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选修(3-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774759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选修(3-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人教版选修(3-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人教版选修(3-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人教版选修(3-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人教版选修(3-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人教版选修(3-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版选修(3-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人教版选修(3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word说课稿邓长勇一、教材分析本章是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也是高中阶段基础的内容之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路学习的基础,要让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规律,并能够应用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解决较繁复的问题,难点是电表的改装,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了大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构造。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关问题。2进而利用电路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表改装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归纳、小结把知识系统化。(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敏变通和运用。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教学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难点:难点是电表的改装。四、教法、学法教法:根据本节课内容较容量较大,系统性强而且有初中学习的基础的特点,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如:学生自己总结的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学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突出主体性。因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变学会为会学,是改革传统教学的巨大课题。五、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内容(二)新课讲解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这方

3、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串联和并联加以对比,学生简易理解和记忆。老师点拨: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例外,引入电势来分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高中和初中的区别,也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学生自己先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并合适拓展)(1)串联电路 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I=I1=I2=I3=- 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3+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R1+R2+R3+ 电压分配:U1/R1=U2/R2U1/R1=U/Rn个相同电池(E、r)串联:En=nEr

4、n=nr(2)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U3=- 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等于各支路电流强度之和。1+I2+I3+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1/R=1/R1+1/R2+1/R3+对两个电阻并联有:R=R1R2/(R1+R2) 电流分配:I1/I2=R1/R2I1/I=R1/R再由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几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一个电阻的几分之一; 若例外的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 若某一支路的电阻增大,则总电阻也随之增大; 若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将减小; 当一个大电阻与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电阻。2电压表和电流表串、并联规

5、律的应用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1)表头G:构造(从电路的角度看):表头就是一个电阻,同样遵从欧姆定律,与其他电阻的例外仅在于通过表头的电流是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来的。原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为后续知识做准备)(2)描述表头的三个特征量(三个严重参数)内阻Rg表头的内阻。满偏电流Ig:电表指针偏转至最大角度时的电流满偏电压Ug:电表指针偏转至最大角度时的电压,与满偏电流Ig的关系Ug=IgRg因而若已知电表的内阻Rg,则根据欧姆定律可把相应各点的电流值改写成电压值,即电流表也是电压表,本质上并无差别,只是刻度盘的刻度例外而已。通过对P50的思考与讨论”加深这方面的认识。(3)表头的改装和扩程(综合运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关于电表的改装要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即表头内线圈容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g减允许加的最大电压(Ug谑有限制的。让学生讨论,推导出有关的公式:要测量较大的电压(或电流)怎么办?通过分析,学生能提出利用电阻来分压(或分流)。然后提出:分压(或分流)电阻的阻值如何确定?通过例1、2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大凡公式。(三)小结:对本节内容做扼要小结(四)巩固新课:1、复习课本内容2、完成P52问题与练习:作业4、5,1/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