学生只能“ 望场兴叹”。场地、器材有限,条件差, 使不少学生常常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大大降低,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减少,甚至放弃。4、培养小学生体育习惯的对策4.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学的艺术性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

9、在于如何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他的品德、修养、形象,甚至是言行举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满腔热情地去教学,在教学中以熟练、优美的示范动作,生动有趣的讲解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育教师的衣着打扮、精神面貌、形象表情也能给学生增添视觉上的美感,使学生向往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中感到愉悦,并在愉悦中接受学习。4.2 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6培养体育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和有效的有:一是建立学校运动队,既能起到形象宣传的作用,又能让不爱好体育的人切身感受到体育的美与乐趣;二是开展与校内外

10、的教师间比赛和学生间比赛,通过观察比赛,从而激发兴趣;三是开展校运动会,运动会的“明星效应”、“荣誉效应”等都能使人对某项运动念念不忘,有助于产生兴趣。4.3 激发学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提高体育兴趣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情绪场景,它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体验,进而产生学习动机,其本质就是教师利用一切手段,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教师要用自己积极的情绪,真诚的态度以及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去影响学生,并在教学中不断采取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练,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和锻炼。4.4灵活组织教学,以增强体育兴趣,教师

11、要掌握好教材的难易度,结合教材的内容,根据场地和器材等实际情况,适当地编排一些竞赛性游戏去练习,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创造趣味情绪,激发兴趣,活跃气氛。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避免了动作联系的枯燥感和单调感,给学生增添了其乐无穷的新鲜感,从而达到累而想练,疲而不厌,爱好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74.5 兴趣便是他们的向导例如 , 激发兴趣学法是创设一种活动的情景 ,或气氛 ,让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 ,通过气氛的感染 ,使他们自觉地去看、听、练。有位教师在组织身体素质练习时 ,一改传统的教师讲什么学生做什么的方式而是教师先提出练习要求 ,学生开动脑筋 ,设想各种动作 ,达到要求 ,即完成任务。8

12、当学生二人一组共同完成需要两脚和两手同时着地的造型动作时,全班四十多名学生做出了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动作造型,显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乐学、会学和要学。另外 ,在校内外的体育活动中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 ,发挥其优势 ,激发其主动性;当受到挫折时 ,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 , 以增强自信心。由此 , 激发运动的主动性 , 促使体育习惯的形成。4.6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学校体育不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解,自学得之”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要

13、善于引导,严格训练。以教师在示范指导中的诱导学练为例,学生在学习锻炼过程中,首先,是依赖于教师所进行的教育和教学,并经过自己的神经中枢机能,将外界的刺激内化为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此时教师不能用盲目的示范去替代学生的内化活动,而应以科学的示范和指导为学生的内化活动作铺垫,促进学生的内化活动。其次,在新旧知识、技术的沟通中“点化”学法9。知识有系统 ,动作有规律,教师适时的“点化”,会使学生明白知识间的联系 ,动作间的关系,从而悟出学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想,如在学习鱼跃前滚翻时 , 启发学生联想已学过的团身前滚翻、前滚翻分腿坐、双杠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和前滚翻腾跃等动作,通过联想 , 可以触类旁

14、通,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活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5 结论与建议5.1科学运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促进发育。但是,如果体育锻炼违反科学或进行不当,也会给身体带来危害。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体育锻炼效果的好坏呢?锻炼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如果运动量太小,用不着动员内脏器官的潜力,就可以担负下来,这样就达不到提高内脏器官机能的目的。如果运动量过大,超过孩子的生理负荷,就会脉搏急促而微弱,出现头晕、恶心。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处于发育期,机能还不完善,因此千万不要运动量过大。怎样掌握好适宜的运动量呢?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测定脉搏。因为身体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供能物质的氧化。能

15、量消耗越大,需要的氧气越多,血液循环也相应加强,心脏的收缩频率和收缩力量也增加。因此,运动量越大,脉搏越快,脉搏恢复正常的时间也越长。所能脉搏是衡量运动量的良好生理标准。测量脉搏,最好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因为这个时间脉搏比较稳定。如果锻炼后的第二天早晨,脉搏恢复到正常,说明运动量适宜。如果第二天脉搏比往常快,第三四天还这样,说明运动量大了。体力没有恢复,应该减少或休息一段时间。运动量是否合适,除了测定脉搏以外,还要参考自我感觉。如果锻炼后,经过一夜时间疲劳消除,第二天孩子精力很旺盛,情绪十分饱满,说明运动量合适。如果第二天疲劳没有消除,运动者没有精力,萎靡不振,周身无力,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调整

16、。运动者的食欲也是观察运动量是否合适的一项指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孩子的胃口好了,食欲增加,身高和体重都增加较快,说明运动量适宜。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孩子的胃口不好,食欲下降,甚至见到食物有厌烦感,说明运动量过大了,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影响身体健康。10运动量合适,运动者的睡眠好,不仅睡眠时间长,而且睡得深沉,这样有利于解除疲劳,恢复体力,促进生长发育,也就是运动和睡眠成了良性循环。反之,由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孩子虽然感到疲劳,但睡不好。这样,不但不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还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甚至罹患疾病,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即调整运动量,或暂时休息一段时间,再从小运动量起进行锻炼。 5.2巩固练习练习是形成习惯的必要条件,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必须付诸实践,只有坚持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