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776728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目录第一章 导论1一、课程说明1二、基本概念1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4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贸易理论4第二节 列宁的国际贸易理论4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4第三章 比较成本说与古典国际贸易模型4第一节 绝对成本说4第二节 比较成本说5第三节 基于比较成本说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5一、分析工具5二、贸易前均衡5三、古典国际贸易模型6作业6第四章 相互需求原理6第一节 相互需求原理6第二节 提供曲线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6一、贸易条件6二、提供曲线6三、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6第三节 有关需求的其他国际贸易理论6一、收入、偏好与国际贸易7二、代表性需求假设

2、7思考7第五章 要素禀赋论及其拓展7第一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7一、假定前提7二、概念7三、H-O定理7四、模型7第二节 对H-O模型的实证检验8一、里昂惕夫之谜8二、对谜的解释8第三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拓展8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8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8第六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8第一节 当代国际贸易的变化8第二节 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8一、外部规模经济引发的贸易9二、内部规模经济引发的贸易9三、克鲁格曼模型9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9思考9作业9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10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源泉10一、生产要素的增长10二、技术进步10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贸易效果10一、消费

3、效应10二、生产效应10第三节 增长对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影响10一、小国增长的贸易影响10二、大国增长的贸易影响10总结:自由贸易理论11自由贸易理论的长处、缺陷11背景知识:经济自由主义11“拉美化”问题11“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11第八章 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11一、重商主义11二、李斯特11三、凯恩斯主义11四、新贸易保护主义11五、保护贸易的其他理由12第九章 管理贸易理论与政策12第一节 关税12一、概念12二、关税的经济效应12第二节 非关税壁垒12一、进口配额与进口许可证12二、“自愿”出口限制13三、其他非关税壁垒13第三节 鼓励出口与出口管制措施14一、出

4、口信贷与出口信贷国家担保14二、出口补贴14三、倾销16例一:欧盟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关税16例二:中国彩电被欧盟征收反倾销关税17启示:如何应对反倾销18市场经济地位问题18第四节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19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回顾19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方向19作业20第十章 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21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及其基本形式21一、定义21二、形式21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21一、贸易创造21二、贸易转移21第三节 经济一体化的实践21一、欧盟21二、APEC、NAFTA、ASEAN23第四节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23一、上海合作组织23二、两个CEPA23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3四

5、、中国参与经济一体化的新动向24作业25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25第一节 国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5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外贸战略25第十二章 世界贸易组织(WTO)25第一节 从GATT到WTO25第二节 WTO的职能、规则及宗旨26第三节 中国与WTO26一、加入WTO的历程26二、加入后的表现26三、保护期结束后的挑战27作业27进一步阅读的书目27第一章 导论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2本课程内容在经济学中的地位3本课程的内容(1)纯理论(2)政策(3)制度二、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2005年:2国际贸易结构(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6、2005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2005年中国进口商品结构:(2)国际贸易地区结构中国2004年国际贸易地区结构: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EU)的贸易总额达1,772.8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33.6;其次为美国达1,696.2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34.3;第三位是日本,达1,678.7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25.7。与香港、东盟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分别是1,126.7亿美元和1,518.8亿美元。贸易额与前年相比的成长率以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最高,分别是55、50.3、42.5。3对外贸易依存度2004、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接近70%!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

7、论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贸易理论背景知识: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国际贸易理论阅读材料:杨圣明著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新探,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相关网站:马克思主义研究网http:/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价值第二节 列宁的国际贸易理论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中提炼出来阅读材料:北京外贸学院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国际贸易,1959年资本输出、世界市场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伊曼纽尔:不等价交换弗兰克:白银资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第三章 比较成本说与古典国际贸易模型第一节 绝对成本说强调是对国际贸易成因进行解释的第一个理论背景知识:亚

8、当斯密与国富论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严复最早译为原富)一书蜚声于世。1723年生于苏格兰的柯科迪。1737年入格拉斯哥大学。1740年转赴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回故乡。17481750年冬在爱丁堡公开讲学,内容有修辞学、历史和经济学。1751年1月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次年改任伦理学教授。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任教期间,参加市长组织的、讨论贸易的俱乐部。在那里结识一些大商人,接触到详细的贸易材料,有利于日后写国富论。在其影响下,该市商人不久即赞成谷物的自由贸易。1763年受聘为布克莱希公爵的私人

