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七节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练习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27622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七节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七节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七节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七节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七节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七节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七节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练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七节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达尔文曾根据植物自花授粉的后代较弱的事实,得出近亲结婚所生子女体弱多病的结论,达尔文应用了( ) A . 演绎推理B . 简单枚举C . 科学归纳法D . 类比推理【考点】 2. (2分) 要获得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必须( ) 实践中接触和变革事物 占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其进行科学的加工获得终极真理 由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的飞跃A . B . C . D . 【考点】 3. (2分) 费尔巴哈说:“灵感是不为意志所左右的,是不由钟点

2、来调节的,是不会依照预定的日子和钟点迸发出来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灵感往往受到某种不期而至的机遇的启示 人只有在偶遇某件事或处于静思时,才有兴而发地产生灵感,这是一种机遇实践是产生灵感的基础热烈而顽强地致力于创造性任务的解决,是灵感产生的前提A . B . C . D . 【考点】 4. (2分) 我们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实践调查,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调查报告的体系结构,然后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调查报告写出来。这里体现的思维顺序是( ) A .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B . 从思维抽象到感性具体C

3、 .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D .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考点】 5. (2分) “正方形是平面上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这个定义( ) A . 正确的,符合定义种差加属概念的原则B . 正确的,符合定义不应遵循的规则C . 错误的,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D . 错误的,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考点】 6. (2分) 中医诊治的依据是临床望、闻、问、切四诊后获得的病情 信息,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整体审察。中医学强调对疾病发展和病情衍变的过程在机体上的反映等各种症状信息的获取,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具有因时调整治疗方案的优越性。 上述材

4、料说明中医所运用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A . 思维聚合B . 具体思维C . 抽象思维D . 分析综合法【考点】 7. (2分) 1901年,伦敦举行了一次“吹尘器”表演,他以强有力的气流将灰尘吹起,然后吸入容器中。而一位设计师却反过来想,将吹尘改为吸尘,岂不更好?根据这个设想,研制成了吸尘器。这位设计师的思维方式是 ( ) A . 正向思维B . 归纳思维C . 逆向思维D . 聚合思维【考点】 8. (2分) 吃饭、穿衣、睡觉是人的生理需要,因此,赌博、嫖娼、上网也是人的生理需要。对这一类比推理的逻辑错误判断正确的是( ) A . 片面类比B . 庸俗类比C . 机械类比D . 演绎推理

5、【考点】 9. (2分)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是发散思维中下列哪种技法的形象说法 ( ) A . 信息交合法B . 列举法C . 检核表法D . 头脑风暴法【考点】 10. (2分) 品酒大师端起酒,一看一闻一尝,就能断定它的产地和等级;老农抓起一把泥土,一瞥一捏,就知道它适宜种什么庄稼。这说明 ( ) A . 直觉的产生与丰富的职业经验和长期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B . 直觉得出的结论需要进行认真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C . 直觉所作出的断定不一定可靠D . 直觉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考点】 11. (2分) 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设立,

6、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煮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这表明( )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正确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A . B . C . D . 【考点】 12. (2分) 与思维发散的效果有关的因素是 ( ) 思维发散技法 各种思维因素如直觉、想象、灵感等人们知识和经验的多少 人们实践能力的高低A . B . C . D . 【考点】 13. (2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有一家销量很不错的缝纫机厂。可是战争的硝烟改变了一

7、切,除军火外,包括服装在内的其他行业都处于半停滞状态。工程师出身的厂长杰克面临严峻考验。这位有超前思维的厂长预计战争可能会使大批士兵和百姓伤残。于是他当机立断,着手研制残疾人必不可少的小轮椅,然后大批量投入生产。战争结束后,这项发明果真备受青睐,伤残的人们纷纷抢购小轮椅。上述工程师的想象属于( ) A . 有意想象B . 无意想象C . 形象化想象D . 抽象想象【考点】 14. (2分)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其意义在于,通过推理人们可以( ) 获取新的知识,深化知识进行逻辑论证,驳斥诡辩从根本上验证思维的正确性将知识系统化、理论化A . B . C . D . 【考点】 15. (2分

8、)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正确的做法( ) 以感性具体为起点 经过抽象的中间环节,又回复到思维中的具体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A . B . C . D . 【考点】 16. (2分) 下列关于聚合思维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 ) 聚合思维是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 聚合思维要大胆设想聚合思维从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聚合思维是收敛、集中A . B . C . D . 【考点】 17. (2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创造活动中的一种_思维状态( ) A . 直觉B . 想象C . 灵感D . 形象【考点】 18. (2分)

9、 线性与非线性思维是两个数学概念,用来区分不同量变之间的两种性质不同的关系。二者的区别在于 ( ) 单一的方向与多变的方向 均匀的分布与非均匀的分布不变的速度与可变的速度 确定性、预见性与不确定性、不可预料性A . B . C . D . 【考点】 19. (2分) 我国古代有位著名的鉴定大师,人称“徐半尺”,意思是说他每次鉴定将画轴展开半尺就可以鉴定出真伪。从思维角度看,徐半尺鉴定古画的真伪凭的是 ( ) A . 直觉B . 想象C . 灵感D . 创新【考点】 20. (2分) 有一个猎人,买来几条猎狗,他规定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几根骨头,捉不到的就没有饭吃。于是猎狗们纷

10、纷去努力追兔子,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出现了,捉到大兔子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头差不多,猎狗们发现了这个窍门,专门去捉小兔子。猎人经过思考后,决定采用新的分配方法,即每过一段时间就统计一次猎狗捉到兔子的总重量,并按照重量来决定猎狗一段时间内的待遇,于是猎狗们捉到兔子的数量和重量又都增加了。以上材料的寓意说明( ) 公平为效率提供持久动力 效率为公平奠定必要基础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 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A . B . C . D . 【考点】 二、 简答题 (共5题;共40分)21. (5分) 日本商人石川崇拜中国的中医文化。他到中国考察后,回日本经销中药。可开店后,生意一直特别冷清,因为日本

11、人普遍信奉西医,对中医中药很是抵触。有一天,在朋友请他品茶过程中,他突发奇想:把中药融入茶道,按日本人的习惯,将店里的中药氛围彻底改变,店铺格调高雅,散发着浓郁的现代都市生活气息。这一经营方式立即吸引了大量年轻顾客,大家悠闲地品味着既能强身健体又合口味的中药饮料。由此,中药茶成为日本商界一大热点。 日本商人石川调整经营方式取得成功,是如何体现灵感的特殊性的?【考点】 22. (20分) 图1画的是位少女,图2画的是位老妪,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分别看图1和图2,再共同看图3,结果出现不同效果。请根据材料回答: (1) 你在图3看到什么? (2) 为什么同样一幅图案,会读出多种含意? (3) 图

12、形欣赏产生的不同效果表明科学思维常识什么道理? (4) 试一试,你能否将解读到的不同含意的画面同时呈现出来。 【考点】 23. (5分) 三百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人在生病时,体温一般要升高,但那时并没有办法准确地测出体温上升的幅度。于是,医生就请教了当时素有盛名的科学家伽利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伽利略设计了许多方案,都失败了。有一次,他给学生上实验课,他边操作边讲解,并向学生提问:“当水温升高时,水为什么会在容器内上升?”“由于水热胀冷缩的缘故。”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回答。突然,这个回答启示了伽利略,他心中一亮:“反过来,从水的体积的变化,不也就能测出温度的变化了吗?”于是,伽利略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问题探究 第一支温度计的发明过程主要体现的思维方式是什么?这种思维方式有什么特征?如何捕捉这种思维方式?【考点】 24. (5分)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