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以知识为中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773384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育以知识为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数学教育以知识为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数学教育以知识为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数学教育以知识为中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数学教育以知识为中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育以知识为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育以知识为中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育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研究报告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琥硕中心完小课题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数学教育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包含知识技能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发展,但仅仅知识技能的发展还不是人的发展的全部,并且学习什么知识以什么方式掌握知识对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也不例外,这是因为:1、关注人的发展是数学课程发展的时代性要求。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为主线,这就更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

2、趣,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关注人的发展成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1)从数学教育与21世纪社会发展更紧密的结合提示了数学教育价值观的变化,数学素质己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数学课程应该突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并且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2)小学数学课程在考虑到数学自身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发展规律,并通过课程去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3)小学数学教育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以“双基”为主的认识上,也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和一般能力上。(4)小学数

3、学教育构建都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它是贯穿整个课程的主线。二、研究的目的小学数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为了实现小学数学教育从以知识为本,转变成以人为本的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围绕这一目标我们确立的目标是: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让学生从自己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数学学习过程去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构建数学知识,健全自己的人格。三、研究的具体过程(一)加强学习,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4、,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为此我校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组织教师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1、邀请专家来校作讲座。在课题的实施阶段,我们邀请市教研室的吴东晓主任来校讲座,讲如何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并与全体数学教师座谈,讨论数学教学的困惑和体会,及时指出教学中的偏差,保证了课题实验的科学性、有效性。2、学校有计划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每小周周六下午的业务学习时间对全体老师进行业务讲座(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普遍问题,进行理论和案例学习);二是鼓励老师每人订二到三份教学刊物,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并在每大周组织集体活动,时间为:每月第

5、一大周周四为集体备课日(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规定具体班级周五为讲课、评课、二次讲课日,(调整后的教案回归课堂,二次讲课由同年级组的另一位教师主讲)。两位主讲教师先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然后发挥集体的作用,设计教学流程。评课从以上教师文化、专业成长手册的专业知识方面着手。把个人的学习结果和体会进行交流,这样作主要是为了通过资源共享,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发挥集体的力量。三是通过“一课多上”,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同一课,由两个老师上,大家相互听后,相互评价;同一课,由几个老师共同备课,由一位老师在几个班上同一课的内容,每次同年级组的老师及学校领导参加活动,提出

6、建议后,再由同一个人到其他的班级上。3、针对实验中的难点和困惑进行专项研究。随着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课题实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如何创设课堂情境让数学课贴近学生生活;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数学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通过专项研讨,让教师们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数学教学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理论。(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学习会使学生心情紧张,良好的课堂气氛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种“安全感”。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

7、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是尊重、信任、关心和支持学生,避免对学生做出强制性的命令、决定,努力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宽心,没有心理压力的和负担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时间,精力去自由想象和创造。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收获,教师给予及时地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三)转变教师的

8、教学方式1、创设以人为本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的学习充满生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能充满着数学。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也就要求学习内容以人为本。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习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1)导入新课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

9、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周长的比较时,因我们处在农村牧区,当出示“用长度一定的围栏,再空场围羊圈,围成长方形圈的羊多还是围成正方形圈的羊的多”题时,因这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学生情绪空前高涨,思维活跃,他们带着疑问积极思考、探索,从而使数学课变的饶有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2)理解新知生活化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在新知的教学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教学中我们除了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

10、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注意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理解新知。总之,要创设以人为本的学习内容,必须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走生活化的道路,开放学习内容,或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或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理解新知,让学生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才能放飞学生心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格,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科学合理地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提供空间。(1)找出教材的不足,主动驾驭教材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数学教材是通用的、共性的。有的课时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朝

11、代详尽的学习材料,也不能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也不很难反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材不是完美无缺的,有的教材侧重于数学技能的训练,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对于这些教材,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力量根据教材内容,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主动驾驭教材,合理调整教材,对教材进行教学教法的加工,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更切合学生的实际,适应教学的需要。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高。(2)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

12、学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学习数学,并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先试后讲,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3)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现代教育认为课堂教学首先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首先不是教师的教授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品质和数学素质得到训练。(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1、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

13、情境,设计自主学习的问题,对于新授知识让学生先尝试一下,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暴露出思维的缺陷,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2、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我们知道:现代社会要完成一项任务,单靠一个人是难以完成任务的,必须依靠集体的合作。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以来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合作学习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合作 ”也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教师在备课时认真了解学生,预计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均要有一预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要发挥学生之

14、间的优势互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过程,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交流的时间,避免盲目的,走过场的教学行为。合作学习要选好合作的时机。在刚刚进行合作学习时,我们的课堂也出现过不论问题的难易,都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一二分钟就草草收场,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的气氛跃,一节课下来,完成不了教学目标,学生没有收获。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召开了多次研计会,并邀请语文、外语等学科的教师共同参加,经过大家的多次讨论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要在学生感到困惑时;一个人不能独立完成时;同学们意见不一致时;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的突破等方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成功

15、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教师对各个小给的合作学习必须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力,在别人发言时能够对自己的见解进行修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要让学生敢于向同学、老师挑战,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辩认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时,要有理有据,培养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进行推广的能力。只有经过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实效。3、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数学教学是努力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获得感受、经验与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得以沟通的活动。因此,数学学习

16、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应当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我们在安排学习内容时,首先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在丰富的、具有现实背景的研究活动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有关数学结论。其次注重实效探究的过程。在引入新知识时,提出需要探究才能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不再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情感。4、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也是开放的。因此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进行开放教学。(1)教学问题的开放:让学生来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在教材中经常出现插图,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开阔学生的思维,在进行应用题训练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两个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