9、教师。次年,陪同公爵出游欧陆。在巴黎会晤重农学派的F.魁奈和A.-R.-J.杜尔哥。这对斯密的经济思想有一定影响。1766年回国。在1767年5月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前,已返乡致力于国富论的写作。此书于1776年出版。出游欧陆期间,在日内瓦会晤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在巴黎时,除魁奈、杜尔哥外,还晤及哲学家P.- H.-D.de霍尔巴赫、银行家兼政治家J.内克等人;而与A.莫尔莱的深交,使之成为国富论的法文译者。斯密处于英国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制转变的时期,国内还存在着相当多封建经济,贵族地主在政治上还处于支配地位,这就决定国富论在反对重商主义的同时,必须反对封建主义。因之,该书既攻击特许公司的垄断

10、,也攻击地主阶级的不劳而获。斯密深知,不这样便无法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路。国富论出版不久,便对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影响。1778年和1780年英国先后开征房产税和麦芽税,似受它的启发;而最著者则为1786年的英法商约。其互减关税的规定,与重商主义的作法大相径庭,显系符合斯密的自由贸易主张的。1784年对东印度公司建立政府监督的法案,则以其限制特许公司的权力而受到他的赞扬。1777年斯密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和盐税专员,移居爱丁堡。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逝世。终身未婚。图例结论错误第二节 比较成本说强调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背景知识:李嘉图与古典经济学谷物法及其影响假定(强调经济学分析

11、方法)内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如何理解“比较成本”缺陷:为理论后来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强调与H-O模型的连续性第三节 基于比较成本说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一、分析工具结合微观经济学内容介绍分析工具1生产可能性曲线明确一种要素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征:边际机会成本不变2无差异曲线明确国际贸易理论中使用的是社会无差异曲线3价格比率线明确价格比率线的斜率4比较优势如何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判断比较优势二、贸易前均衡均衡如何实现均衡的含义:边际机会成本等于价格比率单要素下的特殊情况:生产的完全专业化三、古典国际贸易模型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决定了比较优势和不同的价格比率价格比率的差异引发了贸易贸易的发生影响

12、了价格、生产和消费贸易的结果:贸易后均衡作业在古典国际贸易模型中,假定有A、B两个国家,A国有100个单位的劳动,B国有90个单位的劳动。如果A国生产1单位X产品需要1个劳动,生产1单位Y产品也需要1个劳动;B国生产1单位X产品需要3个劳动,生产1单位Y产品需要2个劳动。根据以上条件画出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哪个国家生产X产品具有比较成本优势,哪个国家生产Y产品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第四章 相互需求原理第一节 相互需求原理背景知识:约翰穆勒与古典经济学的巅峰相互需求原理的意义:一般均衡第二节 提供曲线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一、贸易条件含义贸易条件的恶化与改善如何在图形中表示贸易条件的变化

13、二、提供曲线背景知识:马歇尔与新古典经济学如何推导提供曲线三、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提供曲线如何决定了均衡的国际交换比率提供曲线的变化如何改变国际贸易均衡第三节 有关需求的其他国际贸易理论背景知识:经济学中的供求之争一、收入、偏好与国际贸易恩格尔定律因偏好不同而产生的贸易二、代表性需求假设前提:人均收入相近内容延伸:引出产业内贸易问题,留在第六章分析思考能否用代表性需求假设来解释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的贸易?第五章 要素禀赋论及其拓展背景知识:瑞典经济学家、瑞典学派、瑞典的福利国家经济学家中的著名师徒强调要素禀赋论与比较成本说的继承关系第一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一、假定前提强调H-O模型的两要素假定与李嘉

14、图模型单要素假定的区别在放松假定的基础上引出了下一章的新贸易理论二、概念要素密集度:对产品生产而言要素丰裕度:对国家要素禀赋而言三、H-O定理强调定理推导的逻辑过程四、模型强调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别贸易影响:价格、生产、消费贸易结果:均衡的实现贸易获益:对一国出口产业生产者和进口竞争产业生产者的不同影响复习微观经济学内容: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第二节 对H-O模型的实证检验一、里昂惕夫之谜背景知识:里昂惕夫与投入-产出分析谜为什么产生二、对谜的解释要素密集度逆转贸易壁垒人力资本自然资源结论:H-O模型并没有错,但需要改进第三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拓展背景知识:萨缪尔森与现代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