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考试名解大题整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763380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喉考试名解大题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耳鼻喉考试名解大题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耳鼻喉考试名解大题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耳鼻喉考试名解大题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耳鼻喉考试名解大题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鼻喉考试名解大题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喉考试名解大题整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解窦口鼻道复合体( OMC):以筛漏斗为中心的一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危险三角区:由于面部经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股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病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任克氏间隙 ( keinke 间隙):在声带边缘上皮层缓和声韧带之间有一潜在的间隙称为。过度发声或喉炎时易在痰处造成局限性水肿,形成声带息肉。利特尔区:鼻腭动脉,筛前动脉,上唇动脉,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相互吻合形成动脉丛,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鼻中隔偏曲: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和症状如鼻

2、塞,鼻出血和头疼等。听骨链:听骨为人体中最小的一组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相互衔接形成听骨链,介于鼓膜和前庭窗之间,将鼓膜感受到的声波传入内耳。咽峡:由上方的悬雍垂和软腭骨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共同构成的一个环形狭窄部分,Corti 氏器(螺旋器) :位于基底膜上,自蜗底至蜗顶全长32cm,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听阈:声音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才生听觉,每个频率能听到的最小声音为。嗅沟:又称嗅裂,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为界,其上方鼻甲和鼻中隔之间的间隙。吴氏鼻 - 鼻咽静脉丛: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部有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称为

3、。常是鼻腔后部出血的主要来源。鼓室积液:分泌性中耳炎鼓膜是弧形液平面,头位变动仍保持与地面平行,有时可见气泡。眩晕: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位置错觉。声阻抗: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要克服一定阻力与抵抗。声门:声带张开时,出现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空气由此进出,为喉最狭窄处。筛漏斗:半月裂向前下和外上逐渐扩大的漏斗状空间谓筛漏斗,从前上向后下依次有额隐窝,前组筛窦开口和上颌窦开口等重要结构。咽淋巴内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咽淋巴环,若咽部感染或肿瘤不能为,内环局限可扩散转移至咽淋巴外环。突发性耳聋: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在3 日内听力急剧下降

4、。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粘膜炎症,常波及鼻窦或咽喉部,传染性强。潜伏期 14 天。慢性鼻炎:是鼻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主要特点是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加,病程数月以上,反复发作。鼻中隔偏曲:凡是鼻中隔的上下或前后径偏离矢状面,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者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者,均称。 。鼻中隔穿孔: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鼻中隔的任何部位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永久性穿孔,使两侧鼻腔想通。鼻石:异物在鼻,鼻窦内滞留时间过长,炎性分泌物日久蒸发,浓缩分解出有机盐类,逐步沉积于异物表面,以此为核心,逐渐形成结石,称为。鼻息肉:是中鼻道,鼻窦粘膜由于水肿而突出的炎性组织,是多种机制导致

5、的慢性炎症过程的终末产物。鼻内镜手术 /NES:是指在光学系统和监视系统支持下,应用鼻内镜及其特殊手术器械,经鼻腔进路略施行鼻腔,鼻窦,鼻眶,颅底区域手术的技术。急性咽炎:是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及其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急性鼻炎。多发生于秋冬及冬春之交。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组织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见于成年人,病程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部粘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在季节更替、气候变化时容易发病。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

6、反复发作或因腭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急性腺样体炎:常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发生。多为细菌性感染,部分也可由病毒感染引起,患儿常有畏寒,发热,鼻塞,张口呼吸,哺乳困难腺样体面容: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颌面部骨骼发育不良,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扁桃体周脓肿:为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早期发生蜂窝织炎,继之形成脓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睡眠时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鼻咽纤维血管瘤:

7、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致密结缔组织,大量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常发生于 1025 岁青年男性,故又名“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纤维血管瘤”喉阻塞:因喉部或其邻近组织的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狭窄和阻塞,引起吸气型呼吸困难,呈后阻塞三凹症,四凹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剑突下凹陷,+肋间隙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中耳其他各部也有轻微的炎症,本病多见于儿童。中耳胆脂瘤:非真性肿瘤,为复层鳞状上皮在中耳腔堆成长积成团块,内含胆固醇结晶,有异臭,可破坏周围骨质,出现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贝尔面瘫:指原因不明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逐

8、渐加重的面瘫,不伴有其他疾病,有自然恢复倾向,2W-2M耳硬化症:以内耳骨迷路包囊之密骨质出现灶性疏松,呈海绵状变性为特征的颞骨岩部病变,又称耳海绵症,临床以双耳不对称性传导性聋为特征自听增强现象:患者自语声小,咬字吐词清晰,为自听增强现象。韦氏误听 : 在嘈杂环境中感觉听力改善,称为韦氏误听。卡哈切迹:骨导基本正常,表现为 0.5-2khz 不同程度下降,但 4khz 接近正常。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其病程多变,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为其主要症状急性鼻炎: 早期症状多为鼻腔和咽喉部出现鼻痒,刺激感,异物感或烧灼感,自觉鼻腔干燥,然后出现疲劳,头

