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整理(DOC 7页)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76822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整理(DOC 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整理(DOC 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整理(DOC 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整理(DOC 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整理(DOC 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整理(DOC 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整理(DOC 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 (山东枣庄卷)2007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

2、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7A 8D 9C(浙江衢州卷)2007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3、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19、遂:于是,就 寝:睡觉 但: 只3分,每题1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

4、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湖北荆州卷)2007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 )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

5、是:(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2.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闲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仙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9、消散(或“消歇”“散去”) 门 院子(或“庭院”) 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10、B(2分) 11、太阳快要落山了,

6、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1分,每对一处给0.5分) 以上共8分(山东淄博卷)2007(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7、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户: 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8、门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9、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

8、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 (浙江湖州卷)2007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18.翻译句子。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17. 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1

9、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19.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德州市二七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月色入户 怀民亦未寝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0.答案:门 睡觉评分:每小题1分,共

10、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12.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006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11、)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3 1 念:考虑、想到 步:散步、漫步(每空0.5分)4 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5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

12、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2009全国各省市答谢中书书中考试卷全解读1.台州市(09 浙江省)(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

13、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19.B评分标准:3分。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0.自从(南朝的)谢

14、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记承天寺夜游(一)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一)19、遂:于是,就 寝:睡觉 但: 只3分,每题1分)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3分,意思符合即可)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