9、痛,畏寒,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大题急性鼻炎并发症: 1)急性鼻窦炎。2)中耳炎。 3)鼻咽炎,咽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肺炎。4)泪囊炎,结膜炎。局部治疗: 1)抗病毒治疗。 2)减轻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3)局部治疗:血管收缩剂滴鼻。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鼻塞慢性单纯性鼻炎间歇性,交替性慢性肥厚性鼻炎持续性鼻涕略多,粘液性不多,粘液性,粘脓性病理鼻粘膜血管扩张,慢性炎症粘膜及粘膜下骨质局限性弥粘膜腺分泌增加漫性增生肥厚耳鸣闭塞感无可有前置镜检查下鼻甲粘膜肿胀,表面光滑,下鼻甲粘膜肥厚,呈结节状,暗红桑葚状下鼻甲探针触诊柔软,有弹性硬实感,无弹性对麻黄素反应明显不明显治疗非手术

10、治疗一般手术治疗鼻窦炎:1 )急性: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2)慢性:由 G+(金黄色葡萄球菌) 。鼻窦炎病因: 1 )感染因素:病毒,真菌,细菌,临近器官,外界。2)变态反应和免疫学因素。 3)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全身症状: 1)急性:烦躁不安,畏寒,发热,头痛。2)慢性:较轻,不明显。局部症状:1)鼻塞。 2)流脓涕。 3)嗅觉障碍。 4)局部痛及头痛。 5)视觉障碍。急性鼻窦炎的头痛特点:1)急性上颌窦炎:位于上颌窦前壁,晨起轻,午后重。2)急性额窦炎:前额部,晨起后明显,渐加重,中午最明显,午后渐减轻,夜间可全部缓解。3)急性筛窦炎:内眦或鼻根处,程度较轻,晨起明显,午后减轻。4)

11、急性蝶窦炎:定位较深,眼球后或枕后钝痛,晨起轻,午后重。体征: 1)鼻甲肿胀。 2)鼻道脓性引流。3)急性鼻窦炎可有局部压痛和扣痛,受累鼻窦窦壁处明显。分类:急性鼻窦炎,急性复发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炎治疗原则:改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方案:全身用药: 1)抗生素 2)糖皮质激素3)抗组胺药。局部用药: 1)减充血剂2)局部糖皮质激素 3)生理盐水冲洗。局部治疗:1)上颌窦穿刺冲洗2)额窦环钻引流。3)鼻窦置换治疗。4)鼻内镜下吸引。外科手术:传统,鼻内镜。变态反应性鼻炎分类: 1)季节性反应性鼻炎。2)常年性反应性鼻炎。发病两个阶段:致敏,继发。临表: 1)鼻痒,多次阵发

12、性喷嚏。2)大量水样鼻溢。3)鼻塞。 4)嗅觉减退。特异性检查:反应性皮肤试验;IgE 测定。并发症: 1)支气管哮喘。2)变应性鼻炎。 3)过敏性咽喉炎。4)分泌性中耳炎。治疗: 1)避免接触过敏原。2)药物:抗组胺药,减充血剂,抗胆碱药,肥大细胞稳定剂,糖皮质激素。 3)特异性免疫疗法。4)其他。鼻中隔偏曲临表: 1)鼻塞。 2)鼻出血。3)反射性头痛。鼻中隔偏曲治疗: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经典方法: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鼻中隔血肿和脓肿:鼻中隔血肿为鼻中隔软骨膜或骨膜下积血,当血肿发生感染时就形成鼻中隔脓肿。临表: 1)单纯性鼻中隔血肿。鼻塞,发胀,粘膜色泽正常,触之柔软。2)一旦形成血肿,

13、鼻塞,畏寒,发热。鼻中隔血肿和脓肿诊断:穿刺。鼻中隔穿孔临表:穿孔小而位于前部,呼吸时产生吸哨音;后部,无明显症状。治疗: 1)保守:去病因。2)手术:粘膜移位缝合修补术,鼻底粘膜翻转移位缝合法,下鼻甲游离粘膜瓣修补术,粘膜片修补法。鼻出血病因: 1 鼻- 鼻窦疾病。 1)创伤或医源性损伤。 2)炎症。 3)鼻中隔病变。4)肿瘤。 2 全身性疾病: 1)急性发热性传染病。2)心血管疾病。 3)血液病。4)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 5)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6)中毒。 7)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8)内分泌失调。治疗: 1)一般处理:一般出血或小量出血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大量出血疑有休克者,应取平卧低头位。手指捏紧双侧鼻翼,同时用冷水袋,湿毛巾敷。2)常用止血方法:a,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少量出血且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B,填塞法:小于等于三天。C,血管结扎法。 D,血管栓塞法。 3)全身和特殊治疗:镇定剂,止血剂,维生素。鼻腔及鼻窦异物分类:外生性和内生性。鼻石临表:儿童鼻腔异物多有单侧鼻腔流粘液脓涕,涕中带血和鼻塞症状,呼出气有臭味。治疗:切勿用镊子夹取,尤其圆滑异物,应用钩状,环形器械取。鼻息肉临表: 双侧,持续性鼻塞并随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